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润林
南昌,一个英雄的城市。80多年前的一声枪响,建立起一个革命的军队,拉开了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着这支军队向着伟大的梦想进发,经历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终于让五星红旗插到了天安门的城楼,宣告了新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
而今,在这个有着光荣历史的城市里,担负着开行方向覆盖全国21个省市88对图定旅客列车客运乘务工作的南昌客运段,全体领导班子正带领6000名干部职工,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铁路梦”融合成一列前行的动车,在唱响班子建设和企业发展的昂扬旋律中,以高铁的速度开行了积极向上、拼搏奉献的集体“追梦”动车。2014年,南昌客运段领导班子被评为全国铁路系统“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标杆”,这列动车终于不虚此行,行驶在了全国铁路的前沿。
一个“追梦”的领导班子,豪情万丈地引领着南昌客运段奋进的车头,从学习、创新起步,科学、民主地修正着快捷的路线,朝着梦想的方向努力前行。
2012年4月,春运和全国“两会”结束了,一纸调令,天降大任于况文发,他来到了南昌客运段任段长。一想到第二次到这个单位工作,况文发怎能不激情满怀呢。
回首党的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民族复兴、人民富裕的中国梦。对况文发来说是何等的亲切,真是说到了他的心坎里。想当年,他怀着成为一名铁路人的梦想,考入南京铁路运输学校,毕业后来到南昌火车站,从行车组织工作开始,成长为一名调度员,之后一步一个脚印成为一名工作经历丰富、专业基础深厚扎实的基层领导干部。他亲身经历了六次铁路大提速和全路第一条既有线动车组的开行。
凭窗眺望,况文发心潮起伏,脑海里激荡着一个强烈的信号,他要和领导班子成员团结一心,带着全段六千人一起“追梦”。
当况文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段党委书记周光辉的时候,书记喜出望外——两人竟然不谋而合。
周光辉其成长经历也不寻常。他高中毕业后参军,复员后来到铁路车站。他从一名扳道员做起,先后担任车站政治助理员、南昌铁路分局组织部部员、分局团委副书记、南昌机务段纪委书记,沙河街北站党委书记。每次工作岗位的变换,都意味着肩上担子和责任的加重。
“朝着梦想的方向不断努力”,这既是周光辉的人生感悟,也是他启发段班子团队时的常用寄语。
中心组学习会上,围绕中国梦的讨论气氛热烈。段领导班子九名成员,联系各自曾经的梦想谈经历,联系经历谈梦想,无不感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像一把火,点燃了他们投身铁路事业、矢志推进中国铁路现代化的创业激情。
“追梦,段领导班子要先动起来。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增强政治引领力、改革创新力、组织凝聚力、推动发展力。”周光辉深情地说。
追梦从学习起步。以“学理论、明方向、出思路、谋发展”为主线,坚持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学习就跟进一步。雷打不动的党委中心组学习,注重“新、广、深”,突出“优化产品、拓展市场、增收创效”主题,注重理想信念、高铁管理、安全控制、企业文化等知识的学习。在全段有序推进“铁路走向大市场”大讨论活动,不断探索符合段情的管理发展方式,营造理论联系实际的浓厚氛围。
