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水英,吴 涛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应急救护知识调查与培训策略
何水英,吴 涛
目的 调查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应急救护知识的了解程度、培训需求情况,探索普及应急救护知识的有效培训方法。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院、交通学院的853名二年级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28.3%学生不了解应急救护;39.1%学生不会操作救护技术;68%学生愿意参加救护培训。结论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应急救护知识了解不够,救护技能掌握不熟练,需要加强应急救护知识的宣传和救护技能培训。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应急救护;调查;培训策略
近年来,随着世界性自然灾难和人为事件的频发,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立足于事发现场和急病现场的紧急救护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七十条强调:“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大学生作为重要的社会群体之一,无论是校园内还是校园外,接触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的机率均较高。针对突发事件发生时的自救互救、减少伤残的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应当成为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有效的培训方法和培训策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1.1 对象 选取我校2012级非医学专业(建筑学院、交通学院)大学生853名,其中男717名(84%),女生136名(16%),年龄19~22岁。
1.2 方法 自行设计应急救护知识问卷,通过对生活中遇到突发事件的类型、对应急救护知识的了解、遇到突发情况时的反应、参与救护培训的意愿、最想学的救护技术和培训方式等8个项目进行调查。发放问卷853份,回收有效问卷816份,有效回收率95.7%。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计数资料采用绝对数和构成比的形式表示,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
2.1 曾经遇到需要急救的紧急情况 816名大学生生活中大都遇到过各种需要救护的紧急情况,仅有94人(11.5%)从未遇到过紧急救护情况,见表1。
2.2 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 816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中,了解程度最高的急救知识是创伤救护,有412名(50.5%),见表2。主要通过电视、书本和网络了解急救知识,见表3。能操作的应急救护技术中,人数最多的两项是止血包扎和中暑急救,分别是350名(49.2%)和223名(27.3%),仅有17名(2.1%)回答能做心肺复苏,还有319名(39.1%)不会救护操作,见表4。
表1 816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中曾经遇到的突发事件类型
注:1人可能遇到多种突发事件
表2 816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应急救护知识了解情况
注:1人可能了解多种应急救护知识
表3 816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来源途径
注:1人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应急救护知识
表4 816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能够操作的救护技术
注:1人可能掌握多种救护技术
2.3 遇到陌生人受伤时的反应 576名(70.6%)选择打急救电话,209名(25.6%)选择打电话并提供帮助,但也有73名(8.9%)选择尽快离开。
2.4 参加应急救护培训的意愿 555名(68%)愿意参加救护培训,不愿意和无所谓的学生比率分别占11.3%、20.7%。
2.5 最想学习的救护技术和培训方式 最想学习的救护技术是意外伤害(73.8%)、止血包扎(49.0%)和常见急症的救护(43.8%),其次是心肺复苏(27.1%),其中不想学的(0.2%)。选择培训的方式主要是普及式讲座(50.5%)和选修课(45.0%)。
3.1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应急救护宣传教育急需加强 应急救护技术是全民普及技术。大学生是社会主流群体,毕业后进入社会各行各业。在工作、生活中一旦遇到意外伤害等紧急情况,必须具备一定的现场救护技能,才能达到挽救生命、减少伤残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我校即将进入实习阶段的大二学生有28.3%不了解救护知识,通过学校宣传了解急救知识学生仅占8.8%,有39.1%不会救护操作,当遇到陌生人受伤时有8.9%的学生选择尽快离开。这些对生命救护的无知、漠视,不应该是21世纪大学生的真实面貌。笔者通过对部分学生进行网络聊天、面对面讨论、个别交流,了解到学生在陌生人受伤需要帮助时,选择尽快离开的主要原因是不会救护操作,害怕误人生命;个别学生担心麻烦、害怕担责任。因此迫切需要在校园内开展应急救护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救护意识,灌输“生命第一、时效为先”的急救理念,教会学生必要的自救、互救和防止意外伤害的生存技能,激发大学生助人为乐的正能量。
3.2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有较强的应急救护技能培训需求 本研究中,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参与救护意识和培训意愿强烈,有学习救护知识和技能的热情。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需要应急救护的情况非常多,90%以上大学生遇到陌生人受伤时愿意打急救电话或提供帮助,但是在救护现场如何正确拔打急救电话?如何帮助伤员?如何正确实施救护?则知之甚少。68%以上愿意参加救护培训,99%以上愿意学习救护知识,培训方式主要选择普及式讲座和选修课。学校可因势利导对大学生进行救护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培训,只有经过相对专业的技能培训才能实施有效的现场救护,及时抢救生命,防止不正确的施救造成伤员二次损伤或加重伤情,提高生命质量。
3.3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应急救护知识培训策略
3.3.1 宣传安全救护常识,提高全员急救意识 当今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对与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的救护技术关注度高。学校可组织相关人员通过广播、校刊、传单、社团等多途径宣传救护常识,渗透生命急救意识。通过社团、志愿服务队等组织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宣传讲座,在人流集中地承办急救知识宣传栏,免费发放宣传资料。经常举办各种急救知识竞赛和急救技能观摩等活动,普及基本的生命救护知识,让“生命至上、安全至上”成为学生的认知习惯,形成校园“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
