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曙德 苏永刚(甘肃省地震局,兰州 730000)
深井地电阻率观测的几个技术问题∗
高曙德 苏永刚
(甘肃省地震局,兰州 730000)
∗基金项目:甘肃省地震局科技发展基金(2014Y0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4059)联合资助。
近年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地表人为干扰的增多,部分大极距的地面地电观测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数据质量下降,中国地震局在部分有干扰的地电台站开展井下地电观测。主要解决:①井下多深可以避开地表的干扰和潜水的变化,观测数值主要反映地是探测目标层地电阻率变化;②当测量目标层介质的电性发生变化时,设计的观测系统能否记录下地电阻率变化。井下地电观测系统的建设主要思路:非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稳定电流的电位U满足Poisson直流传导方程
其解,即空间中任意一点的电位U,可由Poisson积分给出:
式中,j为电流密度,ρ为介质的真电阻率,R为积分元到观测点的距离,V为积分域。在地震监测中,式(2)的三维积分却需遍及全空间,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即使真电阻率ρ在地震发生前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但只要在广大积分域内同时分布有正和负的变化,积分值U仍然可以基本不变,导致视电阻率变化极小甚至没有反应;相反,距离浅部干扰(距离R值很小)还会强烈地影响位函数U值。因此,近距离浅部干扰会强烈的影响电位函数U的值,对于地电阻率要预报地震,必须找到对地下介质电性的反应灵敏的观测层。地电阻率定点观测采用WENNER装置,由供电电源DC经供电线AB向大地供入电流I ,建立人工电场,在MN测量人工电位差ΔV。井下观测电阻率由于观测极距较小,且在地下一定深度更加接近于真电阻率观测,假设的测量值变化:
式(3)中δ(ΔX)是干扰变化,受降雨、地下水的变化、以及其他干扰引起的地电阻率变化的综合量,对于地面进行地电阻率观测有一定时间的台站,可以简化为根据背景值(正常年)变化幅度来确定式(3)中的δ(ΔX)=ρmax-ρmin;当δ(ΔX)值的变化较大时,可以通过改变K值的大小来增大式(3)等号右侧第一项的加权值,使该项δ(ΔX)影响最小,这就要合理设计布极参数(供电极距、测量极距、电极的埋深等参数);对于式(3)等号右侧第一项中括号参量,如何确定供电电流大小,是观测时考虑的第一点,在无干扰情况下,调整供电电流I值,此时ΔI为零;当测区或供电电极增加人为已知干扰源,可用增大或减小ΔI抑制ΔV′变化,从而确定待定供电电流。同理当式(3)左侧第二项Δρs发生变化时,仪器能否记录ΔV′的变化就要考虑:仪器观测精度和分辨率;电极敷设深度,兼顾对表层δ(ΔX)的影响;调整供电电流大小,最终确定供电电流I。
天水、陇南、平凉地震台深井地电阻率观测,距地表4 m地层敷设电极观测有明显正弓年变形态,100 m地层敷设电极观测基本消除年变形态,井下观测可以抑制地表部分电磁环境对观测干扰,也基本消除降雨、灌溉、金属管线等地表特定因素对地电观测数据干扰。天水深井观测运行期间记录了2013年芦山7.0、岷县—漳县6.6级两次中强级地震异常变化,但陇南台深井100 m处观测值只有0.05~0.08(Ω·m),说明深井建设要根据不同台址敷设不同极距,且敷设深度需要做充分论证,确定合理的布极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