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婉华
近年来,每到春节结束后,传统制造业聚集的珠三角、长三角等地都会出现一个让企业“头痛”的现象——“用工荒”。3月19日,记者来到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的促进异地务工人员就业系列专场招聘会,只见外来务工人员熙熙攘攘,不少人在对比哪一家企业工资更高、福利更好等。而企业招聘者则一连几天摆摊都还没有招够工人。这与十几年前,农民工争破头抢工作的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395万人,比上年增长1.9%。其中,外出农民工16821万人,增长1.3%;本地农民工10574万人,增长2.8%。
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分析,从2010年农民工新增就业达到1200万以后,近几年农民工增速一直下降。2014年仅增长了1.9%。中西部的增长快于东部,主要是集中在建筑业、制造业、一般服务业。
另一方面,根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最新的“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显示,预计2015年用工人数“增加”的企业经营者占31%,“持平”的占50.7%,“减少”的占18.3%;用工“增加”的比“减少”的多12.7个百分点。可见,农民工总量的增长速度放慢与农民工用工需求持续增长的矛盾日益明显。“招工难反映了农民工技能人才的短缺,也就是说,农民工不再是取之不尽的蓄水池。”杨志明说。
传统制造业:与往年差不多
每年讨论“用工荒”,人们首先会想到制造业领域的招工难。以传统制造业大省广东为例,许多工厂都有“人手跟不上订单”的迹象,而需要精细化手工的工厂更为明显。广东深圳某电子制造公司总经理沈川淇说,要满足订单需求要150名人手,但缺口仍有70人左右,且这类工厂需要的工人要有一定经验。
与2014年相比,今年的制造业“用工荒”与往年相差不大。广东节后返岗比例超过九成,用工呈现相对稳定状态。根据广东省人社部门统计,广东春节前共有1027万外省籍务工人员返乡过年,返乡人数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春节后约92%返粤务工,加上部分外省新入粤劳动力,入粤总人数达970万人左右,也与去年基本持平。
另外,制造业用工缺口其实较2014年收窄,如广州的峰值从120万人降为80万人。长三角也有类似情形发生。上海市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赵建德表示,长三角由于通常在春节前后规避大规模的生产任务,因此企业的用工荒暂时没有出现。但制造业根本性的用工荒还是存在的。“一方面,低端的普通工,其劳动力的供给在下降;另一方面,技能型工种培训的力度跟不上。这些因素导致结构性的用工荒依然存在。”
尽管用工缺口明显收窄,但部分行业、企业和部分工种用工需求还比较旺盛。统计显示,目前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制造业等行业用工需求较旺,需求人数与在岗人数的比值均超过12%。其中,电子元件、器件制造、机械制造加工等工种较为紧缺。
服务业:近年需求猛涨
与以往“用工荒”的讨论主要停留在制造业不同,近年来各类服务业消费需求猛涨,此行业用工需求也急速上升,服务业层面的“用工荒”越来越明显。以广东为例,数据显示2013年广东省第三产业比重近10年来首次超越第二产业,2014年也持续超越。因此,第三产业相应的劳动力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这种情况在全国也陆续上演。2014年,全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高于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受此带动,全国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服务消费增长不断加快。据统计,2014年我国文化旅游需求旺盛,全年电影总票房296.4亿元,增长36.2%;全年旅游总收入约3.25万亿元,增长11%,出境旅游首次突破1亿人次。
上述状况导致多地需要大量从事餐饮、购物、酒店等服务业的人员,但想要稳定这类员工长期服务企业却非常困难,招聘工作更是差强人意。“就算工资开到3000元,也不容易招到人。店里员工的名字和面孔还没对上,员工就跳槽了。更有员工一边上班,一边翻手机找工作的。餐饮业用人现在非常困难。”一位餐饮行业的老板说。
就此,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因为制造业技术含量相对高一些,技能劳动者就业相对稳定。而服务业对技术要求虽不高,但被服务对象要求却不低,双方容易引发矛盾,劳动者流动性相对比制造业高。
中西部也在“抢人”
不要以为只有沿海地区才会出现“用工荒”,近几年中国中西部经济持续发展,用工需求出现明显增长趋势。例如,作为劳务用工输出大省的四川省农民工总量占全国10%左右,近年来也加入了用工“抢人”大战。
以前最多的时候,四川、重庆每年都有超过3000万的外出务工人员流向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企业。直到2009年,四川省农民工省内就业数量首次超过省外。农村劳动力省内转移同比增长1.71%,而省外输出同比下降1.3%。
