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红
摘 要 认知语言学发展最完善的两个领域当属认知语义学和认知语法,二者相辅相成。认知语法以语法的象征性为基本原则,详尽地描述了语法现象即语法结构。认知语法理论对成人高校的英语语法教学起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结合成人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探索了认知语言学的突显、视角、图形-背景理论在成人英语语法教学中有效运用的途径,从期对成人高校英语语法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认知语法 突显 视角 图形-背景 成人英语 语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4.040
Explore Adult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from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
LI Haihong
(Beijing Dongche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0)
Abstract The two best developed domain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are cognitive semantics and cognitive grammar, which are basically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ymbolic grammar, the cognitive grammar give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grammatical phenomena, namely 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grammar offer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s to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in adult colleg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in adult colleges, this essay explores the effective ways to apply the salience, perspective, figure-ground theory to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in the adult college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in adult colleges.
Key words cognitive grammar; highlight; perspective; graphics - background; adult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0 引言
语法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英语和汉语都有各自的语法体系,有相同的地方,但更多的是相异之处。要想学好英语就必须学习并掌握英语语法。学会语法才能在英语使用时以一晓十,触类旁通。语法课作为成人高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存在课时量有限,但教学任务繁重的特点。成人高校的学生由于生源不一,英语基础迥异,多数学生的语法学习不够完整和系统。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成人学生提及语法只会想到八个时态的学习,对于词类,从句,虚拟语气,非谓语动词,被动语态等语法项目就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了。这就会给成人高校英语语法课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总是向学生强调以下几点:一是认真学习每个语法项目;二是要反复练习和实际运用;三是要全面掌握动词和句子的结构。而我们的成人学生却总是有语法学习是“费时多,收效少”的心病,结合成人学生在智力水平、语言能力、认知方式和学习动机等诸多方面的特点,笔者认为,将认知语言学所研究的认知语义学和认知语法理论有效地运用到我们的英语语法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助于帮助饱受语法困扰之苦的成人学生顺利走出语法学习难的困境,有条理地、系统地掌握语法知识。
1 关于认知语言学理论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完全撇开语义因素而研究语法的转换规则。因为乔姆斯基认为幼儿天生具备语法机制,语法是自然生成的,具有自主性。后来,另一位语言学家韩礼德(M. Halliday)又提出了功能语法理论,认为语言具有概念、人称和语篇三大功能。虽然韩礼德描写了英语的功能范畴和系统网络,为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却坦言道:“就目前的知识状况,我们还不能描写语言的语义系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语言学界兴起了一门新的学科——语义学,语义学的观点是语义不能脱离语言的使用者,即人,更不能脱离语言使用者所处的语义环境,这也为认知语言学奠定了基础。认知语言学从七十年代开始孕育,成熟于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稳步发展经历了三个十年。认知语言学的两个共识是:概括性共识(Generalization Commitment)和认知共识(cognitive Commitment)。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来自于它的三个基本哲学假设:(1)语言不是人类大脑中独立的认知机制;(2)语法是概念化;(3)语言知识来自语言的使用。如果说上文谈到的两种共识是认知语言学的“宪法”,那么认知语言学的三个基本哲学假设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法律法规”。据此,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研究语言就要研究人脑的认知机制,语法不是先天存在的,也不是自动生成的系统,是建立在意义之上的。语言知识的习得来自语言的运用和实践。随着认知语言学的深入,认知语义学和认知语法成为发展最为完善的两个分支领域。认知语法认为语义是语言的中心,对句法的研究不能独立于语义,而语义结构受人的认知结构的影响。不言而喻,英语的教学应该以认知学理论为指导,才得以在实践中提升。
2 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2.1 有助于语法项目的深入理解
认知语法以描述语言的心理真实性(psychological reality)为目的,即对语言的描述是对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构——内部语法(internal grammar)的描述;而内部语法是不断变化的,动态的、具有一定结构的语言单位(linguistic)的集合体。在英语教学中,成人学生最为困惑的语法项目是非谓语动词。动词不定式和动名词在用法上有很多相同之处,都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和同位语,而二者在充当宾语时区别又在何处呢?例如:
(1)He wants to read a book about modern economy.
(2)Id like to take a 2-day holiday this week.
(3)He tends to sleep in on Sunday mornings.
(4)He is engaged in reading a book about modern economy.
(5)I remember taking a 2-day holiday in the suburbs of Beijing.
(6) I like sleeping in on Sunday mornings.
传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不定式和动名词功能的解释是:(1)句中不定式表意愿;(2)句中不定式表示具体事件;(3)句中不定式表示习惯;(4)句中动名词表示正在进行的行为;(5)句中动名词表示一般行为;(6)句中动名词表示过去的行为。可见,传统理论对于不定式和动名词在同作宾语的功能时的区别阐述得很不清晰,只能逐一说明,而我们很难从以上解释中看出它们之间的关联。而认知语言学家则认为:不定式表示某一期间是以个例为出发点被感知的,而动名词表示某一情景被当作一个完整的认知输入而不注重其个例,用两个认知图式来归纳不定式和动名词的不同用法。基于这个认知方式,我们就不难理解下面句子的区别了。
(7)Mr. Smith found it difficult to park.
