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聪玲(山东财经大学图书馆,山东济南250014)
高校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应用研究
——以山东财经大学图书馆为例
谭聪玲
(山东财经大学图书馆,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在分析目前高校移动图书馆的基本信息服务内容和服务优势的基础上,面向山东财经大学开展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梳理移动图书馆的具体利用状况,并据此探讨移动图书馆在面对不同类型读者群的不同信息需求时能否充分发挥移动媒体的特点,是否注重信息服务的开放化与个性化,以此发现高校移动图书馆在推广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拓展高校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高校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
[分类号]G253
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平板电脑的使用率达到了34.8%[1]。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不断升级,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家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然成为了现代社会最流行、最普遍的做法。阅读方式的变化最能体现这一新兴现象。从以前的纸质阅读到后来的PC机阅读到现在的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各种电子阅读器的移动阅读,人们的阅读方式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年轻一代的高校大学生,他们对阅读手段的变化很快接受并且成为了最为活跃的群体,他们的阅读习惯、获取信息的手段和对信息服务提供者的要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于是,一个新的词汇也在高校图书馆中传播开来——移动图书馆。关于移动图书馆的定义,目前引用较多的是:“移动图书馆(Mobile Library)是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使人们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通过使用各种移动设备(如手机、掌上电脑、EBook、笔记本电脑等)来方便灵活地进行图书馆图书信息的查询、浏览与获取的一种新兴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的延伸与补充[2]。”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也在跟随时代的发展,从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向不受时空限制的移动信息服务方式转变,满足读者随时随地的信息需求,让读者感受到无处不在、随身携带的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
笔者以山东财经大学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就目前高校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作进一步的探讨,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改进意见。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移动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的内容非常丰富,既能满足读者的基本信息需求,也能满足读者较为高级的信息需求,还能满足读者与图书馆和其他读者的信息交流。
2.1读者个人信息查询
移动图书馆提供的读者个人信息查询主要包括个人借阅证的查询、密码的修改、借阅数量的查询、借阅期限的查询、图书续借以及图书归还地的查询等借阅信息的查询。移动图书馆提供的移动信息服务满足了读者的基本需求,让读者切实感觉到了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便捷性。
2.2开放的OPAC查询
传统的OPAC依赖于PC机等终端设备,移动图书馆提供的这种开放的OPAC,能够随时随地满足读者对图书信息的查找,就像随身携带整个图书馆一样。读者对于昂贵图书、参考图书、难于购买的图书可以通过移动图书馆进行查询,大大方便了读者,节约了读者的时间和金钱。
在此服务功能下,还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个图书荐购平台,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满足其特殊需求的窗口,同时也给图书馆的资源采购提供了一个方向。图书馆可以根据读者荐购图书的情况来购买图书,满足不同读者需求。
另外有的移动图书馆还可以提供馆际互借和图书所在其他馆推荐功能,读者可以通过此功能享受其他图书馆的资源,满足读者的个别需求。
2.3文献查询和下载
文献的查询和下载是移动图书馆的核心服务,也是最重要的服务之一。高校图书馆应从文献的资源整合、文献提供的质量和数量上下功夫,这还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如果图书馆本身的技术力量雄厚,可以自己研发完全符合本校读者和学科专业的系统;如果技术力量欠缺,应该和其他数据库厂商联合开发能够使用移动设备阅读的系统。这是各个高校图书馆都在努力改善和不断完善的空间所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得先有好的资源,移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才会得到更多的读者认可和使用。
2.4多样化的信息推送
移动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应该是多样的。为了满足大家的碎片阅读时间,各种移动设备中提供很多的阅读软件,高校图书馆提供的移动信息也应该满足读者的碎片阅读需求,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需求亦应得到满足。不能只是单一的文章和图书的查看,还应该提供例如报纸、会议文献、视频、音频等多元化的信息服务。
2.5个性化信息的定制
移动阅读因为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而在广大的高校读者中受到追捧,但面对大量的信息,大部分读者很难进行科学的筛选和甄别,因此移动图书馆可以为读者做好信息的首次过滤。根据读者的学科专业、年级和类型、读者的查找习惯以及前期信息查找的内容等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推送,节约读者查找时间,满足个性化的信息需求。这种信息服务能够帮助读者获得更多的跟自己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的信息。
2.6读者与图书馆互动
读者在享受到高校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的同时还会有反馈意见,这时,图书馆应该提供一种实时的互动平台,来满足读者的实时需求。例如图书馆的通知公告,图书馆的在线信息咨询,读者实时交流的平台,能让更多的读者参与和共享信息服务。