追梦离不开创新。近几年是铁路客运产品和客运服务的大调整、大提升时期,对于南昌客运段来说,也是一个大建设、大发展的机遇期。他们提出“学习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经营创效”的思路,抓住2013年“7·1”调图,“9·26”向莆、“12·28”厦深线动车开通运营时机,推进管理与服务创新,健全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全段性安全检查反思和“整风肃纪、严查两违”活动,安全管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防范转变。十八大以来,全段未发生职工责任重伤及以上事故,已经实现安全1700多天;列车卫生、卧具备品、餐营质量、设备设施、班组管理等基础工作,实现了整体提升;运输收入、多元经营任务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
追梦应有规范制度来保障。南昌客运段领导班子大力倡导公平、公正原则,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保障,把带队伍、带人心作为转变作风和为职工追梦创造条件的头等大事。段领导班子以贯彻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坚持“三重一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党政正职带头,班子成员自觉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要求,争当顾全大局、秉公用权、谋事创业、勤廉双优的模范。段领导班子9名成员互相支持、互相监督。
行胜于言。2013年度全段选拔任用管理人员29名,其中提职提级17名,首聘干部6名,无一不是通过民主推荐、公开招聘、考核公示、会议票决等规范程序产生的;2014年8月全段列车长、主列招聘全部实行网络在线统一考试,在全段营造了公平、公正、公开的良好氛围。对于段招投标管理,出台了《物资设备采购和零小工程招标管理办法》,规范了操作流程,强化了责任落实。2014年以来全段招标采购29项,总招标金额2960万元,通过招标节约资金289万元。段以干部作风建设为重要抓手,实行作风督查轮值责任制,强化对干部遵章守纪和履职尽责情况的监督检查。2014年以来,下发干部《作风检查通报》11期,通报各类干部作风问题118个,受考核干部130人次,考核扣罚金额12560元。健全党支部“三会一课”、支部书记生活日、党内模范能力点评等6项制度,实施“五个一”职工教育培训方式,强化学技练功活动,重奖技术能手、业务尖子等,激发了全段员工的创业干劲和工作积极性。
动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南昌客运段在领导班子的带头作用引领下,追梦的动车正驶向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一支“追梦”的职工队伍,激情满怀地充盈着南昌客运段庞大的车体,心系旅客,情洒岗位,以人心齐、泰山移的巨大动力,推动梦想的动车顺畅前行。
8月下旬的一天,景德镇站售票窗口来了一名旅客,指定要买一张次日去厦门的10号车厢的票。售票员惊诧地问:“为什么一定要10号车厢?”旅客答:“10号车厢列车员曾宪伍服务好,坐在10号车厢安心!”原来,这名旅客是做瓷器买卖的,这趟车他坐了好几年。多少回,曾宪伍亲自帮他把装满胎瓷的纸箱搬上车安放好;多少回,他困了正要瞌睡,曾宪伍轻拍他肩膀,提醒其注意财物安全。用餐时间到了,曾宪伍总是对他说:“你去餐车吃饭吧,这里的东西我帮你看着。”
曾宪伍命运坎坷。他还在襁褓里的时候,父亲在一场矿难中去世,不久,母亲改嫁远方;最终是在部队服役的叔叔收养了他。终于高中毕业的他,经父亲原单位的关照,进入矿区工作。后来,曾宪伍调到了铁路工程单位,不久来到了鹰潭客运段,当上了列车员,实现了自己真正的铁路梦。面对鲜红的党旗宣誓时,他更是热血沸腾。有人问他有什么新的打算,他答道:“我要报恩”。
跑过绿皮车的人都知道,那是冬天冷得人发抖,夏天蒸得人浑身没干纱的车。随着红皮车替换绿皮车速度的加快,景德镇至厦门高崎5209次列车成了全段唯一的一趟绿皮车。被安排跑这趟车的不少职工感到自卑,找车队要求改跑红皮车。然而,曾宪伍却相反,竟然从红皮车调到了这趟绿皮车。有人说曾宪伍是傻瓜,也有人说是车队欺负老实人。曾宪伍忙“辟谣”说:自己一把年纪了跑绿皮车更合适,再说绿皮车条件差点,但效益不差,我知足!
