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课小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5-05-11 09:01肖志仲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5年4期
关键词:习惯小学生信息技术

肖志仲

小学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要引导小学生在主动操作的过程中习得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对于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但这一种趣味性往往只体现在小学生课堂上的“玩电脑”,他们并没有主动地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善于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设计操作目标,培养小学生围绕目标学习的习惯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中心,任何学习活动都不能离开教学目标。在信息技术课上也一样,教师在给小学生设计操作任务时,不能盲目,而应该紧扣目标需求点,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操作活动有效。现在,很多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上,引导小学生开展的操作活动之所以无效,究其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在设计操作任务时缺少了目标性。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操作无目的性和无方向性。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给小学生设计操作目标,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小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有目标地开展学习的习惯。

“Word的功能和使用”这一板块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有:①掌握Word的基本概念,能够新建并编辑Word文档;②能够给一个Word按要求设置字体、字号,并能够进行简单段落的排版。根据教学目标,笔者在教学时给小学生设计了以下操作任务:①在桌面新建一个Word文档,并命名为“我的成长过程”;②给《小明的成长过程》这一文档的标题设为黑体小二号,正文设为宋体四号,段落格式设置为2倍行距,首行缩进两个字符。

这样,教师给学生设计的操作任务就是紧扣目标需求点的,在这两个操作任务中隐含了教学目标中的所有操作要点,因此,能够有效地引导小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就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有目标进行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习惯。

二、组织探究过程,培养小学生独立探究学习的习惯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为小学生设计有效的操作过程,在操作过程中要紧扣小学生的独立探究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独立探究的习惯。

在教学“文字编辑与排版”这一教学内容时,笔者先进行演示和讲解,使学生懂得了基本的文字编辑和排版的方法,然后让孩子们根据操作任务自行练习。在这时,对于学困生,我通过个别指导和同学间互帮的方法,使他们在文字编辑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的兴趣。对于中等生,适当布置艺术字的插入和编辑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中,培养自学的能力,提高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而对于优生,在讲解了基本的操作后,布置给他们一些日常的文字处理工作让他们完成,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文字处理的能力,提高文字处理的熟练程度。也可以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创造一定的作品,提交到课堂上进行展示,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这样,对于相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开展学习,就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有效避免“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小学生的独立探究习惯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三、创设应用环境,培养小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信息技术课上,教师要处理好理论讲解与学生实践操作的关系,过多过细的讲解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小学信息技术课要以学生的上机操作为主,理论讲解为辅,教师要给孩子们创设一种宽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小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打字的操作活动兴趣性就不是很强,如果长期让他们练习打字,很容易会使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产生枯燥感。我在教学中,将这样的基础训练放到如文档处理软件学习之中。我先以精美的文档作品如贺卡等,在课堂上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然后指导学生通过多节课的学习,分步骤学习制作的方法,最后完成贺卡的制作,并将自己的作品在学生中展示,将优秀作品推荐到学校进行评比等。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渗透指法训练、Word软件使用等,落实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同学们始终保持很高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在应用环境下,小学生才能对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进行应用,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一旦小学生的这一种习惯养成,对于他们的学习是十分有好处的,十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常青小学)

猜你喜欢
习惯小学生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