3.3.2 开设应急救护选修课或必修课,提高大学生应急救护能力 大学选修课是大学生获取专业外知识的最好途径。应急救护选修课或必修课可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并为课程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配备相应的器材、教具。教学可采取“讲授+练习+考核”等形式进行,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知识尽量简单、易懂。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互动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习和操作心肺复苏、创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救护技术,学生一旦遇到猝死、晕厥、出血、中毒、中暑等突发情况能进行急救处理,遇到火灾、地震等突发灾害能有效逃生,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3.3.3 依托高校医学教育资源,开展救护知识培训接力 近年来,我国红十字会、医疗救护行业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救护培训活动,部分省市在中小学实施应急救护普及教育。但我国幅原广阔、人口众多,医疗救护资源十分有限,特别是在大型灾难性事件发生的初期,现场第一目击者的救护非常重要。依托高校医学教育资源、高校医院在大学生中开展院前急救知识普及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1]。目前,我校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探索医学生向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传播救护知识的培训模式,已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学校成立了以医疗、救护专业技能的师资为龙头的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伍,组织经过系统学习急救知识的临床医学、护理专业大学生,经过严格培训后由他们担任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应急救护培训师和助教[2],参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指导,让医学生学有所用、非医学生乐于接受救护教育。给医学生搭建爱心服务和技能服务的平台,实现医学生既巩固了医学知识又锻炼了实践能力、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收获救护技能的双赢效果。
3.3.4 与红十会救护员培训相结合,获取相关技能证书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法》规定,救护员培训是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责之一。在大学生中开展救护员培训,具有人员集中、时间安排合理、教学资源丰富等优越条件,学生积极性高。学校与红十字会联合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活动,将救护员培训与大学生应急救护知识学习同步进行。培训方式、培训模式可以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通过普及培训、开设选修课、同伴教育、初级救护员培训等多种途径[3-5]展开培训教学,强化学习和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的学生上报红十字会,办理“初级急救员”合格证书。传承了红十字会的“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提高学生对社会救护需要的参与意识,获取了救护员职业新途径[6],提升了自身救护能力,也为将来救护中自我保护提供法律依据。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安全、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保护个人、家庭和社会安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医院的责任,而是整个社会公众的责任。在校大学生年轻好学,接受能力强,通过学习现场急救知识,不但可以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第一目击者的作用, 对伤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护,还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家人、朋友,在更大范围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起到知识传播载体的作用。因此,加强大学生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对于学校、个人和社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1] 刘凤芹,胡悒萍,张东如,等.大学生院前急救知识培训模式的探索[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4,11(5):59-67.
[2] 何水英,夏瑾燕.应急救护大型普及培训的教学设计与反思[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2(8):451-453.
[3] 姚力铨.以同伴教育模式,培养大学生应急救护能力[J].科技信息,2013,20(6):463-464.
[4] 陈玉英,张正黎,黄兰芷.对高校大学生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的探索与思考[J].重庆医学,2013,42(12):1434-1435.
[5] 王光利,代小红.非医学院校大学生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37(7):152-156.
[6]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同意将医疗救护员等2个新职业纳入卫生行业特有职业范围的函(劳社厅函[2005]425号)[EB/OL].(2005-12-31)[2015-03-10].http://www.china.com.cn/chinese/PI-c/108019 9.htm.
(2015-02-28收稿 2015-03-11修回)
(责任编辑 罗发菊)
Investigation on the level of emergency rescue knowledge among non-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and its training strategies
HEShuiyingandWUTao.
FacultyofNursing,HuanggangPolytechnicCollege,Huanggang438002,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 of no-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knowing about emergency rescue knowledge, training demand situation, and explore an effective training method for popularization of emergency rescue knowledge. Methods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s were applied to survey 853 sophomores from school of architecture,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in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 Results 28.3% students did not familiar with emergency rescue; 39.1% students were unable to operate emergency rescue technology; 68% students we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emergency rescue training. Conclusions For non-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insufficient knowledge of emergency rescue, unproficient grasp in rescue skills, and the propaganda and skills training of emergency rescue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non-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emergency rescue; investigation; training strategy
10.13919/j.issn.2095-6274.2015.04.005
何水英,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 E-mail:870605531@qq.com
438002,湖北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
G42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