(8)Mr. Smith found it difficult parking.
(7)句,表示Mr. Smith 在某个具体场合或某个时间段很难泊车;(8)句表示Mr. Smith 总是或一般情况下找地方泊车都很难。所以,不定式指具体一次性事例,动作将要发生或可能发生;而动名词指一般性对事件的陈述,描述动作正在进行或正在经历的心理变化。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认知语法理论就能很轻松地向学生解释为什么英语中的许多使役动词如allow, ask, tell等后面要加动词不定式,而一些具有否定意义的词如deny, postpone, prevent等后面要加动名词,这与我们语言使用者的心理感知和认知过程有关系,而不定式和动名词恰恰描述了我们的心理真实性。这样,我们在跟学生解释如like, prefer, hate, remember, forget, stop, continue这样的意愿动词在后面跟不定式和动名词的用法的区别就容易多了,相信成人学生也能更容易理解和使用非谓语动词。
2.2 有助于句法的深入分析和理解
传统语法认为英语的句子主要有三部分组成:主语,谓语和宾语(包括补语),也试图用分类和转换的方式对句式的多样性进行分析,但不能清楚地阐明人们对事物或事件感知和认知的程度以及焦点。事实是,用简单的构成成分是很难对句法的多样化进行解释的。认知语法学则用图形——背景、突显、视角理论来系统地解释句式的多样性。根据认知语言理论,认知机制和语义结构的基本特征就是图形(figure)/背景(background)。所要描写的对象是图形,对象所处的环境便是背景。当说话者的角度和要强调的部分不同时,图形就不同。例如:
(9)The birds are flying over the house.
(10)The house is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9)句中,移动的“birds”被看作是图形,“house”被看作是背景。(10)句中我们将“house”看作是图形,而把“the foot of the mountain”看作是背景。之所以有不同的角色来充当主语,这与人脑的认知有关系,这正是基于语言认知学的理论:语言结构是源于人们对世界的经验,而对语言的运用取决于人们如何感知周围的事物和情景。另一方面,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即视角,不仅影响观察角度也会影响语义结构。例如:
(11)a. Susan will go to school tomorrow.
b. Susan will come to school tomorrow.
a 句中,说话者—Susan的母亲(打电话告诉Susan的老师)是以自己的家作为“go”的视角;b 句中Susan的母亲把老师所在的学校作为参照点,用“come”。受话人—老师应该具有很好的转换能力,两种语义结构都是可以接受的。再者,当说话人观察和认知的焦点不同,就会突显不同的侧面。例如:
(12)a. The cat broke the vase.
b. The vase was broken by the cat.
A 句中以“cat”为图形,“vase”为背景,突显的是“cat”;b句中“vase”变成了图形,也是说话者的焦点所在。可见,突显的部分的不同决定了语义结构和语言表达的不同,可见,人脑的认知不同,可能产生不同的语言表达和语义结构。有了这个认识,学生就能容易地熟悉、理解并掌握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语法结构。
2.3 有助于英语词类转换用法的掌握
传统语法是以客观的真值条件为根据的,通常定义名词是表示事物的词,而动词是表示动作的词,而符合真值条件的“事物”和“动作”本身就很难界定,所以也就无法充分科学地界定词类。认知语言学认为,名词既是实体,也可表示关系,如“aunt”,只有在亲属关系的认知域中相对某个主体才可以确定。因此说,可以在语言形式上分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但在语义层面和认知角度,名词并非只表示事物,也可表示过程和动作,如a ride, running等,反之,过程和动作可以看作事物如movement, industrialization等。因此,认知语言学认为词性应该从认知和概念上加以界定,而不是停留在名词与物,动词与动作、过程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的思维模式上,这就为词类和词性之间的转化使用提供了认知依据。如:
(13)a. Michael drove in the country for a while.
b. Michael went for a drive in the country.
a句中,根据认知语言学,说话者为了突显“drive”的动作,而b句中“drive”当作一种要实现的目的。这是因为词类的使用和定义与人脑的认知以及认知的焦点—突显面有直接关系。b句中的名词“drive”是人在认知上把所指的对象当作事物来看待,而b 句中的动词“drive”则是强调和突显动作的一面。可见,词类的定义不是以客观事物固有的属性为依据的,而是与人对认知角度和认知能力息息相关的。英语中还有其他词类,如名词词组,介词短语,既是语言单位又是概念单位,它们的组成和使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们认识事物方式的影响。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句法结构的讲解,给学生提供有关于词类相互转换的练习,如形容词与名词,动词与名词等的转换练习;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用法结构的用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认知的能力。
3 结语
认知语言学理论所研究的语法理论将传统理论对一些语法现象的离散解释纳入了一个统一的认知体系,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具体的语法项目。同时,认知语言学的突显、视角、图形-背景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分析和理解句法以及词类的转换使用。成人高校教师应该从了解成人教育的现状出发,深入思考成人英语教学的创新方法,有效地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以便更好地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增强教与学效果,力求在新形势下生动有趣且扎实有效地开展成人英语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A.K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1994.
[2] 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8-9.
[3]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26.
[4] 李佩.成人英语教学的创新与提高[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8.
[5] 张美娟.成人英语学习者的群体特征与成人英语教学[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