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摆如
上海浦东新区一小学老师发现,学生还没放学,自己上课说的话就进了家长朋友圈。幕后“玄机”是家长给孩子戴了有远程监控功能的手表,这让教师感觉头上有把利剑在悬着。律师称,教师的隐私被侵犯。记者调查发现,类似现象在上海市中小學教育界并不鲜见。(2014年12月12日 《现代快报》)
原则上说,学校的教学行为不属于“隐私”,可以经受社会、家长的监督,家长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可以进入学校听课评课,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孩子的学习状况。从这个角度来说,家长通过让孩子戴上监控手表了解课堂没有错。但是,这样的行为是否一点问题都没有,是否值得鼓励乃至推广,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 学生戴的“监控手表”。
第一,监控的内容与行为很难把控。尽管家长的本意是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和孩子在校情况,但从孩子进校的一刻起,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实际上是把控不了的。孩子戴着监控手表,除了监控课堂,还可能“监控”其他东西,学校老师、同学的各种行为,都有可能进入家长的监视范围,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有可能对他人隐私构成侵犯。
第二,有可能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固然可以进行监督,但应该通过合理、正常的途径。家长使用这么隐蔽、另类的手段来监视教师上课,甚至还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在朋友圈中传播”,估计很难让教师接受,难免会使教师产生不信任感。而家长把对教师的不信任放置于师生之间,有可能造成师生间的隔阂,会让孩子在潜意识里与老师保持距离,师生之间再难有“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融洽关系,更徨论“事师之犹事父”的美好境界了。
第三,会对孩子起到一种不良的导向作用。给孩子戴监控手表上学,无论理由多么冠冕堂皇,都回避不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种下防范他人、算计他人的种子这一事实。试想,从小就存有这种心理的孩子,长大后如何相信世界的美好,还怎样与他人坦诚相待?
第四,对家长来说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家长给孩子戴上监控手表上学,在增加放心感的同时,也加剧了焦虑感,比如:孩子上课不专心,家长会生气;孩子答不出问题,家长会恼怒;孩子暴露出“弱点”,家长会揪心;教师使用的一些教育方式,家长不一定认同;孩子与同学相处,家长会臆想;孩子被老师批评,家长会抓狂……通过这些监控,家长会不自觉进入“角色替代”,了解得越多,焦虑与不安就越严重,继而可能会对孩子失去信心,或者施加过多压力,不利于孩子成长。
综上,笔者认为,让孩子戴监控手表上学弊大于利,不值得鼓励和推广。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还有令家长忧虑之处。对此,家长应该多给孩子一点自由成长的空间,多给教师一份理解、尊重和信任,通过合理、正常的方式,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孩子在校的情况。学校和老师应该积极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消除家长的不信任感,可通过有效的方式,邀请家长观摩学校的教育教学,营造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共同把孩子教育好。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