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农田保护浅论

2015-05-11 08:39王彦奇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土地开发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

王彦奇

摘要: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关系国家粮食安全、人民生活和农民切身利益。妥善解决基本农田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已成为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不仅要重视数量的保护,更要重视质量高低。

关键词:耕地;基本农田;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

耕地是十分宝贵的资源,是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由于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质量差,耕地后备资源短缺、土地利用低下等矛盾突出显现。

我们面临的耕地保护形势

(一)人均耕地少,分布不均衡。我国国土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但由于人口众多,分配到人头上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再加上我国山地多,平原少,荒漠和耕地以外的其它土地面积大,可耕种的土地就愈显得弥足珍贵。

(二)耕地质量差,土地退化严重。就耕地的分布来说,有百分之六十六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另外,还有九千一百万亩耕地坡度在二十五度以上,需要退耕还林。

(三)后备资源不足,耕地的利用率较低。我国现在还有二点零四亿亩荒地,但出于生态保护的需要,又不能全面开发,这样可补充的耕地就少之又少。

耕地保护形势异常严峻,我国耕地利用的现状迫使耕地保护必须加强。但我们究竟怎样才能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更好的做好耕地保护工作呢?

做好耕地保护这项工作,我认为我们要做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完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的规模

(一) 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优化规划模式,协调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

二、加强规划计划管控,从源头上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控力度。按照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依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限定城市开发边界。城市建设用地不得超出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村庄建设控制在规划确定的村庄建设用地范围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要与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相适应,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三、科学依法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和高标准建设。严格划定并永久保护基本农田。根据土地变更调查和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将保护责任落实到农户。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进行全程监管。设立基本农田标志牌,接受社会监督。基本农田一经划定,实行永久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和改变用途。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根据全省基本农田分布,合理分解基本农田建设任务。通过实施农田平整与培肥、农田灌溉与排水、农田防护与生态、田间道路等工程,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产能,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设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专项资金,满足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资金需要。

四、坚持数量质量并重,切实加大补充耕地力度。

(一)努力增加补充耕地面积,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准确掌握耕地后背资源状况。按计划及时完成补充耕地任务,确保各类建设对补充耕地的需求,优先满足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的补充耕地需要。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的建后管护,防止边整治边撂荒和土地整治后又被建设占用。

(二)切实提高补充耕地质量。完善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制度,后备资源优先开垦为耕地,具备条件的优先开垦为水浇地,新增耕地质量等级要不低于周边原有耕地质量等级。开展现有耕地改造,通过土地整理提高耕地等级。实行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制度,建设占用耕地需剥离耕作层,用于补充新的耕地。

(三)各地统筹耕地占补平衡。各地要立足于本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自求平衡,但允许跨区补充耕地。支持建设用地单位履行法定职责自行补充耕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补充耕地项目的工程建设。

五、严格土地执法监察,严肃查处耕地破坏行为。充分利用卫星遥感、动态巡查、群众举报等手段,对耕地进行全天候、全覆盖监测。对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集中连片区等违法高发地区,加大巡查频率和执法力度。加强国土与公安、检察、法院等机关的协同配合,形成查处合力。防止借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之名搞非农业建设。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在不改变耕地用途、不破坏基本农田种植的条件下,积极稳妥推进。endprint

猜你喜欢
土地开发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数据库建设及应用
如何缩小征地范围和规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浅谈土地开发整理
浅论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协调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开发母企业土地模式探讨
日本新干线发展经验对我国中小城市高铁站区土地开发的启示
从“侗蛮之地”到“内地的边缘”
大都市边缘区土地利用规划对景观格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