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生郑晓静甘肃省地震局,兰州 73000兰州大学,兰州 73000
尼泊尔8.1级地震对青藏及周缘地区应力场的改变
张元生1)郑晓静2)
1)甘肃省地震局,兰州 73000
2)兰州大学,兰州 73000
应用CRUST1全球地壳模型参数可以获得相应的杨氏模量E和泊松比ν参数,在青藏高原及周缘地区(经纬度范围为78°~106°E,23°~41°N)建立粘弹性模型,其中上地壳为弹性、中下地壳为粘弹性。并以GPS和地震断错位移数据为约束条件,对2015年4月25日发生在尼泊尔的8.1级地震进行了有限元模拟计算。根据地震前后的有限元计算结果,可以获得位移、应力和应变场的变化,对上地壳顶部、上地壳底部、中地壳底部和Moho面等四个界面的水平位移大于1cm为条件进行提取,这四个界面的水平位移场基本一致。地震引起的大于1 cm的位移场分布位于青藏地块区的中西部,北至阿尔金断裂带,地壳整体表现为向南和向东运动(图1)。对各个界面以主张应力或主压应力大于1 kPa为条件进行提取,得到这四个界面的应力应变场分布,上地壳顶部界面在羌塘块体北边界玛尼-玉树带1997年玛尼7.5级地震区应力明显增加,阿尔金带与东昆仑带交合部位(于田老震区)张应力明显增加。中地壳顶部(上地壳底部)界面除了上地壳顶部界面存在的两个明显部位外,在东昆仑带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震区、岷江-龙门山带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区和玛尼-玉树带2010玉树7.1级地震震区存在明显应力增加。下地壳顶部和底部界面应力明显增加部位是岷江-龙门山带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区和安宁河-小江带南段1970年通海7.8级地震震区。各层应变分布特征与应力分布特征在形态是一致的。结果总体表明:这次大地震的发生主要对地震周围及北部地区的应力应变场存在明显改变;对地壳不同深度层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性;这次地震对四川龙门山地区和云南中南部地区的应力应变场有一定改变;可能不同区域的大地震引起应力场变化的位置各有所不同,说明有些部位容易发生地震,而某些部位不容易发生地震。
图1 尼泊尔8.1级地震在4个界面上产生大于1cm的位移场分布
·地震与断层力学——观测、实验与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