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农村现代化发展道路

2015-05-11 08:36刘晓飞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现代化农业农村

摘要:当下中国,“空心村”与“城市化”愈演愈烈,城市化需要大量的农民工和技术人才,使得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就像《马向阳下乡记》中的大槐树村,在山水秀丽的田园之地,数百年来人丁兴旺的古老村镇随着劳动力和高学历青年的流失,变成了以老人、妇女和孩子镇守的“993861村”,因此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村现代化发展道路相当迫切。

关键词: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

随着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在央视一套的热播,中国农村现代化发展也随之受到密切关注,该剧展现了“新农村政策”扶持下,农业、农村、农民所呈现的新面貌,强化突出城乡之间从环境到观念的反差,生动表现了“第一书记”建设基层、维护农村谐稳定的真情实感。

2012年4月,山东省全面开展“联百乡包千村”行动,选派“第一书记”到贫困村抓党建促脱贫工作,广大党员干部和大学生村官身处农村工作一线,直面农村深层次问题,对现实矛盾不回避、不逃避、不歪曲,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山东所做出了伟大奉献。建设新农村,正确处理“空心村”、“老人村”、“幼儿村”以及土地流转等农村矛盾问题,是我国当今普遍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是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现实展现。 剧中大槐树村这个千年老村庄,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长城的经过地,自古民风淳朴,但也不乏有着矛盾势力,使得原本就空心的村子,更是波澜不断。

1.官民之争

村主任齐旺财在竞选时,曾和刘姓首领二叔有一场无形的权力之争,造成两人围绕土地流转一直相争相斗;富可敌市的刘玉彬回村,要买走大槐树村的象征——那棵百年古树为父亲祝寿,马向阳绝地反击,成功保住了大树,却也成了“全村公敌”。

2.官官之斗

村集体长期空壳,村两委庸懒散,与组织“失联”,意气用事,睚眦必报,缺乏主动化解矛盾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宗旨意识差,执行能力差,奉献精神不强,统筹发展共同致富举步艰难。

3.民民之扰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土地是他们吃饭的来源,刘二叔占了寡妇丁秋香两垄地,是是非非勾勒出农村宗族大爷耍尽心机谋私利棉里藏刀的嘴脸,这种人非常具有普遍性,既熟悉又陌生。

针对种种现实状况、矛盾与冲突,马向阳结合实际,在重重压力下开始了探索性的现代农村发展之路:

1.修路,打开发展之窗

“要致富先修路”,大槐树村四面环山,交通闭塞,随着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提高农村综合实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种植大棚

广阔肥沃的富硒地,仿佛是一片片的金子,给这个村庄带来了发展前景。依托土壤,建立天然农产品基地,规划产业文化,势必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3.推广煎饼

名扬全国的“山东煎饼卷大葱”久负盛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手工煎饼越来越少。马向阳在城市力量的支援下,利用抗战文化与农村特色相结合,成立了“支前煎饼公司”,创立了新商机。

4.发展旅游

依山傍水的乡村,蜿蜒的青石板路,雄关漫漫齐长城脚下的袅袅炊烟,无一不是淳朴的乡村美景。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系统规划乡村旅游资源,突出田园特色。但也要注意环境保护,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因此,中国特色农村现代化发展道路必须是在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在党的领导下积极贯彻群众路线,结合当地实际,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勇于实践与创新,才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农村发展道路。

一、结合农村实际,因地制宜,发挥长处

新农村建设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大力培育农村主导产业,依靠科技创新,制订长期发展规划,巩固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大力扶持农产品走上企业化道路,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的企业示范基地。

二、制定合理完备的招商引资政策

以农民投入为主,政府“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为辅,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努力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财政支持力度,扩大公共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覆盖范围,加速新农村建设的新方法。

三、广大党员干部要一心为民,时刻把农民群众利益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

新农村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总要求,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安排。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的发生,通过建设新农村,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使农村面貌发生实实在在的变化。

四、人民群众要紧跟党的领导,拥护党的方针政策

只有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新农村建设才能更快更好,这就必须把各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上下齐心形成合力。既要千方百计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又要使各级部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强化责任,以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马向阳的下乡之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基层干部在农村的奋斗故事。他的双脚结结实实地踩在了土地上,展现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形象教材,是党和人贴心的务实精神。

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加快农村城镇化的改革步伐也是当前的热点话题,在现实利益与长期愿景之间,在小我与大我之间的取舍与选择,正是广大党政干部和群众心路历程与现实的对撞。

马向阳的追梦之旅,正是我们所要诠释的“中国梦”的真实写照!

参考文献:

[1]温铁军主编:《新农村建设实践展示》,文津出版社,2006年。

[2]徐勇:《中国家户制传统与农村发展道路——以俄国、印度的村社传统为参照》,《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8期,第102-123页。

[3]张富刚、刘彦随:《中国区域农村发展动力机制及其发展模式》,《地理学报》,2008年第2期,第115-122页。

[4]张富刚、刘彦随、张潆文:《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发展态势评价与驱动力分析》,《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第2期,第177-184页。

[5]王富喜:《山东省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发展水平评价》,《经济地理》,2009年第10期,第1710-1715页。

【作者简介】

刘晓飞,山东淄博人,1991年生,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主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向。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代化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边疆治理现代化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