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谊
维生素B12加利多卡因局部舌神经阻滞治疗灼口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程谊
目的 探讨维生素B12加利多卡因局部舌神经阻滞治疗灼口综合征(BMS)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 维生素B12.2支/次(1 ml/支), 用利多卡因稀释至5 ml, 注射于双侧舌神经部位.2.5 ml/侧.1次/d.5 d为1个疗程。 结果 68例患者, 总有效率100.0%, 其中治愈48例, 治愈率70.6%, 显效13例(19.1%), 好转7例(10.3%)。随访18个月后, 复发10例, 复发率14.7%。 结论 采用维生素B12加利多卡因注射到双侧舌神经部位, 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舌神经, 改善神经功能, 给药途径直接简单, 见效快,治愈率高。与传统经全身给药的方法相比, 其疗效好, 不良反应小, 操作简单, 且价格低廉、见效快, 更易为广大患者所接受, 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灼口综合征;维生素B12;利多卡因;舌神经阻滞
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ome, BM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 发病率很高, 多为中老年妇女及老年人, 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可能与精神心理、局部因素、全身因素等因素有关。其症状是患者自感舌尖部及舌缘部有辣痛、刺痛,轻度持续, 但舌质形态、功能无任何异常, 临床检查无其他阳性体征, 有时可能伴有牙龈等其他部位的疼痛, 患者比较痛苦。目前灼口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不尽一致, 多以病因治疗为主。如全身用药, 改善全身代谢、性激素水平, 但疗效一般,且毒副反应较大。
作者采用维生素B12加利多卡因局部舌神经阻滞治疗灼口综合征, 营养舌神经, 改善局部症状, 以达到治疗的效果。旨在观察维生素B12加利多卡因局部舌神经阻滞治疗灼口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吉林市中心医院口腔科门诊的灼口综合征患者, 从2011~2012年共收集病例68例, 其中男22例,女46例, 年龄34~77岁。发病时间1个月 .2年, 部位主要为舌尖及舌缘部12例, 伴有唇部等其他部位的疼痛。排除标准: ①对维生素B12、利多卡因过敏者。②近期用其他方法治疗过的患者。③不能按时复诊的患者。
1.2 药物及给药方法
1.2.1 药物 ①维生素B12注射液, 规格:1 ml:0.5 mg, 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②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100 mg, 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2.2 给药方法 维生素B12.2支/次(1 ml/支), 用利多卡因稀释至5 ml, 注射于双侧舌神经部位.2.5 ml/侧.1次/d.5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 停药18个月后不复发。②显效:症状消失, 停药18个月后复发, 但复发后症状明显减轻。③好转:症状减轻, 但仍有轻微疼痛。④无效:用药2个疗程后, 病情前后无任何变化。⑤复发:停药18个月后复发, 症状无减轻。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68例患者总有效率100.0%, 其中治愈48例, 治愈率70.6%, 显效13例(19.1%), 好转7例(10.3%)。疗程最短的用药2个疗程痊愈, 多数病例在用药2~4个疗程后痊愈, 有13例患者用药2个疗程后缓解, 停药4~6个月后又复发, 但症状较前次发病有所减轻, 再次治疗后痊愈。有7例患者用药4个疗程后仍有疼痛症状, 但症状明显减轻。用药期间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随访18个月, 复发10例(14.7%)。见表1。
表1 68例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n (%)]
3.1 灼口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疼痛综合征, 多发于中老年妇女, 并伴有激素分泌失调以及精神心理紊乱[1]。BMS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目前尚不清楚。最新研究认为, BMS与外周神经损伤和(或)多巴胺系统紊乱有密切的关系。多数BMS患者伴有味觉、感觉和化学感应功能障碍, 提示灼口综合征患者潜在存在着口腔自律性神经支配紊乱。文献报道, BMS患者表现为:①对痛阈强度和对热刺激感觉的异常[2]。②三叉神经敏感性提高和神经传导的改变[3]。③黏膜神经血管微循环的损伤[4]。这些发现都提示BMS患者三叉神经系统外周感觉功能发生了改变。进一步的电生理学检查结果发现BMS患者出现异常的瞬目反射(BR)[5], 这种异常反射的发生被认为是由于多巴胺能纹状体对脑干神经元刺激减少引起的。有学者应用定量感觉测定(QST)和BR技术对大量BMS患者三叉神经系统外周和中枢神经通路功能进行研究, 结果也证实BMS患者外周神经系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伤[6]。
3.2 维生素B12为一种含钴的红色化合物, 作为辅酶参与体内许多生化代谢反应, 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 但是需转化为甲基钴胺和辅酶B12后才具有活性, 维生素B12能促进甲基丙二酸变成琥珀酸, 从而对神经髓鞘中脂蛋白的形成, 保护中枢和外周的有髓神经纤维的功能完整性起重要作用。维生素B12对神经亲和力强, 有修复神经髓鞘、促进再生作用。另外,研究还发现BMS与营养缺乏有一定的关系。临床检测BMS患者血清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B6水平常低于正常值,特别是维生素B12的缺乏尤其普遍[7]。所以, 在实验中作者应用维生素B12治疗灼口综合征。