据了解,四川省最大劳动力市场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从2015年2月22日正式已开门迎客。按照该市场公布的数据:前三天涌进的人数分别为500人、1000人和1800人,并在逐日增长。当地,雇主们为心仪的员工开出了各种优惠的条件包括:夫妻房、专车去接以及鼓励老员工带新人,每带回一名新人最高可奖1000元等。
曾在广东顺德打工的张瑜说,回重庆后就不打算再出去了,在本地找份工作不算太难。一直在一家玩具工厂当质检员的他,取得了一份管理资质证书。他把技术带回重庆,工资期望定为5000元/月,这比他在顺德时的月薪低了1000元。
四川省农劳办主任黄晓东分析,近年来四川省内转移规模高于省外输出。这个“拐点”出现在2012年,近年来趋势更加明显。农民工在省内就业人数增加。原因是一方面,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导致本省农民工特别是低技能的农民工省外就业难度增大;另一方面,由于省内经济快速发展,就业机会增多,务工收入与沿海发达地区差距不断缩小,再加之照顾家庭等因素,年龄稍大的农民工更愿意留在家乡就业或回乡创业。
结构性“用工荒”仍是主因
“用工荒”现象已出现一段较长时间,但这并不完全代表“找工易”。记者在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的促进异地务工人员就业系列专场招聘会中发现,不少招聘人员一方面诉苦“招工难”,另一方面也对求职者有众多要求。
一位今年刚出来找工作的求职者告诉记者,尽管企业一直在说招不够人,但他们其实是宁愿把职位空着,也不愿意招不对人。“如果没有相关工作经验或技术,企业一般都不会要的。所以现在也挺头痛。”
据业内人士分析,“用工荒”问题凸显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匹配度的巨大差距。特别是技能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供求缺口明显加大,此类劳动者的市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从2003年起一直保持在年均1.5:1以上,而2014年的均比率已超过2:1的水平。
另外,新生代80、90后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就业观有许多不同。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发布的《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46.6%。
广州市人力中心主任张宝颖认为,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招普工和技工,需要年轻人的岗位多,但是想做这些工作的年轻人又不多,这令结构性用工矛盾有所加剧。新一代的工人更爱生活上的享受、更追求工作的自由,这给了工厂、公司的管理人员更多管理上的挑战。
一方面劳动力总体数量下降,年龄结构矛盾突出;另一方面,随着产业转移,部分中西部城市制造业崛起,农民工回流人数减少。“双降”现象进一步加剧了优劣企业的用工分化,部分企业用工困难将继续深化。
“用工荒”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近日,广东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提到,面对“用工荒”珠三角近年有新方向——劳动力不够可以找机器人。“广东珠三角,特别是佛山、东莞这些城市,已经大量掀起机器换人的计划,大量的智能机器人已经开始运用到很多生产线当中。”
徐少华说,广东经历过非常粗放的来料加工年代,靠廉价的劳动力来支撑产业的发展。现在提出产业转型升级,我们不能再把劳动力的低廉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工具,也不宜再用劳动力的低廉来作为发展产业的一个招牌。这一方面是企业本身的转型,另一方面也为发展智能机器人带来一个巨大的商机。广东欢迎全国各地研究智能机器人的研究院来广东发展,也欢迎制造机器人的企业到广东投资,也欢迎更多的企业使用机械手、机器人。
除此之外,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认为要根本解决“用工荒”,转型升级是企业必走之路。“企业要推进转型升级,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
有关专家指出,企业应主动谋求技术革新和结构转型。通过不断加大技改投入,引进和使用科技含量高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设备,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等产业发展,从而降低对劳务的需求,缓解用工压力。
此外,要进一步稳固劳动关系,让农民工有稳定的就业,同时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劳动者享受到同样的公共服务,能让农民工留得住,并在企业和城市得到长期发展。
编辑/陈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