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享销客:移动办公的野心

2015-05-07 20:23许智博
南都周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杨斌软件管理

许智博

很多人都知道SNS和O2O,但很少有人知道SaaS,罗旭和杨斌这两个“技术门外汉”媒体人,“忽悠”了两个技术大牛,组合起来做起了非常靠谱的互联网生意。他们不仅希望连接企业内部,还希望连接企业和消费者。

在2014年的创投圈里,O2O类APP的虚火抢去了太多眼球,让很多人都忽视了像纷享销客这样“奇迹的存在”:半年时间不到,已经完成了B轮和C论的融资,估值提升了4倍,融资额从千万美元上升到5000万美元,注册用户从5万涨到7万以上—用户好少?不过它们可都是企业。

尽管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业内称软件运营)的模式早就随着互联网浪潮大规模被国外企业接受,但因为这是一种针对企业的商业模式,在中国却远不如SNS、O2O这样的概念广为人知。OA(Office 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或许是目前白领们最为熟悉的SaaS软件,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大势,纷享销客在未来则有着颠覆传统PC端SaaS软件的潜力。

“2014年全球企业级软件市场已经增长到3200亿美元,而中国仅占整个市场规模的1.27%。我们在风口站了3年,现在,风已经起来了。”纷享销客总裁杨斌在C轮融资发布会上宣称,“连接企业一切,包括跟企业相关的一切业务和一切人,正在成为可能,这是我们的价值所在,也是我们的野心所在。”

纷享销客的创业模式有些独特,用CEO罗旭的话来阐述最初的创业过程,是两个“技术门外汉”媒体人,“忽悠”了两个技术大牛,组合起来做起非常靠谱的互联网生意。“这是有想法的人,去找有办法的人,这事儿就成了”。

但最初让投资方们非常看好的一点是,创业团队的核心四人都有过在传统媒体长期供职的经历,全部做过高层管理:CEO 罗旭财务出身,曾任新京报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先后管理过财务以及发行和广告销售团队;总裁杨斌此前曾任新京报总编辑,后来在网易任副总裁主管市场;此外,COO李全良、CTO 刘晨则曾在新京报负责OA、 CRM(客户关系管理)等IT系统开发。

“我和罗旭都40 岁了。作为创业者,我们似乎年龄大了点,但是创业项目是带管理性质的2B服务,我们的经验优势、资源优势反而凸显出来了。”杨斌曾是纷享销客早期的投资人之一,但他最终在罗旭的邀请下加入了自己投资的企业。

“曾有人调研过美国目前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创始人的平均年龄,其中B2C企业创始人二十几岁的居多,而B2B是38岁。年轻人去做B2C的创业更有优势,因为他们更能洞悉潮流和未来。B2B一定要建立在你对企业管理各方面的充分理解、对运营资源的充分掌控上。年轻的创始人往往没有管理过大型企业,管理经验非常有限。”

而最初创业瞄准2B,也与罗旭、杨斌等人长期从事管理工作有着莫大的关系。以罗旭为例,他曾参与了《新京报》创业的整个过程,看着经营和发行团队从十几人增加到上千人,他从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起步,先后担任经理、总监、副总,最后做到总经理,逐步了解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管理特点,也深知作为一个管理者,在管理员工过程中的“痛点”。

2008年微博兴起后,罗旭就一直开始琢磨着是否有将移动互联功能用来“改造”企业协同办公的可能。他曾经拉着两位技术人员尝试创业,但沿袭OA的“以产品功能出发”的产品,最终无人问津。这次遇挫后,罗旭推倒了自己之前的思路。

2012年底,新的四人团队再度创业,“纷享平台”面世—这是一款类似微博界面的协同办公系统,模仿对象是美国的Yammer—一个企业内部的交流平台。这也是第一轮投资人最初认可的产品和方向。然而,在后来的调研中罗旭发现,这种企业“内部BBS”的形式没有组织架构和组织边界,而且更大的问题在于它并不涉及业务流,“不参与到业务中的社会化产品和2B类产品对企业用户来说并没有必要性”。

于是从2013年年中开始,新的产品开始转型向美国的另一个企业Salesforce学习,专注于为销售人员开发办公协同软件。事实证明了这次转型的正确:Yammer后来在被微软收购时估值10亿美元,而Salesforce目前市值已经达到360亿美元。