3.3 利多卡因是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 广泛应用于临床, 对于室性心律失常也具有较好作用。目前, 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有较高发病率, 使用利多卡因较为安全。盐酸利多卡因强度大、起效快、麻醉范围广, 局部麻醉效力和对黏膜穿透力比普鲁卡因强。临床应用利多卡因治疗灼口综合征疼痛的机制主要如下。
3.3.1 感觉神经阻断消除疼痛的恶性循环, 局部疼痛经感觉神经传入脊髓, 通过脊髓的反射, 引起交感兴奋, 导致血管收缩、缺氧、代谢异常, 使局部的病损不易修复, 同时产生致痛物质, 使疼痛加重形成恶性循环。神经阻滞后阻断了恶性循环, 局部血循环改善, 与阻滞前状态不同, 疼痛可明显减轻。利多卡因阻断感觉神经的机理主要是由于低剂量的利多卡因(低于导致正常神经兴奋性变化的剂量)通过减少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和神经肽受体介导的突触后去极化, 可抑制背根及损伤神经异位电位的释放。研究发现[8], 利多卡因可降低细胞膜去极化时Na+通道的开放频率并抑制谷氨酸受体激活、细胞膜去极化、ATP消耗和细胞内Ca2+浓度升高。
3.3.2 抗炎作用 慢性疼痛多为无菌性炎症引起, 利多卡因除通过交感神经阻滞有抗炎作用外, 还可降低组织中游离脂肪酸(FFA)含量, 并能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的环氧化酶和脂氧化酶的活性, 使前列腺素及白三烯生成减少, 达到抗炎镇痛的目的[9]。
3.3.3 改善口腔循环, 促使组织修复 长期疼痛使口腔肌肉挛缩、僵硬, 加以血管收缩缺血, 阻滞治疗可使疼痛消除,肌肉立即松驰, 局部血流增加, 特别有利于局部性原因的灼口综合征患者口腔损伤的修复。
3.3.4 心理因素 慢性疼痛引起的心理障碍, 情绪不稳, 烦燥, 苦闷, 加重了局部疼痛, 阻滞疗法后疼痛立即消除或明显减轻, 心情也会愉快, 增加治病的信心和对医生的信赖。
作者采用维生素B12加利多卡因注射到双侧舌神经部位,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舌神经, 改善神经功能和组织微循环, 促使组织修复。给药途径直接简单, 且见效快, 由于为局部用药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经临床观察治愈率达到70.6%, 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与传统经全身给药的方法相比, 其疗效好, 不良反应小, 操作简单, 且价格低廉、见效快, 更易为广大患者所接受, 且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1] Gorsky M, Silverman S Jr, Chinn H. Burning mouth syndrome: a review of 98 cases. J Oral Med.1987.42(1):7-9.
[2] Svensson P, Bjerring P, Arendt-Nielsen L, et al. Sensory and pain thresholds to orofacial argon laser stim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burning mouth syndrome. Clin J Pain.1993, 9(3):207-215.
[3] Gao S, Wang Y, Wang Z. Assessment of trigemin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in burning mouth syndrome. Chin J Dent Res.2000.3(1):40-46.
[4] Heckmann SM, Heckmann JG, Hilz MJ, et al. Oral mucosal blood flow in patients with burning mouth syndrome. Pain.2001, 90(3).281-286.
[5] Jaaskelainen SK, Forssell H, Tenovuo O. Abnormalities of the blink reflex in burning mouth syndrome. Pain.1997, 73(3):455-460.
[6] Forssell H, Jaaskelainen S, Tenovuo O, et al. Sensory dysfunction in burning mouth syndrome. Pain.2002, 99(1-2):41-47.
[7] Vucicevic-Boras V, Topic B, Cekic-Arambasin A, et al. Lack of association between burning mouth syndrome and hematinic deficiencies. Eur J Med Res.2001, 6(9):409-412.
[8] Lopachin RM, Gaughan CL, Lehning EJ, et al. Effects of ion channel blockad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Na, K, Ca and otherelements in oxygen-glucose deprived CA1 hippocampal neurons. Neuroscience.2001.103(4):971-983.
[9] Lantos J, Roib E, Temcs G. Effects of lidocaine on cerebrallipid peroxidation and neutrophil activation folowing complete compression ischemia. Arch Int Pharmacodyn Ther.1996.331(2):179-18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1.104
2014-08-27]
132000 吉林市中心医院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