又是一个夏日,曾宪伍值乘的车停靠马鞍山站时,上来一对中年夫妻,细心的曾宪伍巡视车厢时,发现那对夫妻俩正在为没带速效救心丸相互责怪。于是,他把这一情况报告了当班列车长。深夜,那名女旅客突发心脏病,曾宪伍忙找列车长拿来速效救心丸,旅客转危为安。夫妻俩下车时握着曾宪伍的手,喊着:“救命恩人啊,真不知道怎么感谢您。”
曾宪伍被大家称为“劳模”,大家真心佩服他。曾宪伍值乘的车厢留言薄上写满了旅客对他的评语,没有一条不是表扬他的。
鹰潭车队的党总支副书记毛秋红,身子瘦弱却目光炯炯,说起话来掷地有声,脸上总是荡漾着自信的微笑。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她竟是一位与恶性肿瘤顽强抗争了十二年的幸存者,曾荣获“全路新长征突击手”、“江西省‘致敬2011年度十大民生人物”等荣誉。
和南昌客运段的大多数中层干部一样,毛秋红也是从列车员做起,一步步走上今天的工作岗位的。
1989年从铁路技术学校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客运段工作。从那时起,她就人见人爱。她是个吃苦耐劳、旅客称赞、同事喜欢的列车员;她是个任劳任怨、优秀称职的列车长。转干后她当过业务员、副队长,会干事能成事,得到同志们广泛称赞。然而,就在她展开梦想的翅膀,准备向更高、更远的空域翱翔时,可怕的病魔却悄然袭来。三十岁生日这天,她的右腿被检查出恶性脂肪瘤,而且已经发展到了晚期。这是一个晴天霹雳,她不相信这是真的。然而,平静下来后,她决定面对现实,采取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在上海的医院治疗期间,她最想念的是自己的儿子。她从医院偷偷地跑回家看儿子,鹰潭的医生得知她回来,上门看望她,也批评她不该这样做。她说,看了一眼儿子,心里舒服得多,胜过吃补药!三个月的化疗,对她的精神意志是一次严酷考验,对她的生命力也是一次严酷考验。她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经受住了这一切,战胜了病魔,各项指标趋于正常。
采访中,谈到自己处于生命低谷时,各方对她的关怀与帮助时,毛秋红含着热泪说:“没有段里的关心、鼓励,自己绝不会有今天!”
动姐“艳佳”是一对异姓姐妹。徐艳被誉为“美丽天使”,熊佳被赞为“微笑之星”。 2010年底,她们以优异的成绩,被选聘到昌九城际动车组担任列车长,成了一对组合搭档。面对南来北往的万千旅客,她俩把微笑当花朵,用微笑传递爱心,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
保持微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此,她们拼命练习。咬着一张薄纸,露出八颗牙齿,一练就是半天。人站不稳了,嘴巴僵硬了,就稍停片刻,抖抖手脚,揉揉腮帮,接着练。
勉强挤出来的微笑和发自内心的微笑是有差距的。只有把旅客当久别重逢的亲人,那种微笑才真实、才可爱、才有感染力。于是,她们带着同事们一起用心去练,用心去感受。
百炼成钢。于是,旅客看到的她们永远是微笑。然而,有谁能想到,下班回家,面对家庭,面对生活,她们也有笑不出来的苦恼。
徐艳夫妻同在铁路工作。到了春运都很忙,十天半个月难见一面。有一年元宵节,徐艳休班,承诺带儿子去奶奶家。不料,当天同事生病。于是,她主动请缨,连跑顶岗。要出门时,儿子还在睡梦中,她只好来到母亲床前,轻声告别。一不小心,把儿子弄醒了。三岁的儿子突然冒出一句:“妈妈,怎么又上班啊,你说话不算数,以后再也不叫妈妈了!”她含着眼泪亲了亲儿子的小脸,转身出了家门。
而熊佳最牵挂的就是瘫痪在床的母亲。母亲年轻时也是一名企业职工,在一次高空作业时不幸摔落,造成终身残疾。熊佳是妈妈伤残后生下的唯一女儿。2013年9月,妈妈和女儿同时生病,却正赶上熊佳出乘。熊佳只有两眼泪汪汪地望着母亲,说:“妈,对不起……”又转脸望着丈夫,说:“辛苦你了!”
