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虹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直是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竞技体育取得的辉煌成就激起国人对其更高的期待,从政府管理者到普通百姓,都希望竞技体育能够以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不断取得更大的成就并持续发挥其聚敛人心、振奋精神的作用,用于表征和考察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状态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也因此成为了体育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指标体系是各种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考量的是系统要素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对竞技体育这样一个外在影响要素众多、内在子系统繁杂的复杂巨系统来说,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相当复杂,因此其指标体系的构建并非轻而易举。虽然在这一领域产出了众多研究成果,但传统研究往往站在对竞技体育“控制”的角度,指标体系的遴选过于注重外在的推动力指标,对内部要素间的相互关联关系关注不够,因此并没有产出公认的成熟研究成果。本文在对传统研究综述的基础上,以复杂性思维的方式,立足于竞技体育这一复杂巨系统的内部要素关联关系,对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进行了重构,希望能够有所突破。
如前所述,竞技体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一直是体育科学研究的热点,最早的相关研究出现在上世纪80 年代,当时正逢中国刚刚进入国际奥委会,国人对竞技体育充满了近乎狂热的期待,但中国代表队在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和1988 年汉城奥运会上判若云泥的表现,在给人们带来冰火两重天的感受的同时,也使体育科研人员开始认真思考并诊断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问题,此阶段的研究主要包括鲍明晓对立足于资金使用效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1]、张争鸣利用数学方法建立的竞技体育发展指标体系模型[2]、彭说龙对竞技体育发展因素的分析[3]等等。这一时期的研究处于该领域探索的起步阶段,虽然研究结论较为简单、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但意味着人们开始认识到竞技体育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的重要性。
进入21 世纪之后,对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开始进入繁荣期,学者们开始利用更为丰富的研究方法、从多个层面探索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评价问题,其中较为成功的典型研究包括:
刘志民等人(2002 年)利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法以及“多输入加权优序图”的方法,给出了一个包括四个一级指标、14 个二级指标以及41 个三级指标的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4]其中,研究中的一级指标分类是以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资源发展指标和环境发展指标为标准,二级指标则包括:人均GDP、国家社会投入、社会赞助收入、体育彩票收入、竞技体育广告收入、电视转播收入、人均购买体育彩票、竞技体育媒体收入、经纪与代理收入、比赛门票收入、恩格尔系统(隶属体育经济发展一级指标);文化程度、科技、升学率、继续教育、科技人员、受伤率、人均图书、人均电视、出生率等(隶属于体育社会发展一级指标);人才开发、合理安置、流动率、高教人才、高级运动员、竞校学生、社会保险、新增资产等(隶属于体育资源发展一级指标);环保比重、绿化面积、保护自然(隶属于体育环境发展一级指标)。其指标体系涉及到竞技体育的方方面面,较为完备。
夏崇德等人(2007 年)的研究[5],给出了一个包括系统环境对竞技体育的支撑、竞技体育发展现状、竞技体育发展趋势、竞技体育与区域协调等四个一级指标,经济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政府支持系统、基础设施支持系统(隶属于系统环境对竞技体育支撑一级指标);直接体现指标、基础反映指标、周边环境影响指标(隶属于竞技体育发展现状一级指标);直接体现指标变化趋势、基础反映指标变化趋势、环境影响指标变化趋势(隶属于竞技体育发展趋势一级指标)以及竞技体育经济协调、竞技体育社会协调(隶属于竞技体育与区域协调一级指标)等12 个二级指标以及下属的64 个三级指标在内的竞技体育评价指标体系。
邓万金等人立足于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给出了一个包含3 个一级指标,12 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在内的竞技体育发展指标体系[6],其中,一级指标包括动力竞争力、支撑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二级指标包括竞技体育教练员竞争力、竞技体育运动员竞争力、科研与训练结合程度、参赛能力、政府政策力度、竞技体育裁判员竞争力、竞技体育后备力量竞争力、后勤保障竞争力、媒体宣传竞争力、竞技体育赛制竞争力、管理竞争力和开放竞争力,从另外一个角度诠释了我国竞技体育系统的整体结构。
其它学者诸如刘东升等[7]、赵民等[8]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从研究方法到研究结论上,都基本上大同小异。
