不存在的李阳

2015-05-13 04:07徐辉
商界 2015年5期
关键词:李阳英语

徐辉

李阳依然很亢奋。

他亲自上场的“国际演讲家”课程从早上9点30分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之后,一位女学员奔上前来倾述自己女儿觉得今天课程“没意思”。“她在哪里?”李阳高声问,“把她叫过来,我亲自和她说。”

这位母亲立刻转身打电话,另一个学员见缝插针,“李阳老师,有人要报名参加演讲班!我是不是给他一个客服电话?”李阳扭头问,是你的朋友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说,“你建一个微信群,把我们三个拉进去,我来和他说……”

此时另一群人又挤过来要求合影和签名。当镜头对准李阳,他迅速调整姿势,招呼学员们像他一样竖起大拇指——“咔嚓”,标准的“李阳式”照片。

——你几乎看不出他的疲惫,却能察觉他与时代日渐脱节的力不从心。

李阳创业已经二十一年了。作为国内最早创立民营英语培训机构的草根企业家之一,与他同时代同行业的俞敏洪布局移动互联网,试图在被颠覆之前先颠覆自己,徐小平转型天使投资,已经成了真正的人生导师。而他还在天天亲自授课、事必躬亲。

当然,李阳是绝不会承认这一点的。

“这两天开课,我是教师的状态,过两天我就是金融家的状态。”李阳宣称,“我正在从英语老师成为一个资本家。”闻言,从会场一直跟到他酒店房间的十来个学员齐齐发出赞同的声音。

2014年以来,自“家暴门”后沉寂三年的李阳动作频频,先是安利、富迪直销之旅,接着是少林寺皈依、投建“少林国际交流中心”。到2015年,他又成为继罗永浩之后,第二个进军科技界的英语老师——李阳突然开始在微博上推广自己的Crazy Phone“疯狂手机”,宣称3月发售。

面对微博下铺天盖地的质疑和调侃,李阳说,“这证明我有影响力。”

手机、少林、安利及其他

刘水云是通过成功学界的朋友找到李阳的。

“朋友说,我这是一款疯狂的手机,应该让‘疯子’来卖。”刘的深圳渴望通信有限公司从2009年开始涉足手机,自产自销。近年来公司主推的是一款外型看上去类似“三防机”的功能手机,主要卖给煤矿、放牧、出海等相关工作的人群。刘水云希望李阳能帮渴望通信拓展更大的消费群。

刘水云拿着手机模型与朋友一起赶到上海,仅仅和李阳吃了一顿饭,她就深信李阳是最好的“合作方”。

永不停歇的热情和进取心、近乎偏执的自信,跟大多数成功者一样,李阳的个人魅力毋庸置疑。

刘水云说,“李阳老师一看到我的手机,就告诉我可以卖给学生。”在李阳看来,这个可以打电话、当充电宝却不能玩游戏的手机很适合他的风格。两人当场拍板合作。

“听起来跟iPhone挺像的吧?Crazy Phone。”李阳对自己的创意很是满意。

由李阳做品牌背书,面向李阳最了解的学生群体售卖,形式上,倒有点贴近时下流行的粉丝经济。不过,李阳与疯狂手机的联系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深入。

他与刘水云签订了一份协议,主要用于限制渴望通信可能做出“不利于李阳和疯狂英语品牌的事”,相当于进行品牌授权。手机完全由渴望通信开发,李阳仅负责策划及审核,比如“我疯狂,我成功”的宣传语,比如“每款产品都要先由李阳老师审核功能,征得他同意之后才可以面市”。

第一款疯狂手机就是李阳在微博发布后引起轩然大波的功能手机。从技术上说,这款手机与李阳和疯狂英语都没有关系,合作卖点之一在于搭售,渴望通信可以任意选择疯狂英语的教材与手机配合销售。

