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崇傅生平事迹考

2015-05-06 10:09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零陵左宗棠光绪

周 欣

(湖南科技学院 濂溪研究所,湖南 永州425199)

永州周家大院的子岩府有一副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子岩即周崇傅(1830-1892),字少白,号子岩,清零陵人,系宋代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的后裔,同 治七年进士,光绪元年改官中书,后随左宗棠收复新疆。周崇傅历官清廉刚正、勤勉有加,做好“忠臣孝子”、践行“读书耕田”的家训,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周崇傅没有著述传世,其传记资料主要保存在官修史书中,包括《清实录》、《清代史料·大清缙绅全书》、《清代朱卷集成》等,以及光绪年间的方志中,如《零陵县志》、《道州志》,此外,《左宗棠全集》中,也记录了周崇傅在新疆的部分事迹。今据官修史书、地方志相关文献记载为史料,试对周崇傅的生平事迹进行初步考证。

一 官修史书、湖南地方志中关于周崇傅入翰林编修的记述

关于周崇傅的记载,最早见于清代官修朱卷:

“周崇傅,始祖士德(由江西九江府浔阳县迁居祁阳)。七世祖希圣(明万历己丑进士,历官南京户部尚书,行详《一统志》,崇祀先贤)……(周崇傅)原名纯傅,号子岩,行四。年三十八岁,湖南永州府零陵县拔贡生,兵部主事,民籍。”[1]

“同治七年润四月初九日,内阁奉上谕:新科一甲三名进士洪钧、黄自元、王文在业经授职外,许有麟……周崇傅……俱著改为翰林院庶吉士。”[2]

清光绪二年《零陵县志》是最早记录周崇傅的地方志,当时周崇傅为翰林院编修,记录较为简单,共有三条记载:

“周崇傅,号子岩,同治七年戊辰洪钧榜,授翰林院编修。”[3]

“周崇傅,字子岩,壬戌科北闱陈光瑄榜,戊辰进士。”

“周崇傅,字子岩,辛酉同科壬戌北榜,戊辰进士。”

周崇傅的传记资料还见于《同治九年秋·大清缙绅全书》、《同治十年冬·大清缙绅全书》、《清实录》:

(同治九年)“周崇傅,湖南零陵人(戊辰)。”[4]

(同治十年)“加一级,周崇傅,湖南零陵县人(戊辰)”[5]

(光绪元年)“庚子,谕内阁,此次考试翰詹各员,经阅卷大臣等校阅进呈,亲定等第……考列四等之编修谢元福,著罚俸四年。雷钟德、周崇傅,均著改为内阁中书,仍罚俸一年。”[6]

从官修史书、地方志这两种史料来看,均为周崇傅参加同治戊辰(1868)会试,进士及第,入翰林授编修、改内阁中书的记载,比较简略。至于早年的学习、仕宦生涯,《周氏重修宗谱·周公子岩墓志铭》提到:“禀赋颖异,淹贯诸子百家。弱冠,入县庠,与仲兄崇儁从厥考,肆业岳麓。文课超夷,时拟三苏。咸丰辛酉,学使胡公瑞澜拔贡,成均廷试高等,签掣县令,坚辞不就。”从“肆业岳麓”、“文课超夷”等语来看,周崇傅早年勤学苦读,学识渊博,有卓然超群之能。

在光绪《零陵县志》中,还有记载周崇傅的父亲周绍邠敕封的资料:“周绍邠,以子崇傅敕封文林郎,晋封奉政大夫。妻汤孙氏,诰封宜人。”

