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菁菁
内镜下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吴菁菁
目的 对内镜下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112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患者, 根据不同的止血方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 各56例。B组应用药物止血, A组患者应用内镜下止血, 观察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总有效率以及安全性。结果 A组患者止血时间、总有效率以及再出血率等指标均优于B组(P<0.05)。结论 内镜下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患者, 能够快速止血, 提高治疗有效率, 增强安全性, 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药物;止血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消化科的一种常见出血急重症, 主要指的是屈氏韧带以上位置的消化道, 主要包括胃、十二指肠以及食管等部位。发病主要受到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性溃疡、食管炎、上消化道肿瘤、血管畸形以及Dieulafoy病变等。有研究指出[1], 在患者发病8~48 h内进行胃镜检查, 能够大大降低再出血率、手术治疗率以及死亡率。本组研究对本院收治的56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患者采取内镜下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112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经消化科专家医师检查确诊, 排除有内镜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其中男62例, 女50例, 年龄35~78岁, 平均年龄(60.4±8.2)岁,患者发病至入院就诊时间0.5~13 h, 平均时间(2.4±0.7)h;疾病种类:15例胃腺癌, 15例胃息肉, 34例胃大部溃疡, 28例十二指肠溃疡, 20例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均不同程度伴有便血、呕血等临床症状。根据不同的止血方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 每组5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疾病种类以及临床症状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 首先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并进行常规检查, 根据病情对患者实施补液、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扩容以及消除氧自由基等治疗。在此基础上, B组患者应用药物止血, 主要应用泮托拉唑[世贸天阶制药(江苏)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03697;40 mg]药物止血,将40 mg泮托拉唑加入到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2次/d,共治疗1周;A组患者应用内镜治疗止血, 治疗前6 h, 患者禁食, 确定状态平稳、无不良反应后, 进行内镜下止血。应用电子胃镜(日本GIF-H240型), 根据胃镜操作方法, 应用内镜观察, 确定病灶, 并观察患者出血症状;之后根据患者病情, 选择电凝器、药物喷洒、微波或者激光等方法进行止血,其中药物止血应用凝血酶进行喷洒止血;如患者为弥漫性出血, 则对出血部位喷洒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总有效率以及再出血率等指标。
1.4 疗效判定标准[2]治愈:患者便血、呕血等临床症状显著消失, 大便潜血试验结果显示为阴性;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大便潜血试验结果显示为(+)~(- -);好转:治疗后, 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大便潜血试验结果显示为(+)~(+ + +);无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比较 A组患者止血时间为(31.4±9.2)h, B组患者止血时间为(54.9±12.2)h, A组患者止血时间明显短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A组总有效率为96.4%显著高于B组的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n(%)]
2.3 两组患者的再出血率比较 A组出现1例再出血, 再出血率为1.8%;B组出现11例再出血, 再出血率为19.6%;A组再出血率显著低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为有效治疗需要采取有效、紧急的止血方法。临床中上呼吸道疾病出血率较高, 约超过85%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受到内、外等方面因素影响, 均会出现出血症状[3]。一般情况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量较大, 如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止血处理, 会由于细胞缺氧导致出现恶心、休克、头昏以及乏力等临床症状。特别是老年患者, 由于机体伴有较多基础疾病, 如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止血措施, 即使患者出血量较少, 也会导致出现器官功能衰竭的情况, 严重者导致患者死亡。
为有效防治出血性消化系统疾病, 要高度重视患者的溃疡、胃出血症状, 并指导患者尽早到医院检查。目前, 除了常规行X线检查, 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组研究中, 主要对药物止血与内镜下止血效果进行探讨, 结果显示, A组患者止血时间、总有效率以及再出血率等指标均优于B组(P<0.05)。其中, 泮托拉唑属于新型质子泵抑制剂, 能够抑制胃酸分泌, 半衰期长, 不具备诱导作用, 在人体内能够正常代谢, 具备一定疗效;但不适宜将其运用到出血量大的患者中。内镜以其具备的直观性,能够对患者出血情况进行准确观察和判断, 且经内镜下采取激光、药物喷洒、电凝止血或者微波等疗法治疗, 能够快速、有效止血;还具有操作简单、微创性的特点, 患者能够耐受,保障患者生命安全[4]。
综上所述, 内镜下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患者, 能够快速止血, 提高治疗有效率, 并增强安全性, 可在临床应用。
[1] 邵颖, 魏晟, 谭漫红, 等. Blatchford危险评分系统对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评估价值.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5, 34(1):62-66.
[2] 范光学, 孙玉娟, 宋孝辉, 等.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及安全性研究.中华全科医学, 2015, 13(3):390-392.
[3] 吴晰, 杨爱明.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临床内科杂志, 2015, 32(2):85-87.
[4] 刘蔚, 戈焰, 张伦, 等.急诊内镜下喷洒止血生肌散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观察.江西医药, 2015, 50(2):140-14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4.133
2015-08-03]
457000 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