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形态教学引入《组织学与胚胎学》初探

2015-05-13 07:36张娜蒋时红游言文王琦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3期

张娜 蒋时红 游言文 王琦

摘 要:该文分析了中医院校《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开设现状,同时探讨了超微形态教学部分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总体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对该部分内容做出良好的规划和设计,并探索性的在医学检验专业中开展超微形态内容的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教学效果良好。针对超微形态教学内容和实验课安排等方面进行了经验总结,认为课程新增内容的实施应当多部门共同协调完成;认为超微形态教学内容的引入是符合当代医学发展趋势的,并且建议加强宣传和推广。

关键词:超微形态教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电镜技术 医学检验专业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1(c)-0134-02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中医学院校的基础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系统的掌握人体的微细结构。众所周知,组织学的发展与显微镜的发展关系密切,随着当代显微镜制造业的繁荣,电子显微镜、超薄切片机也逐渐被各大高校引入,并且广泛用于教学和研究活动中。电镜技术的发展使组织学的研究进入到亚细胞水平,许多细胞的超微形态结构已经被我们熟知,包括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等细胞器也经常被我们引入到《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内容。随着组织学与细胞生物学、肿瘤学、免疫学等多学科相关交叉、渗透[1],在现有《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基础上专门引入超微形态教学是符合当代医学发展趋势的要求。

1 中医院校《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现状

目前《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课39学时,实验课16学时,理论课授课过程中关于细胞、纤维或细胞连接等超微结构的展示都是借助图片的形式介绍,经教学信息反馈得知,同学们对于这一类超微形态照片接受能力不强,认为非常抽象和难理解。目前,本门课程的实验课安排学生自己动手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并进行鏡下绘图,标记相应的细胞和结构名称,然而随着现在电子显微镜技术的不断推广,超微形态教学也应该逐步被引入《组织学与胚胎学》的课堂。

2 超微形态教学的内容和意义

超微形态教学是建立在电镜技术的基础上的,它被誉为“打开超微世界的眼睛”,其作用和价值在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得到体现,借助这项工具人们清晰的观察了人体多种组织和细胞的超微形态结构[2-3]。目前,我校电镜室拥有透射电镜、超薄切片机等设备,一直承担着全校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制片技术和操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为了培养具备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人才,在本科阶段,有意识的、有针对性的将超微形态教学引入到《组织学与胚胎学》的课堂势在必行。

3 超微形态教学的实施过程

3.1 授课专业选择

超微形态教学部分的导入首选选择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作为授课对象,该专业的目标是培养从事医学检验工作的高级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更加全面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实验技能,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4]。

3.2 授课内容安排

超微形态教学部分在不影响总学时的基础上,安排理论课4学时,实验课4学时,经过组胚学科教师对现行《电镜技术》和《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材的综合分析,制定超微形态教学部分的主要内容。其中理论课选择如下内容:(1)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及在医学领域的应用(2学时);(2)电镜标本常规制备方法、电镜结果分析(2学时)。实验课由于学时的限制,采用学生动手操作与参观示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开展如下内容:(1)制备动物肝脏的透射电镜标本(2学时),其中包括电镜样品的取材、修块、固定步骤(后续步骤如脱水、后固定、包埋等由于步骤耗时较长,选择在课外时间完成),同时课堂上安排超薄切片、染色和观察步骤;(2)教师带教演示(2学时),内容选择与组胚教学密切相关的典型结构和细胞,如:微绒毛、细胞连接、突触、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由教师负责电镜的调试、上样与拍照,对同时电镜操作的步骤详细介绍,并对注意事项进行讲解。

3.3 成绩考核

针对超微形态教学部分以实验课考核的方式进行,占实验成绩的20%,总成绩的4%,根据学生实验课堂表现、制备标本的质量以及实验报告的书写情况作为打分依据。

4 超微形态教学探索经验小结

4.1 将超微形态理论课教学内容整合、精简并实现与现有教学内容无缝对接

对于超微形态部分的教学内容,教研室教师反复论证,主要参考书籍包括:国家“十二五”规划新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上海普通高校“九五”重点教材《细胞超微结构与电镜技术》以及《超微病理诊断学》,针对本科生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的安排教学计划,同时采用形象化、激励式教育模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件制作上以图片、视频为主,文字介绍为辅,使学生对超微形态内容产生兴趣并消除对学习的压力和恐惧[5]。

4.2 实验课内容合理安排

对于实验课内容的选择,采用学生动手、教师带教、课堂与课下同时进行的方式进行。其中学生需动手采集大鼠肝脏的透射电镜标本,独立完成取材、修块、以及固定步骤,后续步骤在课下分组完成,如脱水、后固定、包埋等。课堂由老师带教示范超薄切片、染色和上机观察步骤,观察2~3个已经制备好的电镜标本:(1)小肠上皮细胞标本,观察游离面的微绒毛、侧面的细胞连接;(2)神经组织的突触标本;(3)结缔组织标本:观察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胶原纤维等。由教师负责电镜的调试、上样与拍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下协助老师完成照片的曝光与显影工作。实验结束后人手一张电镜照片,在报告册上指明相应的结构或细胞名称。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实验课教学的全部内容,需要合理规划、认真协调、充分做好师生互动。

4.3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架构科研思维雏形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主要开设在大一新生入学的第一、第二学期,这样一个学生群体求知欲强、好奇心强,如果能够合理引导,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结合中医院校的特点,引入科研实例,如《不同中药配伍对脑缺血大鼠梗死区的修复研究》,对于实验技术路线、实验动物造模、实验方法以及结果的判断及分析进行介绍,通过电镜观察比较正常神经元与病变神经元超微形态上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查阅资料、设计小实验的主动性,架构科研思维的雏形。

最后,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了许多不足,包括现有实验设备无法满足大班上课,只能分小组进行;现有学时限制,无法开展电镜技术的全程演示;对于新开设的教学内容,我们还在不断的学习和改进,通过多方面的协调和沟通,保证新增教学内容的质量,力争达到中医院校本科生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韩中保,成海孔,贾书花.组织学与胚胎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2.

[2] 路菊,李飞,陶忠芬,等.多种模式相结合在电镜技术教学中的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9(2):316-317.

[3] 田香勤,徐晶,蔡新华.“医学生物学电镜技术”研究生课程实验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2(5):6-8.

[4] 张惠丹,方瑾,张福会,等.医学检验本科电镜技术课实效性教学模式初探[J].医学教育探索,2005(6):386-389.

[5] 陈继兰,张天娥,黄秀深.生物科学本科电镜技术课教学模式初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S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