此外,在湖南零陵的《魏氏宗谱》中,有六则周崇傅写给魏氏族人的寿序、墓志铭,其署名为:“(光绪九年)钦加盐运使衔赏戴花翎前署理甘肃平庆泾固化道奏调江南侭先补用道姻世愚侄周崇傅顿首谨撰并书”、“(光绪十三年)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江苏候补道姻世愚周崇傅顿首拜撰并书”、“(光绪十七)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盐运使衔赏戴花令羽甘肃候补道新授甘肃新疆喀什噶尔兵备道年世愚弟周崇傅顿首拜撰并书”、“(光绪十年)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江苏候补道姻世愚侄周崇傅顿首拜撰并书”、“(同治辛未)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世愚姪周崇傅顿首拜撰”、“壬戌科举人签发河南知县姻愚弟周崇傅顿首拜撰并书”。这些序跋,不仅反映了周崇傅与零陵魏氏家族交谊甚好,联为姻亲,而且记载了其生平、官宦历程,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 周崇傅与永州拙岩摩崖石刻

近于永州零陵湘江河岸新发现周崇傅拙岩题跋一则,碑文分文“正文”和“跋”两个部分。碑文为同治庚午(1870)唐仙农题写的“忘机处”三个篆字。跋为周崇傅所作:

“温飞卿《利州南渡》诗,有‘五湖烟水独忘机’句。仙农意不在钓,暇以钓为寄,自题其处曰“忘机”,近乎道矣!”

唐仙农即唐九龄,“五品衔,中书科中书”。永州市零陵区大夫庙村人。据光绪《零陵县志》记载:“节孝亭,在城西大夫庙侧,唐九龄为母建。”“节孝坊在大夫庙,唐九龄为母屈氏建。”“屈氏,儒童唐庆荣妻,年二十,夫遗故腹生子九龄,矢志守节。姑李氏,性卞切,氏曲意顺承,无所迕。九龄长,就傅程课,极严。岁辛亥,当事以孝廉方正举九龄,氏命辞之,盖以其实不易居也。九龄旋报,捐中书科中书。氏年六十一卒。孙四,次昭铣,邑庠生。”[3]唐九龄在大夫庙村建有节孝亭,按节孝亭是为旌表当地乡绅的做法,可推测其为离拙岩不远的大夫庙村人。

唐九龄的儿子唐昭铣在拙岩刻有记事碑:

“同治庚午上巳,邑人唐仙农携子昭铣,陪太守汉阳黄公海华、邑侯无锡嵇公伯润、邑人赵司马旸谷、周太史子岩,同游。伯润夫子题词:仙农舍人翛然尘外,守拙林泉,庄襟老带。”

“拙岩:县西十余里,猴滩临江有巨窟。明正德壬申岁,征士沈良臣尧夫始辟之,号拙岩。以拟柳氏之愚岛,有诗纪刻,石多剥落,不能尽辨,皆前志所未列于名胜者也。”[7]“柳氏之愚岛”即愚溪,明正德七年(1512)沈良臣效仿柳宗元愚溪而辟有拙岩,以示隐逸之情。拙岩位于大夫庙村附近,同治九年三月初三,唐九龄陪同黄海华、稽伯润、赵旸谷、周子岩同游拙岩。嵇伯润即嵇有庆,“知县稽有庆,江苏无锡人,举七年,人十一月调”[8]。于清光绪二年主修光绪《零陵县志》。稽有庆同治八年从慈利县调入零陵县,任知县一职,此次考察拙岩为稽有庆上任零陵知县后,与黄文琛、周崇傅等人同游。

“忘机”见于《列子·黄帝》:“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指甘于淡泊,忘掉世俗,与世无争。周崇傅以温飞卿《利州南渡》诗跋拙岩“忘机处”,展现出唐九龄为报母亲恩情,“捐中书科中书”,弃官隐居,寄情山水,与世无争,忘却俗念的生活情趣及精神意境,这与周敦颐“吟风弄月”的恬淡洒落情怀一脉相承,故曰“近乎道矣”!