离开家的时候,熊佳很痛苦。但一踏上站台,一走进车厢,她的眼前仿佛尽是阳光,她的眉头就舒展开来,微笑自然绽放开来。
一个个奋进的个体,融入南昌客运段奔涌着的前进的大洪流 ,就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共同为“追梦”添砖加瓦。
一个英雄的城市就要继承光荣的传统,让“井冈山号”“鄱湖明珠号”“映山红号”“雷锋号”成为南昌客运段的明珠,留下闪光的“追梦”足迹
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这一理念在南昌客运段尽人皆知。他们将服务文化与赣鄱文化相融合,精心打造了以“井冈山号”“雷锋号”“映山红号”“鄱湖明珠号”等为代表的品牌列车集群。这些品牌列车全新的服务魅力,不仅彰显出追梦领导班子志存高远的眼界心境,也为众多紧随其后的追梦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出彩机会。
“井冈山号”,车厢并不豪华,却是革命摇篮与共和国首都的桥梁和纽带,是传播红色文化、弘扬井冈山精神的使者。
南客人的梦想,就是要将“井冈山号”打造成优质服务品牌,让广大旅客满意。他们为“井冈山号”列车量身定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特色窗纱,将井冈山五指峰、井冈翠竹等美景融入其中。每节车厢的内壁都有主题壁画,红色精神、红色人物、红色景点、红色事件、红色诗歌、红色餐饮分布在各车厢,把车厢变成一条红色历史长廊,把列车打造成一个流动的井冈山革命历史展览馆。连广播中也增加了井冈山精神和红色旅游宣传内容,让旅客一上车就感受到“红色之旅”特有的韵味。乘坐“井冈山号”到井冈山干部学院学习的领导干部们称“这趟列车是井冈山精神的宣传队”。
南客人在“以人为本,旅客至上”的基础上,提炼出“我们的服务永远有差距,旅客满意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的企业文化。他们创新服务理念,变“以我为中心”为“以旅客为中心”,变“管理旅客”为“服务旅客”。他们改变评价模式,变“自我检查”为“旅客观察”,变“内部评价”为“外部评价”。他们秉承“高标准、讲细节”,一切从确保旅客安全和满足旅客需求出发,针对服务对象不同,提供多样化服务。《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众多媒体相继报道了“井冈山号”的先进事迹,央视《新闻联播》2013年以来先后四次播发了“井冈山号”列车有关新闻。该列车还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杯”、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全国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全路党内优质服务品牌”、全路“红旗列车”、南昌铁路局品牌列车等荣誉。
“井冈山号”是展示南昌客运段干部职工追梦风采的大舞台,成为他们人生出彩的大舞台。“井冈山号”所在的直达车队,近十年来先后培养出了3名领导干部和12名段中层干部,向其他列车输送了20多名优秀列车长。
以“井冈山号”为龙头,南昌客运段的“鄱湖明珠号”“映山红号”“雷锋号”等积极跟进,创新特色,相互促进,迅速形成一个品牌集群:
“鄱湖明珠号”上,南昌至上海虹桥的D92/1、D94/3次动车组列车全体乘务人员,坚持高标定位,增强荣誉意识,创出“5S”和“三心”服务法,巧妙引入情景再现的培训模式。在客服实名制中,她们坚持“有需求有服务、无需求无干扰”,全力打造动车组列车“一流设备、一流标准、一流服务、一流品牌”形象。她们用青春的汗水、甜美的微笑、精湛的服务,让“鄱湖明珠号”成为沪昆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赣鄱大地一颗耀眼的明珠。
