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教育部何时颁布《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其适用对象是什么?它对高中校长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2015年1月10日,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其适用对象为国家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中的正、副校长。《标准》分别从“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八个方面对高中校长的办学理念提出要求,要求高中校长“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担负起引领学校和师生发展的重任”,“强化专业能力提升”,“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等。
问:高中校长如何规划学校发展?
答:在“专业理解与认识”方面,《标准》要求校长:(1)正确理解普通高中教育的责任与使命,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2)注重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在充分参与中凝聚师生智慧,建立共同发展愿景,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形成学校发展合力。(3)尊重办学传统与学校实际,注重学校特色建设,坚持多样化的成才观,重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在“专业知识与方法”方面,《标准》要求校长:一是熟悉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深入领会有关普通高中的政策法规;二是掌握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特点,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学习借鉴先进的办学经验;三是熟悉学校战略管理,掌握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实施与评价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在“专业能力与行为”方面,《标准》要求校长:(1)系统分析学校发展状况,传承学校优秀文化,发现面临的主要问题,形成学校发展思路;(2)按照规定程序领导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组织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多方参与共同确定学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3)选择确定学校发展的关键措施,分解落实到学年、学期工作计划,指导师生员工制定具体行动方案,提供人、财、物等条件支持并组织实施;(4)监测学校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与成效,根据实施情况进行修正,调整工作计划,完善行动方案。
问:高中校长如何领导课程教学改革?
答:在“专业理解与认识”方面,《标准》要求校长:(1)充分认识课程教学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发挥各学科育人作用,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重视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3)尊重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智慧,重视课程教学研究,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
在“专业知识与方法”方面,《标准》要求校长:(1)熟悉中小学课程政策,了解国内外高中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发展动态;(2)熟知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掌握课程教学基本理论知识和课程规划、开发、实施与评价相关技能;(3)掌握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一般原理与方法。
在“专业能力与行为”方面,《标准》要求校长:(1)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统筹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创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开设多种形态、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2)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类必修和相关选修课程,确保体育、艺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实施,加强法治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青春期教育,合理安排作业,不得违规补课和增加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机制,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3)建立健全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测评、分析与改进机制,定期深入课堂听课,并对课堂教学进行指导,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时数量。(4)组织开展教学研究与课程改革,落实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拓宽学生的成才渠道。
问:高中校长如何引领教师成长?
答:在“专业理解与认识”方面,《标准》要求校长:(1)将教师作为学校改革发展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尊重、信任、团结和赏识每一位教师;(2)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和第一责任人,将学校作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精神家园;(3)尊重教师职业特点和专业发展规律,注重激发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专业知识与方法”方面,《标准》要求校长:(1)掌握教师专业素养要求,明确教师权利与义务;(2)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方法、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的策略与方法;(3)掌握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方法,掌握教师团队建设以及激励教师自主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在“专业能力与行为”方面,《标准》要求校长:(1)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制度,针对教学实际问题,开展教学研究与培训,构建教研训一体的机制,落实每位教师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要求;(2)关心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指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培育学科骨干,完善教师梯队建设。(3)开展师德师风教育,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和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引导支持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情操、掌握扎实学识、秉持仁爱之心,不断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4)关爱教师身心健康,维护和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和待遇,建立优教优酬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