三 周崇傅与永州澹岩石刻

周崇傅喜欢游历山水,除拙岩外,日前在永州澹岩找到了周崇傅石刻。

据洪武《永州府志》记载:“澹岩:□□□□在城南二十五里。崖有二门,中有澹山寺,楼殿屋室隐隙罅中,虽风雨不能及。四顾石壁,削成万仞,傍有石窍,古今莫测其远近,目之者有长往之意。大中张颢记云:‘出乎天巧,盘伏于两江之间,其形如龟,其势如龙,周回二里。中有崖窦,可容万夫。古有老人处其下,以澹氏称,因为此山之名。秦有周君真实,避焚坑之祸,隐于此,石床石井犹存。唐兴,有僧到崖下,坐盘石,敷演法华真常妙理。见二蟒各长数十尺,盘于前,师曰:‘若受吾训,当释汝形。’须[臾]化双狐,能飞鸣,名曰‘训狐’。师居崖中,凡五十年。’”康熙《永州府志》:“易三接《山水纪》云:‘澹山岩,唐以前犹未见,是以不入元、柳诗文,至宋黄山谷始题识之。今山谷诗与岩争秀,字瘦而韵。位置碑处亦奇,洞中一石宽数丈,载诗与书,若烟云簇簇,珠玉瑟瑟者然。’”因此,澹岩的得名,一方面与澹姓人家有关,故称澹岩;另一方面,秦时周真实隐居于此,淡泊名利,也称“淡岩”。自秦时起,澹岩名声远播,游客纷至沓来,宋代周敦颐、胡寅、柳拱辰等文人都曾游历于此。宋崇宁三年(1104)黄庭坚以“永州淡岩天下稀”,赞美澹岩独特的自然风光,引起历代文人墨客的仿效热潮,留下了大量诗文意象所描述的人文景象。

遗憾的是,周崇傅题刻在《永州府志》、《零陵县志》等方志资料中并无记载,现存石刻也已破损不堪。但从“崇傅书”,以及澹岩位于富家桥镇,离周崇傅家乡不远,是往返县城的必经之路等因素可以确定,崇傅即是周崇傅。

该石刻的书法清新隽永、儒雅大气,与周家大院现存的蝇头小楷墨迹相得益彰,说明周崇傅早年勤练书法,修养心性。从碑文中“穷极幽邃”、“力竭气疲”、“继以弹棋”、“凉气袭人”、“岩多奇石”等词可以看出,周崇傅描述了澹岩幽绝奇胜的独特风光与诗情画意的人文意象,另一方面,倾慕山林情趣,表达了对淡泊宁静、安逸恬淡田园生活的向往。正如《周公子岩墓志铭》记载:“长山水绝胜处,至是归田课耕,肆意探奇,穹岩幽谷,罔不躬历,游踪所至,箬笠草履见之者,不知其为达官贵人也。”

四 周崇傅与蘋洲书院

“光绪八年(1882),左宗棠辞去两江总督后,他(周崇傅)也退归故里,寄情山水。时有王德榜在永州创办萍州书院,他被聘为山长,严格要求弟子,敦品励学。光绪十五年(1189)湖南乡试,萍州书院有八人考取贡生,一时称为盛事。”[9]P1629

萍州书院即蘋洲书院,又名白蘋州书院、白蘋书院,“白蘋州书院,在县西洲中,邑人眭文焕创建,今废。”“黄叶渡下有白蘋洲,广半里,长二里余,旧多白蘋,故名。今则古木丛生,柯叶蓊葧,夏日绿阴照水,孤舟多系其下,望若画图。上有白蘋书院。”“白蘋书院,在白蘋洲上。乾隆四年,邑绅眭文焕、子日培创建。十九年为巨浸所没,后邑令陈三恪培植林木,禁止诛伐,而书院不复修矣。”[3]蘋洲书院重修,是在“光绪十三年,湘军名将王德榜、席宝田重建,周崇傅为山长”。

据《蘋洲书院碑》记:

“光绪十一年,王德榜衣锦荣归,议在蘋洲创建书院。其时八县学府,只有濂溪书院一所招纳童生,而生员想入学者只好望洋兴叹。王公遂邀其亲家席砚香出巨资买下蘋洲,庀材鸠工,惨淡经营,数年之间,便告成功。越年,商请永州知府,敦聘周翰林子岩作山长,札饬八县考送生员入学讲习。”[10]P746

