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参考

2015-05-08 19:47
中国对外贸易 2015年2期
关键词:希腊欧元区经济

中国火车头抵达泰国 高铁推动东南亚经贸发展

1月4日,中国的两列火车头顺利抵达泰国,以淘汰美国原产的柴油火车头。这是泰国铁道机构向中国采购20列中的其中两列,将主要用于牵引运货列车。

此前,中泰两国企业签署了《中泰铁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和《中泰农产品贸易合作谅解备忘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这两个文件标志着两国铁路合作取得重大进展。要力争实现2015年双边贸易额1000亿美元的目标;扩大人文、科技、旅游等领域合作,努力实现2016年两国游客互访500万人次的目标等。

李克强还表示,中国先进装备“走出去”,不仅可以使富余产能得到充分利用,也有助于中国装备实现升级。希望双方抓紧开展中泰铁路项目前期相关工作,为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奠定良好基础。中国将在泰国建设的长距离铁路必将有力推动中南半岛泛亚铁路网建设。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报道,根据备忘录,中国将参加建设两段铁路,分别为长734公里的廊开府-沙拉武里府-罗勇府一线,以及长133公里的沙拉武里府-曼谷一线。这将是泰国第一条1.435米轨距的铁路,整个工程需要投资额3500亿泰铢(约合106亿美元)。

泰国《世界日报》称,泰国地处东盟(ASEAN)中心位置,中国以“中泰一家亲”形容中泰关系,未来东盟整合,中国更需要泰国这个亲家连接整个东盟国家,高铁可望从云南昆明穿越南、抵达曼谷,未来甚至往下连接马来西亚、新加坡,往上延伸上海、北京。

香港《亚洲周刊》称,“高铁外交”成为中国的重要外交突破,并协同企业与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以抗衡日本在东南亚的外交攻势。中国希望连接大马与新加坡的高铁,最终能往北衔接泰国,并连接云南昆明,落实泛亚高铁系统。

中国高铁正在走出国门,跨洋落地投运。

今年是中泰建交40周年,中泰铁路项目是中泰建交40周年的重大合作项目,投资巨大,一定会拉动泰国基础设施的投资。

目前,中泰铁路合作项目已经获批,中国将参与建设泰国两段复线铁路。这两段铁路纵贯泰国南北,并计划与即将修建的中国至老挝万象铁路相连。

除了老挝,中泰铁路未来还可能连接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将成为大湄公河流域国家的黄金物流通道,极大提升泰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龙头地位。对于中国而言,中泰高铁一直到达泰国湾,海运物流有望避开马六甲海峡,更便捷地进入印度洋,将为中国西部大开发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和资金来源。

按照计划,这两条铁路计划于2015年开工建设。高铁带来的影响可能会永久性地改变东南亚及其做生意的方式,并推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经贸发展。

中国降准,阻击经济减速

中国人民银行在2月4日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通过放宽银行必须为所吸收的存款在央行保存的现金比例要求,降准将为银行系统释放更多流动性。央行曾在在去年11月的时候曾调降基准利率,相比之前开展的,精心设计的有针对性刺激措施,当时的做法是一种更广泛的行动。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月5日报道,摩根大通驻香港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斌说:“降低准备金率的最重要原因是银行系统的流动性需求。外汇储备的积累已经不复存在。这造成了一个需要填补的永久性的流动性缺口。”

在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候,中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重盈余”使其外汇储备和国内资金供应量猛增。因此,中国人民银行稳步提高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抵消资金流入、防止通货膨胀。中国各大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从2005年的8%上升到2012年末的最高点—20.5%。今天下调0.5%以后,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19.5%,但仍远高于其他任何主要经济体。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央行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举措实际上释放出超过1000亿美元的资金。此前中国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年增长速度创下25年来的最低数字。中国官员和经济学家们表示,央行的这一举措可能是政府出台更多促增长措施的前奏。政府一直担心此前的刺激措施只对负债累累的行业和火热的股市有帮助,而未能促进能够推动需求和消费的中小企业等领域。但最新的举措突出表明,这种担心已经被对增速放慢的担心所压倒。