进入21 世纪后虽然对竞技体育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呈现出繁荣的局面,研究总量达到50 余篇,但通过对传统研究的分析,可以看出存在两个明显的弊端:其一是过于追求指标体系的大而全,将所有影响竞技体育发展的指标无一遗漏地整合到指标体系之中,虽然这确实能够最全面的反映出竞技体育的影响要素,但由于指标过多,导致最重要的指标被淹没其中,由此缺失了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使指标体系构建的作用与价值不明确;其二,传统研究过于重视政府投资、人均GDP 等外在性指标,反映的正是我们对待竞技体育的一贯态度,那就是将竞技体育的发展希望寄托于外在的推动力上,与竞技体育作为复杂大系统的本质特征大相径庭。
实际上,必须认识到:其一,我国竞技体育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不仅影响要素众多,而且层次关系复杂,这些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真实存在,要想真正建立起竞技体育的指标体系,就不得不考虑到这些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二,由于指标体系的研究是对系统发展前景的诊断,因此从复杂大系统可持续演化的角度看来,竞技体育系统的指标体系构建要立足于复杂大系统的自组织发展视角,对能够体现这种系统自组织能力的指标要格外重视。对竞技体育系统的观察与把握,就不应该只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系统的外部推动力上,而是要更深入到系统内部,厘清其要素类型、层次以及相互之间的繁杂关联,而这正是本文对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重构的重要基点。
3.1.1 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原则
如前所述,复杂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动力来自于系统本身,因此,对竞技体育评价指标的遴选,就要首先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从研究文献综述可以看到,影响竞技体育的指标众多,但在这些指标中,有一些指标与本研究的目标关系较远,如刘志民等人研究中给出的人均图书数、人均电视数、万人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数、环保占GDP 比重;夏崇德等人提出的区域水资源供给能力、等级公路总里程、地方城镇化水平、全国城市化水平、通讯技术发展水平等因素,虽然也会影响到竞技体育的发展,但并非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并不会成为本项研究指标体系构建中的组成部分。唯有那些更能凸显竞技体育系统可持续发展驱动力的指标,才是本项研究指标体系构建的关键所在。
3.1.2 以自组织发展为核心的原则
传统的竞技体育发展体制中,过于强调外在力量的推动作用,将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寄希望于政府的投资与管理的力量,这显然并非可持续发展的本义所在。因此,前期的众多研究中,对外部环境类指标相当关注,赋予的权重也比较大。但本项研究更强调系统内在的力量,强调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因此,在指标的遴选过程中,对外部类指标关注度较低,对内部关联类指标的关注度将加大,而这正是突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须。
3.1.3 科学性原则
这里所指的科学性,是指每一项指标的确定,都是建立在科学的研究方法之上。在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本研究在文献综述与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基于因果分析(鱼骨图)的专家座谈方法,给出指标体系的初模,然后利用特尔斐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精细化,从而确保指标体系的构建既能吸取前期研究成果,又能充分考虑到专家们对当前竞技体育发展形势的分析。
3.1.4 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基于指标的评价以及后续可能进行的系统仿真等息息相关,因此,每一项指标都应该能够被科学量化,以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因此本研究在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注重可操作性原则,尽量选取能够以数据表示的指标,对于一些无法用统计数据表示又必须入选的指标,则利用专家集体打分的方法,科学赋予其初值,以确保后续深入研究能够实现。
本文基于因果分析的专家座谈方法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困果分析方法是日本东京大学的ISHIKAWA 教授设计的一种寻找影响问题的所有因素与原因的创新性分析方法,是表达和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较为成功的分析工具,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之中并被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9,10]。
根据研究需要,我们组建了10 人专家组,其中5 人来自高校系统,2 人为国家队教练员,另外3 人为体育管理人员。根据本项研究的目的,在综合分析前期文献中关于指标体系的研究基础上,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明确了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的遴选过程中要突出驱动力指标的思路,即要真正找出驱动系统自组织发展的动力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分析,才能真正促使我国竞技体育摆脱对外在政府推动力的依赖,走上真正的可持续之路。