民国三十五年唐劼《〈蘋中一览〉序言》:

“蘋洲距零陵城北八里许,旧称浮洲,亦曰岛洲,当潇湘二水汇合之处……光绪十一年乙酉,江华王公朗清,解组归来,窈窕寻壑,顾而乐之,相与谋于东安席公砚香、零陵周公子岩,即以此名胜之区,作士子藏修之所,倡建书院,纠合时贤,各斥巨资,越三岁落成,以上游有白蘋洲,因命名为蘋洲书院,由永州知府先后敦聘周子岩、唐玉轩、赵芷荪、孔宪教、彭靖黎诸公为山长,并札饬八县,考送生员,入院讲习。”[10]P754

《永州文史资料》记载:

“苹洲书院建立于一八八七年(清光绪十三年)。院址在零陵城北八里潇湘二水汇合处江心之小洲上……清代江华王德榜,字朗清(时人称王八大人),出身武职,立有战功,擢升贵州布政使,人议王氏无文学,不宜任此职,致仕后,寓居永州,深感无文学受屈辱之苦,爰倡议创办书院,以此为桑梓文化服务,邀集东安富户席砚香(宝田)等捐资修建,获得零陵翰林周崇傅(子岩)及;黎宜轩、何子安等之赞助,择址于凫洲,以其上游有白苹洲,遂命名曰苹洲书院……书院于一八八五年(清光绪十一年乙酉)动工兴建……一八八零七年(清光绪十三年)书院建成后,即甬告八县考送生员入院讲习,以周子岩先生为山长,嗣后有唐玉轩、赵芷荪、孙宪教、彭清黎诸先生继任山长。”[11]P29

《周氏重修宗谱·周公子岩墓志铭》:

“旋讲学蘋洲,末流文弊,士鲜实学。公品第人才,原本经史。己丑乡试,隽八人,其余亦多有成就。转移风会,其在斯乎!”

王德榜为何聘请周崇傅为山长?据清光绪《道州志》记载,同治甲子年(1864),道州建有文社,周崇傅曾在此执教:“文社,在州治后。同治甲子年,许清源、周选哲……等倡捐新建。前环潇水,后枕元山,上建圣宫,中开讲院,东西两斋,高明宏敞。阶下泉池,变沟周围,竹柳交翠,胜景宜人,肄业其中,宛登岳麓焉。一时人心欢悦,助捐者众,建造所余青蚨二千串有奇,经管生息,以作延师膏火月奖赏之需。数年来,切磋琢磨中,多能文之士。非惟登贤书选成,均蝉联有人。即掌教之周子岩太史,亦由斯而登翰苑。其为灵秀之区,可知愿董其事者。矢公矢慎,扩充而永守之,则作育幼资文风,更蒸蒸日上矣。”[12]由此看来,周崇傅坚守“读书耕田”的家训,在入翰林以前,已是饱读诗书的“能文之士”。周崇傅被聘为蘋洲书院山长,一是王德榜与周崇傅都追随左宗棠东讨西征,同为湘军名将,义兼师友,情投意合。二是周崇傅学识广博,早年的教学经验,可促使蘋洲书院“更蒸蒸日上矣”。

五 周崇傅跟随左宗棠事略考

(一)光绪二年(1876)随左宗棠西征

光绪二年,左宗棠率部出关,收复新疆。素知周崇傅有济世之才,上疏请求周崇傅前往新疆:

“剿捕大学士陕甘总督左宗棠……又奏:‘调户部主事袁锡龄、道员周崇傅知府周汉,同知易孔昭来营差委。’”[6]

(光绪二年三月十九日)“查有回籍前翰林院编修改内阁中书、捐升候选道周崇傅,前在臣军办理营务一切,深资赞助。其人勤朴明练,洞晓机宜。现已檄调到营,随同西征,听候差委。”[13]P405

在光绪二年,左宗棠给《答刘克庵》信中说道:

“巴里坤、古城近时商贾辐辏,应办厘金以浚饷源,且茶务尤为大宗。北路既平,俄人必请开市,宜先为开办,免致临时多费唇舌。拟调陈芋生还肃,与周子岩前赴巴、古商办,尊意以为可否?”[14]P86

“周子岩正派笃实,才非肆应,故须芋生辅之。”[15]

周崇傅到新疆后,主要负责管理运送军需物资等事宜。左宗棠在《与崇峻峰方伯》的信中说:“周子岩、陈宇生委办巴里坤、古城厘务,已于前月成行,一因北路饷源日涸,不能不早为之谋,一则百货自东北来者均无税厘,价值平减。自关内运贩者,厘税稠叠,成本过重,销售维艰,商情裹足,无以广示招徕。且俄人方议互市,非及早定章,则议论必费唇舌也。”在当时紧张的军事局势以及“必费唇舌”不友善的环境下,“道员周崇傅设榷局,巴里坤招商开市,由是北路略定。”[16]从而成为左宗棠的得力助手。

(二)光绪四年(1876)任署镇迪道长

光绪三年(1875)十二月初六日左宗棠上奏“周崇傅堪以委署镇迪道遗缺片”:

“再,署镇迪道长谦檄委所遗之缺,臣查有督办新疆税厘总局候选道周崇傅,勤慎明干,操履笃诚,堪以委署。”

周崇傅“勤慎明干”、“勤朴明练,洞晓机宜”,因此成为左宗棠的得力干将。光绪三年,左宗棠在《与周子岩》中说:“镇迪事匆匆未及整理,亦缘未得其人故耳。阁下履新后,当可渐次改观。惟多其察而少其发,务期合天理以顺人心,则事无不办耳。”[16]

“周崇傅,光绪四年到任,卸事年月未详。”[17]在任署镇迪道长期间,主要负责屯垦、修浚河渠、清丈地亩、惩治贪官污吏等事宜:

(光绪三年)“迪化属境多膏腴,屯垦最为要着。所需经费,上腊已饬加解一万,由新署绥来甘令承谟带解前来,以资拨用,想不致掣肘。”[16]

(光绪四年)“……现在乌鲁木齐地方,有署提督金运昌带马步各营防守,署镇迪道周崇傅、署迪化州知州严金清,兴办屯垦、抚辑事宜,正资得力。[18]P140

(光绪六年四月十七日)“窃维新疆善后事宜,以修浚河渠、建筑城堡、广兴屯垦、清丈地亩、厘正赋税、分设义塾、更定货币数大端为最要…..并据前署镇迪道周崇傅、现任镇迪道福裕、委办吐鲁番局务道员雷声远禀报前来。”[19]

“光绪四年,征收无额。臣(左宗棠)与刘锦棠、张曜、周崇傅函牍相商,仿古中制而更减之,按民间收粮实数十一分而取其一……”[15]

(光绪六年)“谕旨:南北各城应如何随宜经理之处,即著悉心筹画次第兴办,比即恭录咨行南北两路,在事诸臣一体钦遵旋,准张曜、刘锦棠咨呈,并据前署镇迪道周崇傅见任镇迪道福裕委办吐鲁番局,务道元雷声远禀报前来以修浚言之,哈密修石城子渠,西厅修大泉东渠,迪化州修永丰太平二渠……”[15]

(光绪六年)“此次周子岩禀讦皆得有实迹,自不能不详察并办,以警官邪。希即撤调赴省,详加研究……弟以周子岩正在加意整理,留之数月,于地方有益。”[20]