而路透社的报道称,中国央行2月4日宣布普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近三年来首次全面降准,顺应了市场对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下趋向宽松的预期。预计此举可以引导市场资金成本降低,缓解中国经济下行压力。

无论是从国内持续走低的物价、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的现实来看,还是周边诸多国家都在采取量化宽松政策的国际大环境,以及外汇占款下降等诸多因素的叠加,都显示出中国需要降准释放流动性的必要性,对后续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依旧不改。

立春这一天,市场迎来了春天一般温暖的“降准”,这也是33个月以来的首次降准。

据市场专家估算,本次降准大约将释放6000亿至7000亿元资金,从而缓解市场流动性紧张,房地产业将连带受益。但需要注意的是,本次全面降准的同时,央行明确“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该表述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倾斜方向已经非常明显,即重点在于经济结构的深入调整。

2014年中国拉开了大改革与大调整的序幕,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一方面内需下降、外需不足等因素使得GDP增速持续回落,另一方面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经济结构参数发生变化,物价水平和就业状况都得到稳定。从央行降准可以看出,2015年,随着改革与调整的全面展开,改革的深度和调整的力度都将进一步加大。如果将2014年看作大改革与大调整的准备期,那么2015年就将是中国大改革与大调整的攻坚期。

希腊大选进行 引发欧元区资本恐慌

1月25日,腊提前举行大选,反对紧缩的激进党派Syriza将在大选中获得“决定性胜利”,希腊退出欧盟风险大增,而欧洲领导人需要再次面对一个可能的两难境地:是损失债务还是允许希腊退出;而欧元在这样的困局中再次遭遇信任危机。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称,希腊议会拒绝接受总理提名的总统人选,被迫于1月25日提前举行大选。预测机构牛津经济研究院进行的民调分析显示,反对财政紧缩的激进党派联盟党目前领先3到6个百分点,获胜概率较大。历史再度重演,时隔两年,希腊是否退出欧元区的猜测再次引起人们的恐慌。

据英国《每日电报讯》报道,投资者也从欧洲南部外围国家撤出,进入德国债市,希腊10年期债券收益率飙升至9.8%的今年高点,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0.54%的历史最低点。 在此情况下,法国、德国和欧盟相继向希腊施压。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不管结果如何,希腊新领导人必须履行前任政府的承诺;德国总理默克尔也于7日表示,希望希腊在本月的选举后继续遵守国际援助条件;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布赖特哈特则在5日称,一国的欧元区成员国身份“不可撤销”。

英国《金融时报》还分析认为:“欧元区要么是一个不可撤销的货币联盟,要么就不是。”希腊若是退出欧元区,那就意味着欧元区不是一个不可撤销的货币联盟,这对于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来说,无疑将成为一个坏榜样。

根据《经济学人》的报告,尽管最近希腊经济出现增长,但失业率仍然高达26%,尤其是年轻人失业率飙升至60%。自欧元区危机以来,希腊经济已收缩25%,不少希腊人认为,他们已经成为紧缩政策的“试验品”。

历史再度重演,时隔两年,希腊是否退出欧元区的猜测再次引起人们的恐慌。

近年来,为避免希腊违约,欧盟、欧洲中央银行连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其提供了两轮总共2400亿欧元的救助贷款,救助的条件是希腊政府实行紧缩和改革措施。

如果新上台的希腊政府反对紧缩和改革,那么救助的前提就不存在。同时,希腊一旦赖账,以前的钱就打水漂了,这样将引发市场的恐慌。如果希腊真的退出欧元区,相当于是紧缩改革把希腊逼出去了,而欧元区一些国家对紧缩政策和结构性调整有反对声音。同时,希腊反对党并不想退出欧元区,只是想来获得与德国同样的债务宽限和拒付部分债务,促使欧盟妥协。而欧盟毕竟已经在希腊倾注了太多的金融资本,此时甩手,将前功尽弃。