“映山红号”——南昌至北京T168/7次列车开行以来,按照“精做品牌,重抓质量”的思路,以“阳光、青春、微笑”为标志,将井冈精神和红土地“真诚、务实、奋发、拼搏”特质凝结于服务实践中,致力于打造安全、舒适、便捷、优质的铁路客运品牌,自创了《首问首诉十心歌》等优质服务方法,赢得了旅客的广泛赞誉。刘宏伟在乘车过程中有感而发,创作的歌曲《我们是青年文明号》传唱至今。
“雷锋号”——南昌至北京西1454/3次列车是全国唯一一趟“雷锋号”列车。自1999年被命名以来,列车秉承“学雷锋精神,做雷锋传人”宗旨,倡导“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全体乘务人员坚持在列车上组织开展唱雷锋歌、讲雷锋故事等活动,并坚持多做好事、善事,争当活雷锋,让雷锋精神在京九铁路大动脉上永放光芒。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多次上车指导列车建设,近十年来列车连续荣获铁路局文明列车、全路“红旗列车”、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一片灿烂的追梦前景,南昌客运段的梦在远方、路在脚下。所向披靡的追梦动车开行在广袤的红色大地,翻开了南昌客运段高铁时代的新纪元
段长况文发说:“2014年9月16日沪昆客专南昌至长沙段开通,我段要担当开行11对‘G字头动车组列车。我们要抓住这个发展契机,以产品结构调整促发展方式转型,以机制制度改革促管理效能提升。”
沪昆客运专线是当今中国等级最高的铁路运输线之一,时速350公里的“G”字头动车,是当今中国运营速度最快的客运列车车型。高铁开通后,从南昌至长沙的旅行时间,从之前的最快3.5小时,缩短至1.5小时。自此,江西这片红土地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南昌客运段全力聚焦高铁开行,有条不紊地推进乘务组织、人员招聘、制度规范以及管理框架调整等各项准备工作。这也得益于向莆和厦深铁路开通时积累的宝贵经验。
9月16日这天,秋高气爽。英雄城南昌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南昌西客站显得分外雄伟,分外喜庆。
在南昌西客站22号站台,一列崭新的高速列车静静地停在站台边,整装待发。
高铁来了!人们奔走相告。来自中央、省、市各大媒体的精英记者们陆续出现在站台上,足有上百人。整个采访现场,“长枪短炮”应有尽有。江西电视台出动了直播车,不仅在南昌西客站架好了设备,而且在列车将要停靠的沿途车站,安排了多个机位,为现场直播提供画面。一时之间,耀眼的闪光灯此起彼伏,相机的“咔嚓”声与电视主持人的讲话声融在一起,场面甚是热闹。
绿皮车在中国铁道线上“咣当”了近一个世纪,让几代乘务人员和广大旅客没少吃苦头。改革开放以来,新建的铁路在华厦大地连年延伸,红皮车、蓝皮车渐渐替代了绿皮车,而又出现了流线型的白色动车。几次大提速,列车时速由五六十公里提升到百余公里。2007年4月18日,时速200公里的动车组在经改造的沪昆既有线上投入运营。2013年9月16日向莆铁路开通运营,动车组运行时速达250公里。
上午8时许,由南昌开往北京的G489次列车车厢门打开。一队身着紫红色制服的“高姐”出现在站台。她们的衣着得体,姿势优雅,脸上洋溢着幸福和真诚的笑容。
开车的铃声响了。“高姐”们敏捷地上了车。月台上,站台工作人员、民警不约而同举起手,向即将腾飞、即将开启的江西高铁新纪元的列车敬礼。列车启动,飞快加速,瞬间消失在人们的视野。
每一次提速,对南昌客运段的全体干部职工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种考验。蜕变,然后华丽转身,南客人乘着中国铁路快速发展的东风一路走来,一再定格那些见证奇迹的时刻。他们和全路200多万职工一道,用智慧和汗水不断书写着一曲为实现中国梦、铁路梦而拼搏奉献的壮歌,书写着一幅在神州大地上绘就的气吞山河的画卷。
这是追梦的瞬间,激动人心的瞬间。透过这一瞬间,可以看见在中国梦的激励下,南客这趟追梦的动车,正一往无前,奔向属于他们的灿烂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