周崇傅靠自己的学识才干,关注民生、严惩贪官等政迹,表现得出类拔萃。光绪四年,先后上奏了《署镇迪周道崇傅详清丈田亩条款及额粮地丁差役办法由》、《署镇迪周道崇傅禀俄僧入境由》、《署镇迪周道崇傅禀乌垣等处善后事宜并金巡检劣迹及捕蝻诸事由》等奏札,深得左宗棠信任。左宗棠在《答英西林宫保》中说“周子岩已报赴任,干济虽难遽信,然笃诚不苟,则深知之。扶希时加训诲,俾有所成”[21]P263。“署镇迪道周崇傅勤慎廉干,事必躬亲,渐有明效。需之时日,百堵皆兴。”[15]事实上,翻检左宗棠的奏稿和信札,其办事得力、清廉正直的形象享誉官场。光绪六年左宗棠在给杨昌浚的信中“甘省好官,道员以谭敬甫、周子岩为最”[20]P599。“周子岩清正耐苦,实不易得。”[19]P610此外,在《周氏重修宗谱》中,有一则谭钟麟、饶应祺等人撰写的《子岩公寿序》,其中提到:“镇迪、高平等处观察使,輶轩所至,一以澄叙官方、整饬纪纲为本,延见长老,问民疾苦,属吏有不法者按劾之。平居布衣蔬食,手一编,终日危坐,宴如也。巡方数祀,所在治平第一。会朝廷诏举贤能大吏备任,使节相左侯,表荐以闻,敕付枢记,注擢用,仍宣谕褒美。”

(三)光绪七年(1881)在江苏、浙江整治盐纲

光绪七年(1881)十二月二十五日左宗棠上奏“请调道员王加敏周崇傅来宁差委折”:

“窃维江南地方事繁,洋务、盐务尤关紧要……盐运使衔甘肃尽先补用道周崇傅,品清望峻,刚明耐苦,操守之严,实一时所仅见,洵堪镇浮式靡。如蒙俞允,应请旨敕下陕甘督臣,催令该员等迅速前来,俾资委用。”[22]

“(光绪八年)内阁左宗棠奏请调员一摺:湖南侯补道现办陕甘后路粮台王加敏,甘肃尽先补用道周崇傅。”[6]

“左宗棠奏:续请调员差委一摺:除道员王加敏、周崇傅,业经发往江南差委外,道员王加敏……著吏部查明饬令该员等前赴江南,交左宗棠差遣委用。”[6]

光绪七年,周崇傅随左宗棠到江苏、浙江整治盐纲,处盐场腥膻之地而两袖清风,为时人所称颂。据《左宗棠年谱》,光绪八年十月,左宗棠请辞养疾,上疏自陈:“窃臣上年续请病假内仰蒙恩命,出镇两江,莅任至今,力疾经营,未遑朝夕。而病久不愈,近时心绪昏瞀,动辄遗忘。日间校理官书,阅毕茫然,不复省忆。稍一压搁,积成堆垛。思泉日涸,疏误已多。若不吁请开缺,寤寐实有难安。合无仰恳圣慈,准其开缺,回籍调理,或翼闭门静摄,得以稍延残喘,则有生之日,皆报国之年也。”[15]左宗棠请辞后,周崇傅荣归故里,光绪十三年聘为蘋洲书院山长,光绪十六年再次被任用。

(四)光绪十七年(1891)分巡喀什葛尔等处地方兵备道

据《光绪十七年春·大清缙绅全书》,光绪十七年任喀什葛尔兵备道要职:

“(请旨)分巡喀什葛尔等处地方兵备道,注疏附县。周崇傅,湖南零陵县人(戊辰)。管理通商事宜,督饬所属水利,屯垦钱粮,刑名诸事,弹厌布鲁特,稽查卡伦,冲繁疲难。最要缺:养廉银三千两,公费银七百两。”[23]

“他到任后,为沟通天山北麓甲、乙两河,以利农牧业发展,筹集资金,开凿运河,此举被奸臣诬告。此时,李鸿章当政,凡属左宗棠亲属,李鸿章都千方百计予以打击。因此,周崇傅被诏令自省,罢职受刑。他身在边陲,一时有口难言,又秉性刚直,凌辱难当,终于在光绪十八年(1892)蒙冤自尽。”[9]后朝廷查明真相后,下诏平反昭雪,重金抚恤。其子扶柩回原籍,葬于永州市双牌县何家洞乡小斗里大砖头西山之巅,据说该墓地为周崇傅退居故里时所择,并作有诗文描述当地地形:“好个芙蓉对紫金,纱帽丢在李家坪。十二凉伞一界走,一对珍珠锁洞门。”墓碑上刻“清授资政大夫二品顶戴特授新疆喀什噶尔兵备道署镇迪化道兼按察使司于严府君之墓”及湖南巡抚赵尔巽撰写、刘光前书丹的墓志铭:

“起儒臣而定边陲,履险阻其如夷。本特达而受主知,冒危疑谤讟而不辞。省国家钜万之赀帑,以拯亿兆姓之疮痍。秉原宪之介节,甘辞禄以归。奉母仪振乡贤之绝学,兼经师与人师。膺帝命其特简,享年乃不及耄期。乌虖!大雅不作久矣,而其光明磊落之慨,犹照耀乎山巅水媚。”

《刘锦棠奏左宗棠功在西陲吁恳宣付史馆折》挽联周崇傅:

“公真天下奇才,内歼群丑,外慑诸夷,登衡岳以翘观,伤哉谁继?

我是门生故吏,西出秦关,东随吴会,仰斗山而失望,惨矣共悲!”

[1]顾廷龙.清代朱卷集成:第29册[Z].台北:成文出版社.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咸丰同治两朝上谕档:第十八册同治七年[Z].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清]稽有庆,徐保龄,刘沛.光绪零陵县志[Z].清光绪二年刻刻本.

[4][清]同治九年秋·大清缙绅全书[Z].北京斌升堂刻本.

[5][清]同治十年冬·大清缙绅全书[Z].北京斌升堂本.

[6][清]德宗景皇帝实录023[A].清代史料·清实录[Z].清内府钞本.

[7][清]同治八年冬.清代史料·大清缙绅全书[Z].京都琉璃厂中间路南荣禄堂刻本.

[8][清]吕恩湛,宗绩辰.道光永州府志[Z].道光八年刻本.

[9]零陵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零陵地区志:下册[Z].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10]湖南省教育史志编纂委员会.湖湘文库·湖南近现代名校史料:卷一[Z].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11]永州市政协文史工作委员会.永州文史资料:第一辑[Z].1986.

[12][清]李镜蓉,盛庚修,许清源,洪廷揆.道州志[Z].清光绪四年刻本.

[13]左宗棠.候补道周崇傅檄调到营听差片[A].左宗棠全集:奏稿6[C].长沙:岳麓书社,2009.

[14]左宗棠.答刘克庵[A].左宗棠全集:书信3[C].长沙:岳麓书社,2009.

[15]罗正钧.左文襄公年谱[Z].清光绪二十三年湘阴左氏刻本.

[16]左宗棠.与周子岩[A].左宗棠全集:书信3[C].长沙:岳麓书社,2009.

[17]宣统新疆图志[Z].续修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

[18]左宗棠.覆奏豫师胜乌鲁木齐都统片[A].左宗棠全集:附册[C].长沙:岳麓书社,2009.

[19]左宗棠.办理新疆善后事宜折[A].左宗棠全集:奏稿7[C].长沙:岳麓书社,2009.

[20]左宗棠.答杨石泉[A]左宗棠全集:书信3[C].长沙:岳麓书社,2009.

[21]左宗棠.答英西林宫保[A].左宗棠全集:书信3[C].长沙:岳麓书社,2009.

[22]左宗棠.请调道员王加敏周崇傅来宁差委折[A].左宗棠全集:奏稿8[C].长沙:岳麓书社,1996.

[23][清]光绪十七年春.大清缙绅全书[Z].北京荣禄堂刻本.

猜你喜欢
零陵左宗棠光绪
零陵的雪
曾国藩 左宗棠 互掐互粉,相爱相杀
毓庆宫光绪书房的使用与陈设
湖南零陵潇水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民俗文化——以零陵庙会为例
光绪《黔江县志》的药学价值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戊戌变法”中的光绪和慈禧
零陵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