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韶
解析高龋儿童全唾液免疫生化与龋病相关性的研究
翟韶
目的 研究高龋儿童口腔全唾液免疫生化与龋病发生的相关性。方.100例3~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高龋儿童45例(观察组), 无龋齿儿童55例(对照组), 采集两组儿童的口腔唾液,进行全唾液免疫生化检验, 比较各项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儿童的乳酸脱氢酶(LDH)、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p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儿童的溶菌酶(Lz)、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龋病的发生, 与唾液中的乳酸脱氢酶、SIgA含量、pH有关, LDH、SIgA含量及pH越低, 则龋病发生率越高。
免疫生化检验;龋病;乳酸脱氢酶;相关性
龋病是一项重点防治疾病, 具有分布广、患病率高的特点, 特别是乳牙, 其患龋率比恒牙更高。口腔唾液作为口腔细菌和牙齿的外环境, 其会对口腔健康、牙齿代谢产生极大的影响[1]。为了解口腔唾液成分与龋病发生的关系, 本文分别选取了患龋和未患龋的儿童做全唾液免疫生化检验,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的100例幼儿园在园儿童(3~6岁)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检儿童均无预防接种史、全身系统性疾病, 无口腔感染疾病、过敏性疾病、咽部炎症。其中高龋(口腔内有6颗以上未填充龋齿)儿童45例, 纳入观察组, 男26例, 女19例, 平均年龄(4.49±1.51)岁, 龋齿平均颗数(7.84±1.3)颗;无龋齿儿童55例, 纳入对照组, 男34例, 女21例, 平均年龄(4.33±1.27)岁。两组儿童的年龄、性别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儿童均在餐后2 h(上午9:00~10:00)采集标本, 标本采集应用吐唾法, 收集2~3 ml无刺激混合唾液, 然后在常温下离心20 min, 转速3500 r/min, 离心后采集少量上清液, 应用放射免疫法进行IgG、SIgA检测, 其他清液则应用比色法测定Lz和LDH含量。为避免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影响pH, 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故在采集唾液标本时, 应用pH试纸蘸取少量唾液, 进行pH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儿童的唾液免疫生化检验结果比较, 观察组儿童的LDH、SIgA、pH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儿童的Lz、IgG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的唾液免疫生化检验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儿童的唾液免疫生化检验结果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例数LDH(U/L)Lz(μg/ml)IgG(μg/ml)SIgA(μg/ml)pH对照组452954.62±257.41.35.98±10.311.22±0.30 98.87±10.336.99±1.01观察组5.1633.54±233.74a34.65±9.871.19±0.4172.61±9.97a6.67±0.88a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虽然观察组儿童的唾液pH在正常范围内, 但却明显低于对照组, 这提示唾液pH可能与龋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患龋风险会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 这一结果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相符[2]。这是因为, 在pH较低的酸性环境, 更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同时磷酸盐在酸性环境中更容易发生溶解, 从而引发龋齿。
在人体口腔中, SIgA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球蛋白, 能有效阻止各种致病微生物黏附在牙体表面和口腔黏膜上, 防止致病微生物生长、繁殖, 以降低口腔疾病发生率[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儿童唾液中的SIg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唾液中的SIgA水平与龋病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 SIgA水平越高, 则患龋风险越低。患龋后, 致龋菌大量增殖, 大量的致龋菌和葡糖基转移酶与SIgA结合, 也会导致SIgA水平降低, 从而降低牙体组织的免疫力。据相关研究显示, 重度龋病患者唾液中的SIgA含量会显著低于正常人[4],这一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虽然SIgA水平降低是龋病发生的一个影响因素, 但龋病是一种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SIgA水平并非患龋的决定性因素。
一直以来, 人们都认为唾液中的IgG水平与龋病的发生无关。但近年来有研究显示, 唾液中的IgG含量虽然较少,但仍能发挥一定的生物学功能, 龋易感人群的唾液IgG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群[5]。但在本次研究中, 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唾液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唾液IgG水平与龋病发生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 观察组儿童唾液中的LD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LDH水平与龋病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LDH可能具有一定的抗龋作用。LDH可通过糖酵解作用, 为牙体釉质的早期脱矿的再矿化提供能量, 同时还能发挥乳酸氧化催化作用, 降低菌斑及唾液中的乳酸含量,以利于维持牙体完整性。
综上所述, 儿童龋病的发生, 与唾液中的乳酸脱氢酶、SIgA含量、pH有关, 乳酸脱氢酶、SIgA含量及pH越低, 则龋病发生率越高。
[1] 王梦醒,王欣,张志,等.糖尿病儿童唾液中龋病和牙周病相关因子的研究.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3.48(9):545-549.
[2] 董宏伟,石四箴,今井裕树,等.幼儿期唾液中变形链球菌数与患龋状况关系的研究——同所幼儿园5年追踪观察.口腔医学研究.2010.26(5):753-755.
[3] 李远贵,石四箴.儿童唾液富酪蛋白与患龋状况的分析研究.口腔医学研究.2009.25(6):778-780.
[4] 鄢国伟,黄文明,薛红蕾,等. 6~8岁儿童龋病相关唾液蛋白组的电喷雾离子肼-串联质谱分析.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4(3).297-302.
[5] 高景,张凌.唾液溶菌酶含量与大学生龋病关系研究.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3(10):618-62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1.073
2014-09-11]
457000 河南省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