在这一思路的引导下,通过与专家组反复认证,首先确定了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三个一级指标,分别是外部驱动力类指标、内部驱动力类指标和协调驱动力类指标,并首先在鱼骨图上进行标注,然后,请专家组利用因果分析的方法,进一步丰富与完善鱼骨图,其中,外部驱动力类指标主要是指影响竞技体育发展的环境力量,这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根基所在,是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但这些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只有被系统内部机制内化后,才能发挥其作用。内部驱动力类指标是关键,是系统自组织动力所在,它主要反映了系统内在的机制,是系统能否“自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协调驱动力类指标是指竞技体育与社会其它系统相互协调而产生的影响因素,与外部驱动力类指标强调外部环境的输入(如政府投资额度等)不同,这一类指标更加关注竞技体育与外部之间的相互协调,是共生类指标,如专业运动员转化成社会体育指导员数等。
本项研究中,鱼骨图的绘制共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集思广义阶段,任何一位专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析,在图上标注各个层次上的影响因素,而不能对其它专家成员标注的因素进行删减,所有专家的标注工作完成之后,进入到第二阶段,即专家既可以对自己标注的影响因素进行修改,也可以对其它专家标注的因素提出意见,通过讨论来决定存有异议的影响因素是否应该删减或保留。通过两个阶段的集体讨论,得出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鱼骨图。
必须说明的是,限于篇幅,这里的鱼骨图只是列出了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对更为细化的三级指标并没有一一列出。
从鱼骨图出发,得出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 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图2 所示:
图1 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能力鱼骨图
图2 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在遴选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各项指标之后,对各项指标权重的赋值就是下一步的重要工作,本文采用的是基于AHP 的权重赋值方法,层次结构模型的绘制以及下面对指标权重的赋值,均是在集成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利用AHP 专用软件Yaahp 5.2 版本完成。
按AHP 方法的步骤,由专家组按1-9 标度对各个层次的指标进行两两对比,构建判断矩阵。将各层次的判断矩阵输入到Yaahp 5.2,进行计算后的结果如下所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列出了一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最终权重赋值结果,对中间环节的判断矩阵以及权重赋值结果并未列出。
表1 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权重
表2 各三级指标的最终权重赋值结果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三个一级指标中,内部驱动力指标的权重最大,对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最大。而在所有的三级指标权重上,竞技体育的社会关注指标、全民健身总人口数、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体育科研课题数量等指标的综合权重值较高,说明这些指标才是驱动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指标。
[1]鲍明晓.对竞技体育资金使用效果评价指标的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1988,(25)3:39-42.
[2]张争鸣.关于建立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指标体系的若干数学分类模型[J].体育科技,1991,(12)4:1-4.
[3]彭说龙.影响竞技体育发展因素的指标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1,(8)1:49-53.
[4]刘志民,虞重干,刘炜,等.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J].体育学刊,2002,9(1):15-19.
[5]夏崇德,陈颇,殷樱.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1564-1570.
[6]邓万金,张雪芹.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2):31-35.
[7]刘东升,孙敬.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投资力度优先顺序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4):410-413.
[8]赵民.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0):1322-1324.
[9]邵桂华,孙庆祝.基于因果分析的AHP 方法在运动员选材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4):15-16.
[10]孙华丽,周战杰,薛耀峰.基于鱼骨图的公共安全风险测度与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21(7):13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