笔者在2015年4月“山东财经大学阅读推广月”中设计发放了“读者与移动图书馆”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44份。问卷调查的对象覆盖了高校图书馆95%以上的读者类型,并兼顾到读者的学历、需求和阅读习惯等方面。现将问卷调查的结果总结如下。
3.1读者类型分析
根据高校读者的情况,笔者把图书馆读者分为4类: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其中本科生发放问卷2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182份;研究生发放问卷100份,有效问卷78份,教学型教师发放问卷50份,有效问卷43份;研究型教师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1份。
表1 读者类型与问卷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读者都能积极参与图书馆的调查,对于移动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愿意积极给予反馈。
3.2读者类型与移动图书馆的使用
不同读者群使用移动图书馆的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读者利用移动图书馆情况分析
从回收的问卷中可以看出,读者对移动图书馆的利用率还是很高的,四类读者群中有三类读者群使用移动图书馆的比例达到半数以上,并且每天都有相当比重的阅读量。但仍有很大一部分读者不知道或者不曾使用过移动图书馆。
读者利用移动图书馆的资源来满足阅读需求的比例因为读者类型的不同有所不同,从利用移动图书馆阅读的时间比例上来看,只要是利用了移动图书馆的读者,所占比例还是很高的。说明读者对移动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比较满意,能够基本满足其阅读需求。
3.3读者类型与信息需求的统计分析
表3 读者利用移动图书馆资源情况
表3统计的是利用移动图书馆的读者,其中的解决问题一项是多选。
在利用移动图书馆的读者中,每个人使用的目的有所不同。从表3可以看出,利用移动图书馆来进行借阅情况查询和OPAC查询的读者不在少数,这是读者对图书馆的最基本需求。对于读者来讲,这种移动信息服务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可随时随地满足其基本信息的查询。
研究型读者(包括研究生和教师)对移动图书馆中的文章和图书的下载阅读量很大,这也是移动图书馆提供的较为高级的文献信息服务。说明读者对于文献信息的需求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
3.4读者对移动图书馆的满意度
此次对山东财经大学图书馆的读者所做的问卷调查中,笔者发现本科生对移动图书馆的满意度最高,达到了63.2%;研究生的满意度次之,达到58.1%;教学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的满意度比较低,分别为40.2%和23.0%。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对移动图书馆的功能了解不够深入,其次是不能满足个性化信息需求,再次是提供信息不够全面和信息的数量太少,这些都是高校信息服务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读者缺乏对移动图书馆的了解现状,笔者根据所在图书馆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改进建议。
当前高校师生未使用移动图书馆的原因中,除了阅读习惯、资源获取性等方面的因素,不知晓图书馆移动服务也是影响移动图书馆推广很重要的一个因素[3]。由于缺少相应的宣传,移动图书馆服务方式和功能特征并不被大多数读者所熟知[4]。可见,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强移动图书馆的宣传与推广力度,引导读者正确使用移动图书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移动图书馆提供的移动信息服务,切实感受到这种移动信息服务的便捷性、多样性、个性化的特点,这是高校图书馆应该努力的方向。良好的用户体验对于广大师生读者非常重要,没有切身的体验就谈不上积极的使用欲望,更谈不上较高的使用率。
4.1举办讲座与新生入馆教育联合起来
定期举办移动图书馆讲座,及时帮助读者解决使用中的问题,对移动图书馆的新功能进行推广和宣传;新生入馆教育中要加入移动图书馆的宣传推广,这是新生最快融入大学最直接获取图书馆信息的有效方法。
4.2利用各种社交网络宣传推广
高校读者,特别是大学生读者普遍使用各种社交网络平台。这种社交网络的宣传面和传播速度相当惊人。图书馆可以利用人人、微博、微信、QQ群等各种社交网络平台宣传推广移动图书馆,让更多的读者来共享和共同宣传移动图书馆。
4.3开展搜索技能大赛
图书馆可以定期开展读者搜索技能大赛。移动图书馆中开放的OPAC,以及其中的整合资源都可以在大赛中得到利用。通过活动使读者对移动图书馆的各项功能和图书馆提供的移动信息服务有更深刻的了解,以此扩大对移动图书馆的宣传推广。
4.4鼓励读者参与移动图书馆活动
移动图书馆可以不定期地开展各种读者参与活动,增加读者的参与感。例如最美图书馆评选、图书馆有奖征文、好书我来评等各类读者活动。让读者利用移动图书馆来参与活动,提高移动图书馆的使用率,让读者感受到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多样性和鲜活性。
4.5与学校阅读活动结合起来
各个高校每年都会开展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这与高校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非常贴合。图书馆可以自己举办各类阅读活动,也可以与各个学院、各个学生社团联合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把移动信息服务推送出去,让更多的读者享受到移动信息服务。
4.6图书馆设立专门的移动阅读区
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应在图书馆内设立专门的移动阅读区。提供免费的WiFi以及可以免费使用的电子阅读器或平板电脑,让读者亲身感受移动图书馆提供的移动信息服务,营造移动信息服务的气氛和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5-07-06].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2/t20 150203_51634.htm.
[2]胡振华,蔡新.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J].图书馆自动化,2004(4):18-20.
[3]明均仁,黄传慧.基于用户接受的高校移动图书馆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4(6):21-28.
[4]周慧.公共图书馆移动服务发展的SoLoMo营销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14):74-76.
谭聪玲女,1979年生。硕士,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信息情报。
·数字网络·
收稿日期:(2015-07-15;责编:杨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