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生活过,就会有痕迹,就会想留下痕迹。司马迁忍辱苟活求显名于身后,文天祥舍生取义思“丹心照汗青”。但人活着,不能只为留下痕迹。人生如果一味汲汲以求,蝇营狗苟,非得争个你低我高,非得图个你富我贵,那境界就低了。
古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知“明志”前必先学会淡然,静如秋水;“致远”也需波澜不惊,朗如明月。人生的大好境界,不在于刻意去创造别人眼中的痕迹,而在于自己曾经经历、曾经投入、曾经感动。
南北朝一学者陆澄,为了读书而“读书”。他能将《易经》背得滚瓜烂熟,却一点也不能明白其中的意思。他也想要像文人墨客般出口成章,示于天下,但眼界过低,不能通过读书使自己优秀。而“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陶渊明却“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他享受读书的过程,品味书中滋味,这使他变得独特,反倒流芳百世。
“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我们不用在乎是否留下痕迹,因为付出的努力不一定要别人看到,但我们需要知道飞过的滋味。因为,飞过不是经过,不是路过,而是真正由自己去尝试、去突破的过程。
左思的《三都赋》是千古名篇,但左思却是个也许让人一见就不快的丑八怪,甚至他父亲也斥其愚蠢。他创作《三都赋》时遭受了众人耻笑,才子陆机扬言左思的书只会被他拿来盖酒坛子。我们看不见左思的艰辛,看不见他飞过的或许有些笨拙的身影,但后来《三都赋》名扬天下,一时“洛阳纸贵”,左思的名作代代流传,伟大人格为后人传颂。的确,我们知道他曾飞翔过。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墓碑上刻着几个字:活过,爱过,写过。其实人生何必强求期颐之年,何必强求青史留名?有过痛、有过乐、有过苦、有过甜,关心过一些人、被一些人关心过,这便是难忘的一生。爱了何必定求婚姻,曾经刻骨铭心、真心付出便已足够;写了,又何必万人瞩目,“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只为把心写下。
同样,奋斗何必定求结果?做好自己,做好现在,享受付出,享受过程,便已足够。这样,我们就可以说:“我已‘飞过!”而我们努力奋斗的故事,或许会在一些人心中留下些许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