换言之,所谓的“疯狂手机”其实连贴牌都算不上。而事实上,不仅仅是手机,安利、富迪,甚至是少林寺,李阳号称的“疯狂英语产业链”上若干环节,都是搭售模式。

疯狂手机的发布会在“国际演讲家”的课堂上召开,占据了短短10分钟。特意赶到上海的刘水云和李阳一起站在台上展示手机,背后是两个易拉宝广告,上面李阳标志式的竖大拇指照片和手机照片占据了显眼位置,旁边用红色大字标注出了十大卖点。

而在当天的课程中,李阳还推介了一款丝巾、一款净水器和一些保健品。这些都是加入了所谓“疯狂英语产业链”的产品。

如此简单粗暴的品牌价值开发,在业内人士看来,是因为李阳名气够大,因此就不乏愿意来接近的人,但“大家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事情能做多大,谁心里也没数”。至于李阳本人,不过是借助加入直销公司、皈依佛门和做疯狂手机来疯狂炒作。

名气不等于品牌。不过,李阳的名气的确还有些商业上的影响力。就在疯狂手机发布半个月后,两到三款山寨版已经在淘宝开售。

与此同时,正版的疯狂手机却因为李阳的一个电话回炉重造,并未如期上市。

发布会后,李阳建议渴望通信生产更小更轻巧的手机,更适合学生使用。于是双方商定推迟到5月前后,同时发售两款手机,一款是搭售疯狂英语教材的体型更小的功能机,另一款是搭载“李阳App”的智能机。

“现在淘宝上卖的疯狂手机都不是正版。”刘水云极力向记者解释。她还是第一次遇上被山寨的情况,“我很担心那些山寨货会影响李阳老师疯狂英语的品牌。”

李阳是不是一门宗教

品牌的极致是宗教。消费者为之买单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更多是自己对品牌的认同乃至信仰。然而纵观业内,疯狂英语却是一个地位蹊跷的品牌。

疯狂英语有知名度。十多年前,疯狂英语差不多与新东方一同起步,李阳开着装满音响设备和疯狂英语教材的大篷车队,用演讲励志式的教学方式,把“疯狂英语”推广到了数以千计的中小学校。而李阳自学英语并自创了一套方法的励志故事,在恰当的时代背景下,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尽管现在公司经营上差得很远,但只要行业追根溯源,李阳必然要与俞敏洪这样的人放在一起讲。”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评价。那时候的李阳如鱼得水,意气风发:虽然还没有让3亿人学英语,但已经让3亿人知道了疯狂英语!

而从模式上讲,疯狂英语影响的还不止一个行业。多年来,李阳在英语培训界和营销界也“桃李遍天下”。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今很多新兴的英语培训品牌,都“师承”疯狂英语;很多品牌的创始人,就是以前疯狂英语的员工。不仅如此,“国内很多会销的模式,初始模型都来自疯狂英语。”

至今仍是疯狂英语主要收入来源的夏令营和冬令营,更是业内争相模仿的对象。上述人士透露,如今新东方颇有名气的酷学酷玩夏令营、冬令营,第一期就是一个从疯狂英语跳槽过去的人主办的。“全国各地目前做的跟英语有关的夏令营,基本学的都是疯狂英语模式。”

起步早、名气大、学徒多——说明并非模式之过,疯狂英语为何没能延续当年的辉煌?

广为人知是疯狂英语的优势,但这种名气很大程度上来自炒作。比如故宫太庙的万人演讲,长城上的解放军读英语,以及央视春晚的表演……这种人群聚集的群体效应,加上李阳极具煽动性的演讲,结合当时的爱国主义情怀,疯狂英语可谓“一呼万应”。

炒作只是一种推广手段,但疯狂英语的盈利模式,却决定了他们止步于此,“纯粹依靠个人魅力,依靠煽动性的演讲,实现冲动型消费。”

可以说,疯狂英语走进了中国的大多数市场,却只在这些市场“摆摊卖货”。并且,这种模式更看重演讲能力和营销能力,英语的专业能力反而成了陪衬。

而这种“台面”上的生意,“只要口才稍微好一点,有一定营销能力,都能把李阳这一套复制过去。”

