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飞速发展,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多,地质灾害分布的面积也越来越广,地质灾害分区与其他地区一样同为土地资源,那么它在土地规划中又有着怎样的应用呢?本文将简要概述中国地质灾害分区,以湖北恩施的具体地质灾害区分情况为例,分析其地质灾害发生及发展状况,针对当前城镇建设以及土地利用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介绍当前使用比较广泛的地质灾害分区方法,阐述其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作用和意义。
关键字:地质灾害;土地利用;土地规划
地质灾害发生受到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以及气候和人口分布等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域,其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地域特性。所以,加强地质灾害分区及其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下面将对该课题开展详细的论述。
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形势
(一)地质灾害现状
湖北省地质灾害发生的地区中,恩施市灾情极为严重,通过对以往发生的严重灾情的调查得出,恩施市内地质灾害点共有471处,分别包括土质滑坡、岩质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以及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恩施市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主要在于复杂的地质条件,由于区内不断开展的城镇、道路、矿山建设及居民建房等人类经济工程活动,虽然对全市经济和和市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不当大量的建设活动,导致上述多种地质灾害灾情严重,在很大程度上给恩施市的国民经济建设及社会安定造成危害和影响。
因此,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视,相关的地质工作人员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适当减少工程建设,同时在工程建设中保护原生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地质环境资源,给充分考虑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减轻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和决策水平,从而促进和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恩施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不断完善,城镇建设、交通建设以及矿山工程建设等各方面大型的建设计划项目的进行,如果不进行合理的控制规划,新的地质灾害将不可避免的出现,而已经产生的严重地质灾害也严重的影响到了工程建设的实施,给施工人员和周边居住人群的安全造成威胁。
二、常见地质灾害分析方法
通过以上对地质灾害产生原因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我们将采用定性分析和点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地质灾害发生区进行划分。
(一)定性分析法
结合地质灾害的调查结果,以及区内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气候、植被、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和人类活动等,将地质灾害发生区划分为地质灾害低发区、中发区、高发区[2]。其中,低发区分布在离城区较远,人口密度较小,且植被覆盖率较好的的偏远山区;高发区则主要分布于人类工程活动频繁、人口密度大的地区。
(二)定量分析法
1.点线分层矢量法
在进行点线分层矢量化之前,要引入MAPGIS制图软件作为平台。利用“MAPGIS输入编辑”系统,根据图像所表现的内容进行跟踪分层矢量化。具体包括地理内容(如水系、交通、居民点等)、地质内容(如地形地貌等)等。矢量化过程根据不同点、线,录入相同的参数,并进行分层处理。在跟踪的过程中,将图像放大30倍以上,以确保矢量线划处在栅格线划中心。然后进行矢量化误差校正。校正要注意以下几点[3]:第一,确定图形的控制点,控制点的选取尽量能覆盖全图,且分布均匀对称。第二,对于编制“思茅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成果图,要至少16个以上的控制点,确保控制精准度。第三,正确区分图形中控制点的实际值和理论值。
2.GIS空间分析技术法
GIS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已经逐渐推广开来,其在地质灾害分区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主要是可以使地质灾害分区的评价结果图形化,能直接根据影像图对地质灾害危险区进行规划。该技术能在一个统一空间的参照系统条件下,将空间图叠加,计算图形运算和属性运算,得到新的空间图形[3]。
三、地质灾害分区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意义和作用
其应用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用地空间规划布局。建设用地分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各分区划分依据、土地利用条件及地质环境特征如下。适宜建设区: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是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稳定性较区好的区域,地基承载力较高,适合建设用地发展的需求,对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建设成本、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要科学合理的开发。限制建设区:地质条件较差、地理环境较为严重,应科学合理地引导开发建设行为,城建用地应尽量避让。它与城镇建设区重叠的区域,应按照相关的保护要求提出具体建设限制标准,严格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禁止建设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不宜作为建设用地的地区,以及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地区。
2.农用地空间布局。目前,我国将生态农业区和农林牧综合区划分为农用地,各分区划分依据,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土地利用现状和地质环境的特征,进行规划。其中生态农业区主要位于地质比较好,地表植被丰富,泥石流和沙化灾害发生较少的区域。农林牧综合发展区则主要在地表植被少,明显沙漠化,生态环境破坏,急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不利于作物生长的区域。所以,要针对具体情况,合理对农业用地进行布局和利用。
结语:
通过分析地质灾害分区来研究其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有利于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土地资源。对我国土地资源的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的基于地质灾害分区的建设用地和农用地规划方案,对土地利用及其管理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可进一步提高规划对未来区域土地利用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恩施市2013——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马玲玲.MAPGIS软件在县(市)级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制图中的应用.华北国土资源,2012,(4);108-111
[3]刘明冲.浅析卧龙自然保护区地质灾害的危害[J]. 四川林勘设计. 2011 (04) 125-126
[4]王铁晖.模糊聚类方法在地质灾害分区中的应用.微计算机信息,2011,27(5);208-2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