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日语中有很多种第一人称代词表达方式,但是日本人在说话时,却基本上不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本文为了验证这一说法,统计了五本中文原文小说日文译本中出现的第一人称代词,结果确实如此。而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采取较新言语理论——“语用论”,通过“社会指示功能”中的“敬语”及“授受关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日语第一人称代词;频率;语用论;原因
作者简介:王美玲(1987.01-),日语语言文学硕士,高校讲师,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应用外语系日语教师。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3--01
在开始学习日语的时候,第一人称代词「わたし」可以说是我们最初学习的单词。日语第一人称代词不仅有「わたし」,还有「わたくし」「ぼく」「おれ」等,数量繁多、使用方法也极其复杂。然而,日本语言学家金田一春彦却指出“日本人在说话的时候,一般不使用第一人称代词”。
本文将比较中文原文小说和日语译文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以此验证金田一春彦的说法,并且从语用论“社会指示功能”分析具有丰富词汇的日语第一人称代词为何使用频率却很低。
一.关于第一人称代词
1.第一人称代词的定义
『現代日本語の表現と語法』中写道「人称代名詞は、自称、対称及び他称の三通りの「称」または「人称」を保有していて、話し手が自分自身を指していう場合と、話し相手、言い換えれば聞き手を指していう場合と、それ以外の人を指していう場合とに、それぞれ分けて用いられる次第である」。
《现代中国语大辞典》中写道“在语言(书面或口语)行动中,指说话人自身的即是第一人称代词。例如:我、我们等”。
综上可知,第一人称代词即指说话人,属于一种自称。
2.日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
关于日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笔者首先利用“中日对译语料库”统计了小说《家》的中文原文和日文译本中出现的第一人称代词。此文以使用频率较高的中文第一人称代词“我”及复数“我们”为对象,结果如下——“我”(1294)、“我们”(226),合计1520。
以上是中文原文小说中出现的第一人称代词的频率,而它们在被翻译成日文的时候,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结果如下——「わたし」(142)「あたし」(136)「俺」(130)「僕」(258)「自分」(85)「私たち」(16)「あたしたち」(24)「俺たち」(124)「われわれ」(39),合计954。
通过以上的数据可知,日文译文中的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要比中文原文低很多。这正验证了金田一春彦“日本人在说话的时候,一般不使用第一人称代词”的说法。
二.从语用论“社会指示功能”分析其原因
为何中文原文中出现了第一人称,在日文译文中却没有出现。日语第一人称代词词汇很丰富,为何使用频率却很低。带着这些疑问,本文将从语用论“社会指示功能”分析其原因。
1.关于语用论及其“社会指示功能”
“语用论”也称为“语言语用论”或“语言实用论”。如今也称为「プラグマテイクス(Pragmatics)」。
小泉保在『入門語用論研究―理論と応用―』一书中指出「直示」(もしくは「ダイクシス」)(deixis)は、発話が行なわれている状況のある特徴を直接指示する行為である。此外,关于“社会指示功能”,小泉保是这样论述的——「話し手の社会的身分を基にして、聞き手と話題となる人物の社会的地位の比重を判定し、その差を語形に反映させるのが「敬語」(honorific)である。敬語はどこまでも話し手の社会的身分が中心となるので、直示体系の中で扱うことになる。さらに、授受動詞も話し手を中心として、物の受け渡しが行なわれるので、直示に入る」。
2.从语用论“社会指示功能”分析其原因
关于日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频率很低的原因,以下将从语用论“社会指示功能”中的“敬语”及“授受关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敬語
敬语是在言语中表现说话人、听话人、第三者之间人际关系的一种语法现象。主要分为尊敬语、自谦语、郑重语三种。其中,自谦语是向对方讲述自己事情的时候使用的,本身就包含了第一人称的含义。
(2)授受关系
日语中有一种表示物体、动作授受关系的表现。表示对谁进行动作的句子叫做“授受句(やりもらい文)”。例如,「してやる(あげる、さしあげる)文」、「してくれる(くださる)文」中的授予恩惠者是主语;「してもらう(いただく)文」中的接受恩惠者是主语。根据上下文的关联性,动作行为的实施者和被实施者都是能够推断出来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日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确实很低,其在语用论“社会指示功能”中的原因有二。
一是,日语敬语中的自谦语的主语只能是第一人称。尽管第一人称代词在句中没有出现,但是根据自谦语,就能判断出动作的实施者及被实施者。二是,日语可以通过授受动词表示动作的实施者及被实施者。没有必要像中文那样用“给我”、“为我”、“我给”、“帮我”来表示。
中日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有很大的差异,此研究对两国相互之间的了解及中日互译等有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金田一春彦『日本語 新版(下)』岩波書店.1989年4月
[2]小泉保『入門語用論研究―理論と応用―』研究社.2001年
[3]飛田良文·佐藤武義『現代日本語講座第二巻 表現』明治書院.平成13年12月
[4]《现代汉语大词典》下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 年 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