在那个“一呼万应”的时代,市场足够大,需求足够初级,毋需壁垒、不用深耕,收入就足够可观。李阳唯一的遗憾是,只有一个李阳。

但是随着时间的前行,市场慢慢变化。国内同行新东方等培训机构完成了规模化、专业化、流程化的蜕变,英孚、环球雅思等外资培训机构开始把更加原滋原味的英语环境布局到中国腹地,而曾经跟过李阳的“弟子们”,也渐渐能够独当一面,那些需要节约成本的中小学校长有了更多的选择。

杰克·韦尔奇曾说,企业变革的速度要超过环境变革的速度。当疯狂英语的竞争壁垒仍然只有名气——李阳个人的名气时,也就不再与规模化的对手站在同一量级的擂台上。

真正可怕的,不是对手看不起你,而是对手看不见你。李阳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我就是疯狂英语,疯狂英语就是我。这是我的骄傲,也是我的局限性。”

但是他更相信,“这个局限性一定会被打破。”

世界上最高的那座山峰

现在的李阳还常常谈起,当年那个自卑的少年,是如何通过学英语突破了自己,让他真正掌控了自己的人生。

掌控,是一种对李阳来说很重要的心理诉求。

当年同样也是英语,让他结识了欧阳维建。这个策划大师后来帮助李阳策划了各种轰动一时的千人、万人演讲,并成为拉动疯狂英语公司高速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世纪之交,李阳迎来了自己的人生高峰。

在以个人品牌驱动企业发展的时段,“我就是疯狂英语”正是企业爆发的伏笔。但企业不可能永远是一个人的战场,“疯狂英语就是我”终将成为企业最大的局限。正如欧阳维建在2001年所说,以李阳个人为“品牌”的事业,从公司角度讲带有很大的风险性和投机性。一个人照亮整个公司和行业的历史要尽早结束。

换句话说,仅凭个人奋斗,企业踽踽独行,路将越走越窄;而构建组织的力量,正是现代企业的价值所在。

有曾接近李阳的人说,李阳凡事喜欢亲力亲为,性格上又偏好大起大落,于是一旦有什么喜欢的事情就马上着手,炒得沸沸扬扬。但最后常常要么他兼顾不过来,要么潦草收尾。现实就是,“李阳擅长演讲,却并不擅长管理”。

2002年,欧阳维建因为李阳在公司决策大小事务上的“反复无常”而离开。这还可以看作是高层理念冲突,但逐渐的,李阳的性格开始在公司管理上显现。

他每月只回公司一次,但会插手公司的大小事务,要求总监级别以上的员工每天给他发消息汇报工作。讲课之余,他的首要工作就是打开电脑回复消息。

李阳也曾试图搭建相对完备的组织架构。2005年以前,疯狂英语一直采用加盟的模式扩张,后来总部收回了加盟权,改为以省为单位的20个分公司讲学团。在团长负责制时代,分公司管理财务的人员均由总部调配。但这些派出去的“钦差”在当地与团长打好关系后,总部的账就难管了。

“李阳常常奔赴各地演讲,讲完却发现,进账虽多,真正打到自己账上的却不多。”一位曾接近李阳的人士告诉记者,多年来疯狂英语公司时常发不出工资、交不出租金,并非疯狂英语不赚钱,而都是“管理问题”。

与掌控相对的,是失控。以李阳的性格,无法容忍失控。更进一步说,李阳突破不了自己,疯狂英语搭建一个现代企业的组织架构就无从谈起。

所以管理问题反过来又导致了更多的不信任。后来李阳在与团长们合作时,会在他演讲完后指派一名助理特意留在现场收钱,“他不放心,要把一半的收入带走。”

2011年时,疯狂英语的六七个高管集体出走,也是苦于李阳的大权独揽和决策反复不定。如今疯狂英语公司的CEO,是李阳的亲妹妹李宁。李宁说,李阳信任她,是因为她本人没有其他追求,而她的前任们“都有自己的私心”。