这次转型后,“纷享平台”也改名为“纷享销客”,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2013年年底,得到了A轮融资的纷享销客在社会化协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了动态CRM功能—可以让销售人员在手机上对沟通流程、项目进度和客户资源进行统一查看和管理。

纷享销客融合了SaaS、SNS、移动互联的概念,与其说它是一款用于企业管理的软件,不如说它是一款非常纯粹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它利用PC和手机客户端,集合了传统OA、邮件、微博、即时通讯和网盘于一身,老板和员工随时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审批、签到、写日志、发通知、传送资料等工作。

它的取巧之处在于,复制当下最热门的SNS平台的用户体验,比如在桌面客户端,几乎完全复制新浪微博:员工可以像发微博那样发布工作信息,用于传达命令或者反馈工作信息;权限小组内的同事可以看到这条信息,也可以转发和评论;在手机端,他们则模仿了微信的界面,完成着上述功能。

事实证明,纷享销客打中了老板们的痛点:管理者们最希望员工可以尽一切可能提高效率,比如员工从家里到办公室路上的时间,他认为应该用即时通讯软件和同事聊工作,而不是用来刷微博刷微信;当员工不在公司时,他需要确认员工是真的拜见客户而不是躲到咖啡馆偷懒。

速8酒店的一个高管要求员工用微信的地址位置签到,但他很快就发现微信的地理位置是可以自己修改的,当他听杨斌说纷享销客的签到功能不能修改地理位置时,果断让员工开始使用。

“在碎片化时间里,有效地利用时间去做有趣的事情,还是做有用的事情,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罗旭说,但他并不希望纷享销客看上去像是那些患有焦虑症和强迫症的老板手中的“利器”。“现在80 后、90 后是新生代员工主力,老板既要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又要顾及员工的感受。”

好在事实证明结果并未如此,很多使用纷享销客的老板反馈说,虽然员工最开始都认为它会侵犯员工隐私,有抵触情绪,但纷享销客在使用过程中带来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上下级和同事之间沟通顺畅,最后往往会增加企业的凝聚力。

比如河南一家大型枣业公司的收购员,每年都会去新疆,每到一个农场或兵团,他向枣农了解了产量、质量和报价等信息后,可以立刻将大枣品相的图片、地理定位都输入纷享销客的“发审批”界面,然后@给老板。几分钟后,老板回复“批准”,采购部门的合同也已准备就绪,他可以直接去“网盘”下载,与枣农签约。而在过去,老板往往要到晚上才有空上OA处理请示,他得等到第二天才能进一步行动。

类似的案例还发生在交通不便的云贵高原的一家三农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员身上。

为了让用户消除“被管理”的负面感受,纷享销客注重发挥SNS的正向功能,比如会在销售人员小组建立群组,让销售人员每天发激励的话鼓舞士气、交流经验,平时不坐班不见面的同事们,也多了交流的机会。而销售人员每天把日记、报告写在纷享销客里,也在无形之中完成了对自己业务的管理和激励。还有老板说,因为经常不回家,太太也可以用纷享销客与他交流,看他公司里都在做什么,加强了夫妻间的理解和联系。

不仅仅是沟通,纷享销客还能带来企业信息的沉淀。只要点击相关的词条,所有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都能够被捜索到。销售人员对客户名片拍照,信息被保存在云端,客户的精确位置未来将会显示在老板的手机地图上。

这些数据会形成“销售漏斗”,方便销售人员或管理者分析,及时调整策略。一位使用纷享销客的老板说,通过纷享销客积累的数据,“可以分析员工的工作方法是否到位,还有没有优化的空间?更进一步,提高对客户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仅仅“连接”起企业内部之间还不是罗旭全部的梦想,他希望在现在的基础上,以后还要做到连接企业与消费者:“当时机成熟的时候,我们会把最核心的技术开放出来,把企业和企业连接,商业和商业连接,我们做这件事情真正的目的和愿景是让整个社会商业效率大幅度提升。”

猜你喜欢
杨斌软件管理
时尚“馅饼”另有玄机:考研女生梦断“颜值探店”
信息化履职
二婚丈夫中了千万巨奖,福祸双至打开婚姻结局
有趣的识花软件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前检察官杨斌:不在乎体制那把米才能自由飞翔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