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众所周知,美术欣赏的本质在于审美美术作品,属于一种审美活动。换言之,通过接触艺术作品所产生的感知、体验以及理解等一种综合的心理活动,与此同时,也属于一种由美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的方式。通过美术心理学的应用去欣赏美术作品,能够让欣赏者掌握一些审美的基础与理论,了解各种美术作品的审美特征、作用以及欣赏的方式,从而有效的提升欣赏者的欣赏水平。本文主要针对美术作品欣赏中美术心理学的运用和作用展开分析,旨在明确美术心理学存在的意义。
关键词:美术心理学;美术作品;作用解读
作者简介:钟文才(1974-),男,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人,硕士,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為写实油画。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5--01
实际上,美术心理学是心理学在艺术领域中应用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借助美术心理学进行欣赏,并且在美术作品创作与欣赏的过程中,会将人的心理活动作为重要的切入点,从而将美术作品作为重要的媒介,将作者的情感贯穿于美术作品之中,使得作品更具灵性,更能吸引欣赏者的眼光,并且欣赏者能够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欣赏美术作品。
一、美术心理学的应用能够了解创作者的创作心理完成美术欣赏
从某种角度上看,美术家也是心理学家的一种,美术家的视觉与思维比较独特,用这种独特的视觉和思维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从而将创作者的心理与情感真切地表达出来。在美术家创作的过程中,主要根据自己的感觉而创作,用作品来描述自己的心理与情感。我们也可以认为,对于任意一个画家而言,在创造一个作品的时候都是其心理激荡的过程[1]。之后利用线条、色彩以及体积等等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将其创作为美术作品。但是,美术作品的创作完成并不代表整个创作过程的完成,其原因在于作品还未必与美术欣赏联系在一起,只有经得起考验与流传的美术创作才能够被称之为是优秀的美术作品。
如果欣赏者想要完全的林谷与理解作品的内涵,就需要不断地追寻美术家创作的心理状态与新路轨迹,从而使得欣赏之与美术创作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为此,美术作品无论所隐含的意义多么复杂、难懂,创作者都会将自己的心理冲动利用绘画语言表达出来。从美术心理学的角度看,美术创作者常常会有一种利用绘画语言形式将创作的冲动物化为视觉形象。创作者正是由于视觉形象的存在,激发了创作者美术创作的心理动因。
二、欣赏者从作品蕴含的社会心理因素进行美术欣赏
实际上,美术作品主要是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一种反映的产物。换言之,是人类对社会生活或者对世界的认识物化形态。这也表明人和一部美术作品都不是创作者在大脑中的凭空想象,它是创作者的生活历验与社会、历史结合的产物。一般而言,美术作品的创作都需要将社会历史作为创作的源泉,从而侧面的反映出创作者的心理以及思想上的情感[2]。另外,社会还需要应用美术作品去宣言一些真、善、美行为,斌企鹅鞭挞社会上的一些假、丑、恶行为。如科林伍德所说:“社会之所以需要艺术家的存在,其原因在于没有任何一个社会对自己内心完全了解;同时由于社会没有对自己内心的这种认识,便会在这一点上欺骗自己,对于这一点的无知代表着死亡。”
美术欣赏过程中,怎样去把握美术家特定的审美意识与心理新宿,怎样争取的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社会内涵,对于欣赏者而言这几个方面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欣赏者往往需要更深层次的去欣赏美术创作品,这对提升欣赏者的欣赏能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一,不仅能够深刻地认识到美术作品中的内涵、时代背景以及创作意图等,还能够把握与理解美术作品的寓意;第二,欣赏者能够从本质上领悟美术作品创作的目的,从而使得自身欣赏水平进入更高的阶段。这与美术心理学生的“美术欣赏活动会将欣赏者推向一种陶醉的体验当中”观点类似。美术家从创作到意趣方面的观看,不仅是欣赏者应该认真解读的内容,还是欣赏者对美术作品欣赏情感的一种沐浴方式。
除此之外,美术欣赏中,欣赏者还需要与自身心理感受特征与表现相结合进行欣赏[3]。欣赏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是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心物感应与物我两忘过程,需要欣赏者用心体验
总结:
本文主要对美术心理在美术作品欣赏中的作用与运用展开了相应的分析,了解美术作品在创作中并不是创作者在脑海中的一种凭空想象,而是美术创作者根据社会背景与生活时代创作的反应自己思想行为的作品。因此,欣赏者在欣赏艺术家作品的过程中,不仅要从视觉上体验作品的壮丽与辉煌,还需要在脑海中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体现出该作品存在的价值与表现的真实意义。实际上,美术欣赏从心理学角度上看,属于一种独特的心理行为。因此,美术心理学在美术欣赏当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彭群.论美术心理学在美术作品欣赏中的作用[J].青春岁月,2013,(8):74-86.
[2]李秀鹏.浅谈美术心理学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5,(2):43-45.
[3]于川东.论心理学视角下的美术作品欣赏[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7):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