从中国民营企业的普遍生长路径来看,老板是开山怪,往往也是拦路虎。曾经的英语老师俞敏洪学会了向制度求助,并退居幕后运筹帷幄;同样是英语老师且一向犀利的罗永浩,创业时也知道“让位”给专业的人,而不是事必躬亲。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自己。那些突破了自我的人往往成就了事业,成为了英雄,但无法突破的,才是这世上真实的大多数。

冷场与捧场

做大数还是做小数?李阳的破局依然“李阳式”,“以前我是一个人,现在我把大量的企业家发动起来,一起来改变中国的教育。”

一方面,他希望通过科技“复制自己”。实现这一点的将是“瞬间造就一个巨大的上市公司”的软件——“李阳App”。

据李阳介绍,“李阳App”的开发团队来自北京,据说技术投入已有三千万元。按李阳的设想,这是一个“通杀培训”的视频社交教学App,用户花10元就能下载。

社交的互动性在于:“用户可以上传自己的视频,由我们的老师在线指点。”教学在于:可以进行英语水平测试,下载相应的教学课程,也有托福、雅思等收费课程。

而这些课程全部以微电影的形式拍摄,“我会收购两到三个微电影团队,全线娱乐化。”“国际演讲家”课堂上,李阳开始嘲弄那些不够娱乐化的教学视频,他拿腔拿调地模仿“傻瓜一样坐在那里讲课的老教授”:“大家好,现在翻到第二页,我们来学第二课……”这引来学员们一阵轰笑。

当然,李阳自己的视频,将由他自己来拍摄“核心内容”,也会用他的风格来讲解应试教材,“用我一个老师来代替千万老师。”

另一方面,李阳宣称打造“企业家国际化大系统”,发动企业家来“复制”李阳。

他设计了“国际演讲家”等课程,争取发展家庭客户,“一个家庭交20万~50万元,把企业家全家的英语学习、出国留学、出国定居、出国投资……一网打尽。”

与此同时,李阳试图“走向每个终端、每个县”。他的办法是发展代理商。从2万元一个的“创业微微代理”,到300万元的省级代理,让代理商在县级市场发展“公益夏令营”,以约2000元/人的价格在当地举办疯狂英语夏令营。而根据代理说明里“发展客户就有提成”的条款,这实际上是一种直销。

照此规划,“我一年能培养5000~8000个演讲家、教育家。”李阳说,“企业家板块将打造成一家上市公司!”不仅如此,一旦App上线,他三十年的市场铺垫,学生遍及每个角落,“会瞬间爆发一个千万用户的、市值上亿元的产品!”

——从线上到线下,听上去熟悉吗?李阳试图追赶每个潮流,可惜复制的依然是“李阳”。

在线英语培训早已走过“视频教学”的时代。垂直细分的创业公司不断涌现,巨头们亦步亦趋也不遑多让,而不管是VipABC、51Talk等“网生代”,还是新东方、沪江网等“高大全一代”,都早已转移到一对一教学的师资力量比拼上。李阳的娱乐化教学视频App能不能在这个市场上“瞬间”占领?

而在这样的“产业链”规划下,盈利方式仍然是会销。

从教学生讲英语,升级到培训企业家及个体户学员的“国际演讲家”,李阳面对商人,在讲课之外,大谈投资、合作、商业模式、全球化运营。就在当天的“国际演讲家”培训课上,李阳已经发展了至少三个县的代理。

在讲课的间隙,他又大声询问:谁想拍微电影?李阳老师亲自为你策划包装的微电影!受用终身!

现场反响热烈,很快卖出了8份。

猜你喜欢
李阳英语
天竺取经之二
特殊的考卷
李阳 让品茶成为视觉艺术
玩转2017年高考英语中的“熟词僻义”
开在心头的花
非典型婚外情结局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