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赟 丛明
摘要:对水质环境进行监测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对水质进行质量方面的具体控制,这在水质监测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主导性内容。对质量做好控制能够保证监测过程所得到的相关数据充分将水质的整体状况反映出来,并且使得结果更加精确完整。本文通过对水质监测系统介绍,阐述了这项工作的核心意义以及最终目的,介绍了工作内容,以及具体措施。
关键词:水质质量;监测控制;内容措施
前言:我国在进行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大量的污水排放使得水资源受到了极为严重的污染,并且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水质监测工作应运而生,通过这项工作能够使得人们对水体环境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开发以及合理利用,这样环境与经济才能够平衡。
一、水质监测目的和意义
所谓的质量控制是针对监测过程中的采样分析以及数据審核过程,在此基础上形成最终的报告,针对这几项环节采取科学有效措施,使得最终得出来的监测数据能够真实客观的将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为相关的科研以及社会活动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在这种情况下,强化水质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将能够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发挥出重要的现实作用[1]。
水对于生命的存在来讲至关重要,没有水的世界将是难以想象的,在这种情况下对水资源进行保护,使得水资源的整体质量能够对万物起到滋养的作用,对于人类乃至整个地球来讲意义都十分重大。但是在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中,开始了对大自然无节制的开发和消耗,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人类在这一过程中,只关注到自身的需求,从而造成了水环境发生变化,质量变得越来越差。人类的正常生活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由于水环境处于流动状态,变化多端,监测难度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强化质量控制,能够使得相关数据变得准确,而且能够代表水体质量。
二、质量控制具体内容
2.1采样
在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是能够将水体环境的整体状况完整反映出来,使得通过样品能够对该水域形成系统详细的认识。针对这一点,相关监测文件明确规定,应该科学的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在这种情况下,相关数据才能够真实地反映具体情况。在这一过程中应做好精密的规划,确定标准尺寸范围,保证其可控性,并且使得信息量的充足。做好各项指标的详细标注,并编好序号,对不同时间段采集的样品做好详细记录,并标准好采样的具体人员和采样地点。
2.2保存以及运输样品
在进行正式运输之前,对所有样品进行检查,做好每一份样品的密封工作,针对特殊样品时,要明确样品的温度要求以及环境要求等,并依照相关要求做好相关措施,从而保证样品不会出现变质,依然能够保持样品的特性[2]。在这一过程中,要详细参照相关文件的标准规定,针对不同性质的水质样品,利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密封和运输。不仅如此,要进行正式的交接手续之后,才能够进入实验室,并对相关情况做好详细记录。
2.3实验室
实验室的整体环境将会对实验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针对实验室进行专业处理,使得实验室的温度、空气质量以及清洁程度等都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并且在具体测试过程中,做好校准曲线的记录,通过对相关指标性参数的核对,来确定最终检测结果。
三、质量控制具体措施
3.1强化管理体系
通过构建起质量控制的系统管理体系,来对各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约束,通过这种形式的管理,能够使得监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在这种情况下,监测到的相关数据将能够具备很强的权威性,并且能够将水体质量系统完整的体现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评价。相关单位的主管领导,针对管理体系的建立高度重视,这样一来能够促使有关部门作出正确的决策,并明确责任范围,保证各环节的工作质量。
3.2强化监测人员专业培训
在当下环境中,对水质监测要求更多也更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监测部门升级自身监测技术的同时,强化对有关人员的专业化培训,这样一来,能够使得有关人员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监测水准。这时就需要相关的主管部门进行通力合作,加强相关培训工作的投入,支持相关培训活动的开展[3]。只有监测人员的水平和素质足够专业,整体的检测水平才能够更高。在这种情况下,对从业人员进行再教育,使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能够及时更新换代,同时通过奖惩机制,刺激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从而强化整体的监测业务水平,同时针对不同人不同擅长领域,进行工作岗位的合理安排。
结语:水质监测对于当下的社会现状来讲有着重要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对监测质量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将能够使监测系统取得优化的效果,从而使得监测的数据能够更加精准、更加科学,在此基础上为相关活动提供详细准确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姚亮,孙波,葛晓东.水质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加强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4,2(07):07-09.
[2]马建红.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检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研究[J].南京农林大学学报,2013,2(12):07-09.
[3]柯丽娜.辽宁省近岸海域环境问题与承载力分析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3,2(07):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