然而,即使希腊想要退出,也没有那么简单。事实上,退出欧元区只是希腊国内政坛斗争的噱头,是未来的希腊政府与欧元区在进行讨价还价。

欧版QE议案曝光 量化宽松并非万能药

1月22日,据外媒报道称,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已经提出了一项总额最多可达1.1万亿欧元(约合1.3万亿美元)的债券购买计划,目的是寻求刺激欧元区通胀率回升。

据两名欧元区的央行官员透露,德拉吉及欧洲央行下属执行理事会的成员已经建议推出一项资产购买计划,内容是每个月购买500亿欧元(约合580亿美元)的债券,直到2016年12月份为止。这两位官员称,拥有25名成员的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正在召开会议,就这项计划展开讨论,可能会对其作出一些改动。

福布斯中文网的微博称,为了遏制欧元区通缩趋势,欧洲央行采取了目前为止最大胆的举措,但有些人则告诫说,欧洲央行在未来18个月内花费1.1万亿欧元用于购买主权债券的举措只是第一步。现在,欧洲央行将只购买投资级债券,但不能购买摇摇欲坠的希腊债务。

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称,该报对经济学家所做的调查显示,今年欧洲央行推出大规模量化宽松计划的任何努力都无法重振欧元区经济。调查发现,多数人预计欧洲央行将在2015年推出量化宽松政策,赶上世界上其他主要央行的步伐,后者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大举买入主权债务。但多数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预计,即使推出量化宽松,欧元区的增长和通胀也会保持疲软。朗伯德街研究公司的经济学家达里奥·珀金斯称,量化宽松将有助于提高通胀预期并使欧元贬值,但不会是“彻底的游戏转机”。德国商业银行的约克·克雷默称,量化宽松将拉低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并“帮助意大利等高负债国家的财政部及其银行”。

德拉吉一直都极力主张,欧洲央行需要出台所谓的“量化宽松”(QE)措施以避免欧元区滑入通缩螺旋。QE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欧洲央行2010年就曾尝试过购买债台高筑的成员国国债,比如希腊。

为了对抗日益上升的通缩风险,欧央行的大规模国债采购计划可能如期而至,此举必将加强欧元区单一货币联盟的的边境线。此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已经失败,成员国政府在经济改革上裹足不前让欧元区可能陷入通缩怪圈。如果任由失业率上升,经济持续疲软,选民们可能要指责欧元区经济一体化走得太远了。

目前,步履蹒跚的复苏以及令人担心的通胀下降,已经引起人们对欧洲货币联盟陷入又一场危机的担忧,并向政策制定者施加压力,要求其抛开德国的坚决反对,开始购买主权债务。然而,事实证明,量化宽松不会改变低增长和低通胀水平,却常会推高资产价格。虽然购买政府债券可能有助于对抗通缩威胁,并降低较弱国家主权债务的收益率,但除非各国政府支持欧洲央行的努力,否则增长仍将乏力。

显然,量化宽松不是欧元区的灵丹妙药。任何量化宽松计划只有在政府同时被允许开启赤字融资的投资计划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最大效力。欧央行QE的挑战是既要对欧元区整体经济产生作用,又要避免让成员国认为欧元区一体化更进了一步,毕竟他们还没有准备好。

QE对中国也有些影响。从资本流动看,虽然欧央行宽松有助于套利资金流入中国,但美元强势又会导致人民币兑美元有贬值压力,私人部门的结汇意愿或延续去年以来的下滑态势,资产美元化的趋势将更明显,总体看外汇占款仍将维持低增长,央行将通过MLF、PSL等定向调控手段继续抵补基础货币缺口,同时为稳增长提供资金支持;从贸易渠道来看,欧元区宽松难以真正提振欧洲的进口需求,相反,欧央行压低欧元汇率导致全球竞争性贬值愈演愈烈,人民币汇率弹性不足的情况下,实际有效汇率过于坚挺将损及出口,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复苏,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瑞士达沃斯召开 中国发出自己的声音

