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志丹
“春风修禊忆江南,酒榼茶炉共一担”是五百多年前画家唐寅在自己画中描绘的江南景象,当年文人雅士在春光明媚之时,郊外煮茶赋诗,踏青寻雅。时值清明节前,春意盎然之景更胜于昔。由无锡市青年企业家协会联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生活月刊》杂志主办,学术支持无锡美术馆,媒体支持华东旅游报社协办的,明前茶会暨《茶之路》分享会在无锡长广溪江南丹青艺术中心举行,近百位无锡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无锡书画爱好者和热心读者一起品茗、赏画、看花、读书。
嗅香
茶会开始前,香道师幸子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香道表演。香道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艺术,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品香形式对名贵香料进行全身心的鉴赏和感悟,在略带表演性的程序中,坚守令人愉悦的的秩序感,使观众在久违的仪式感中闭目嗅香,追慕前贤,珍惜生命,与大自然融于美妙无比的清静之中。
香,不仅芳香养鼻、颐养身心,还可祛秽疗疾、怡神养生。
品茗
籍《茶之路》之缘,《茶之路》主笔、《生活月刊》特约编辑茶小隐,《茶之路》摄影师、《生活月刊》图片总监马岭,与无锡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无锡书画爱好者和热心读者一起,品八千里茶路上的明前春茶,分享追寻和探索茶源过程中的感悟与反思。
茶小隐为此次茶会特地准备了三款春茶,分别是蒙顶黄芽、明前恩施玉露、明前东山碧螺春。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完成的茶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道醇厚,叶形优美,是茶中佳品。因其数量有限,能达到采摘标准的茶叶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品茶同时,茶小隐和马岭为大家分享茶之路上的茶和人的故事。寻找茶的源头,也就是探寻中国人的精神源地。一年八个月走完八千里茶路,途经四十余座茶山,结识许多一辈子就在茶山上劳作制茶的茶农,反思人与自然、生命与生态关系。
茶,最本质的属性是一种植物,吸取天地精华生长。茶,从两千年前的陆羽时代到如今快节奏的电子时代,它所体现的包容性令人深思。在讲到云南景谷县“最文艺”的茶农唐望时,茶小隐这样说:“在最初探访唐望之时,他守着大部头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住着简陋的木屋,躺着行军床,在茶山上放羊种茶,而《茶之路》让唐望名声鹊起,许多读者看了唐望的故事,尤其是文艺女青年,不远千里慕名投奔,在热情接待的同时,他也不胜其扰。其实日复一日在茶树间的耕作是清苦且寂寞的,这样的生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文艺。茶,回归本源,是一种饮品,一种安静的生活方式。”
论茶
据悉,《茶之路》主创团队在结束无锡江南丹青艺术中心的茶会后,来到江苏最美书店——苏州慢书房举行《茶之路》读者分享会。此次分享会主创团队特别邀请了《茶之路》书中曾经采访过的苏州当地茶农——石年雄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清明节前,春茶采摘正当时,籍以茶之名,明前相会,共叙茶人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