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俪芬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境教学 做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A-
0112-01
数学新课标提出,对于小学生的数学教学而言,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一定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已经掌握了的知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问题、思考问题。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正好可以满足新课标提出的这一教学目标。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其实,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教师应认真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思考。
案例分析: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王敏今年已经12岁了,过了12个生日,可是,她的好朋友李华现在也是12岁了,为什么她只过了3个生日呢?有没有同学知道是怎么回事呢?
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教师这样进行问题导入,形成了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疑问:明明是12岁了,过了12年,应该是要过12个生日才对的呀?为什么李华只过了3个生日呢?学生以此悬念带入到课堂学习中,以疑激学,从而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二、创设活动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新课改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即要构建学生们积极参与的、情景式的活跃课堂,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采用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从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笔者认为,要让学生由始至终都饶有趣味地参与课堂教学,通过组织活动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数学不失为一剂良方。
案例分析:在进行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的教学时,借着冬日的暖阳,笔者带着学生在学校进行了一次参观活动。在见到楼房、花草等事物时,笔者引导学生对比教学楼的高矮、花草的长短等,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初步了解“比较”的概念,对“比”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接着,笔者提问:“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周围,看还有没有其他可以比较的东西呢?”置身于情境当中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发现了身边有很多东西可以拿来比较,如身高、胖瘦、头发、声音、鞋子、手掌等。笔者发现,换了一个教学环境后,每一位学生都很兴奋,学习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都很积极地发言。
三、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创建生活情境是情境教学的灵魂和主旨,在合适的情境下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感同身受地“体验”所要学习的知识。数学学习源于生活,只有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去学习数学,并学会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从所经历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且学会尽量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
案例分析:在进行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教学时,考虑到生活当中每个人每天都有可能和人民币“打交道”,于是,笔者采用了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是准备素材。笔者用模拟游戏“大富翁”中的钱币代替人民币(除了游戏币上印有“大富翁”的字样外,两者外观非常相像),用塑料花、塑料水果、塑料盘子等代替实物物品。接着,在教室中开设了一家“超市”:设有卖书、花、水果、蔬菜、书包、文具等摊位,并对每一种商品都明确标上价格,让学生扮演商家和顾客。笔者要求每个摊位必须由两位同学合作管理,并且要求每位商家都要详细记账。在笔者的精心策划下,学生快乐地在“超市”里进行着买卖活动……由于之前的课堂学习,学生们已经对人民币和100以内的加减法有了相对成熟的认识,因而对于本次活动较感兴趣。活动结束后,每个学生都有收获,也都积极地向老师展示他们所收获的知识:一位学生说他知道了卖东西之前所有东西加起来的价格应该等于关门之后赚到的钱和剩余的东西的价格之和;另一位学生说因为他以前总是做口算题所以找起钱来也很快;还有一位学生说两个人分工卖书,一个记账一个找钱配合得很好。
本节情境教学的形式接近于学生常常玩的过家家游戏,因此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买卖”情境的实践,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钱的作用和意义,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除此之外,在情境教学中还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所帮助。
为了丰富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重视情境教学的创设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