1月21日至24日,2015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达沃斯举行。2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启程出席本次达沃斯论坛,并对瑞士进行工作访问。这是中国主要领导人时隔5年再次出席该论坛年会。

《华尔街日报》称,李克强21日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发表题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全球影响力》的演讲,称中国经济正进入增速减缓、但更为优化的“新常态”。他向那些担心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人们保证,中国经济将以中高速继续增长,并会在全球经济链上继续向上攀登。报道同时指出,中国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4%,为几十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路透社说,李克强表示,中国经济受到楼市放缓、投资减弱和制造业增长减缓的影响,2015年将继续面临下行压力,但不会“硬着陆”:“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阶段,中国(经济)调整反映了世界经济形势。”李克强还承诺,中国将继续致力于向世界开放,深化财政、税务和金融、外环领域改革。

英国广播公司则重点就李克强有关“新常态”的表态作出解读。报道说,中国作为当前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发展潜力最大的国家,其经济发展影响着世界经济的走向。中国经济进入所谓“新常态”,告别了过去30多年来一贯的10%左右的高增长。按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此前解释,中国经济呈现出的新常态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报道说,在这次会议上,李克强希望展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让世界各国了解中国将不断深化改革,解决面对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彭博社报道称,参加2015年达沃斯经济论坛的中国代表团将由李克强总理带队,这是自2009年经济危机后,中国政府出席达沃斯会议的最高级别领导人。报道称,2009年中国前总理温家宝也参加过达沃斯论坛。

《纽约时报》援引中国外交部消息,李克强将在本次达沃斯年会上传递三方面重要信息,包括对国际局势、世界经济形势以及问题解决之道的看法,介绍中国经济形势,以及阐释中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政策。

福克斯新闻网的评论称,在世界经济总体低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一马当先。随着中国经济跃升至世界第二和中国经济的换代升级,“新常态”成为热词,中国也在从“世界工厂”实现向“世界投资人”的华丽转身。

德国《回声报》20日称,中国2014年经济增速为7.4%,虽然是1990年以来的最慢增速,但较预期的7.2%要高,且12月工业生产增速同比上涨7.9%,高于预期的7.4%。报道称,中国经济的复苏势头提振了投资者的信心,并带动20日东京股市上涨2%。

彭博社援引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分析人士科瓦尔奇克的话称,中国的数据让国际市场在步入2015年之际“松了一口气”。

面对世界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担忧,达沃斯论坛为中国政府阐述其对新常态的信心提供了一个最为理想的平台。

李克强发出了一个“强信号”——“中国经济并不会出现‘硬着陆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阶段,新形势增加了实施结构改革的必要性,中国经济的调整反映的是世界经济的趋势。”在速度上,中国将不再追求过去那种高速增长,转而寻找一种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在平衡上,中国将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关系。而在勇气上,中国则承诺将改革坚持到底。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政府有足够的自信容忍经济增长的进一步放缓,从而实现其所作出的将以改革驱动经济增长,而不是再以信贷支持投资的方式刺激增长的承诺,将中国经济的增长结构调整至依赖内需的良性轨道上来。同时,中国旧有的增长模式已经接近淘汰,一个新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将是更多依靠创新、服务和国内消费。这种转变将重新定义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中国将从世界工厂变为资金出口市场。

猜你喜欢
希腊欧元区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My Family and Other Animals《希腊三部曲:追逐阳光之岛》
欧洲央行将建立欧元区即时支付系统
欧元区2016年GDP增长1.7%
希腊:日落最美的弧度
紧缩计划引爆希腊大骚乱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