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志莲
【关键词】语文课堂 教学效率 学习方式训练 细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A-
0021-02
有不少小学语文课堂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却听得头昏脑胀。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低效的教学。有效教学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获得知识,促进全面发展。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更有效,让学生学得自如,教师教得轻松呢?
一、通过学习方式训练组建有序课堂
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活泼可爱、兴趣盎然,进入新鲜的学校,看到陌生的老师和学生,学生们的表现各有不同,有的兴奋不已,有的哭闹不止,有的沉默不语……如何组建有序课堂,让学生尽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众多一年级教师首要攻克的堡垒。经过多年实践,玉林市玉州区教研室反复摸索、总结,将各项教学常规训练进行总结、归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学习方式训练体系。每学期开学初,教师们都会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安排一或两节教学常规训练课。教学常规训练主要涵盖五个基本板块——单元组、约定、板卡、表达呈现方式和团队。低年级重点进行单元组(小组)和约定的训练,可以根据教师个人需要设计纯学习方式训练课,也可以将几项训练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为了更好地强化训练效果,训练要有步骤、有计划,每学期的训练重点与实践方式要在开学初就与本班其他学科教师做好沟通,约定手势、方式一致,各单元组要求一致。例如:击掌三声是二人小组结束活动的约定,手势“√”“×”是可以进行迅速判断的约定……教师也可尝试设计一些具有学科特点的约定,比如小学语文课堂设置一边背(或唱)古诗一边调控、赛读字卡夺红旗等,中、高年级后可以选择名人名言、有节奏的击掌作为约定,约定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要一贯到底、毫无新意。创新设计琅琅上口、操作简便的约定,不仅让学生劳逸结合,集中注意力,而且有效缩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动组织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而板卡分为微型卡、小卡、中卡和大卡,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题型或随笔训练,可结合表达呈现方式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例如: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进行填完整句子的训练时,笔者在教室四周贴上四张大卡片,在卡片的中央出示一句不完整的句式:“ 真美啊!”笔者通过数字编码的形式,把学生以六人为单位随机组成一个小组,每组准备六支记号笔,并做出提示:写答案时要注意站位错落有致,注意谦让同学,关注同组书写的答案,尽量避免答案雷同,实现小组贡献率的最大化。学生在指定的时间里用气泡图、逻辑框架图、花朵图等形式把多样答案呈现出来,并由汇报员向集体汇报,其他学生补充点评,收效明显。以下是其中两份学习卡。
这样系统的学习方式训练,把看似简单的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得井然有序、有声有色,学生们从乐于听指令变成爱上语文课,能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二、组织系统化的说写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强调知识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不仅要研究教学大纲要求,而且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状况,以语文课堂为主战场,使活动组织有侧重,扎实语基,系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如表达能力包括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听”“读”是口语表达的基础,而书面表达指的是习作。学生口语表达是否流畅往往对其书面表达有一定的影响。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图能力较强,课本中插图多,教师应训练学生按顺序观察图画(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点到面、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等),让学生从简单、有条理地表述“图上画的是什么”“它们分别正在干什么”,逐步过渡到“四要素”训练,“谁,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接着添加关联词描述一连串的动作、场景,添加好词好句编故事,或是设置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如给图画中的人物、动物添上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有话可说,不要过于强求质量。学生在表述过程中出现思维卡壳时,教师要给予提示,让学生继续说下去。学生按要求口述结束后,还要马上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习作时间最好控制在40分钟内,尽量不要让学生在课外完成,避免遗忘或抄袭。
一年级学生学习拼音后,教师就可以尝试让学生看简单的图画写句子,慢慢提高写作要求,例如字数的要求、好词好句的数量……二年级时过渡到让学生看图编故事,随着图画中角色的增多对学生习作提出新的要求,如编的故事可以由一幅图画增加到多幅图画,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拼音读物等。而中年级的习作重点是片段练写,这一阶段的练写要与课外积累相结合。教师首先给学生出示几个词语,让他们描绘一个场景、一连串的动作、人物的穿着,描写方法有细节描写、直接或间接描写、动态或静态描写等。高年级的训练重点是写出真情实感,学会布局谋篇,训练途径有以下几种:1.教师总结写作技巧,例如开篇的方法有开门见山式、回忆式、对比式等;文章中间部分注意如何承上启下、结尾要点题或升华情感;2.写读书笔记;3.学生能够找出自己或他人习作中的闪光点。古人云:“滴水穿石。”教师只有理清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活动组织中形成目标和重点,才能促使学生养成说和写的能力。
三、改进细节,创造灵动课堂
在朗读课文的训练中,学生语感的培养很重要。教师通常通过示范朗读的形式进行,或是播放朗读录音给学生仿读。刚开始时,有些学生仿读兴致浓,但时间一长就觉得乏味。不少教师常常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如用到这样的引语:“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读这段文字,读出紧张的气氛”“周围寂静极了,请安静地读”……“安静”指的是没有一点声响,“安静地读”就有破坏气氛,自相矛盾之嫌。另外,一些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还不会边想象边读课文,对此,教者可以利用体态语引导学生学习朗读。小学生直观思维能力强,教师用冗长的语言表述不如用体态进行点拨,一个眉飞色舞的眼神、一串颇具节奏的手势指挥、摇头晃脑的品读、一声入情入境的叹息……学生看得入迷,学得也用心。如笔者在初次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春晓》时,将五言诗节奏设计为慢3拍“×× ×× ×”,笔者范读时用手打拍子,就像吟唱一首悠扬的歌曲,学生陶醉其中,学着笔者的样子边打拍子边诵读。笔者又尝试把诗编成曲,添上不同风格的曲调唱一唱,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婉转凄美……学生们模仿笔者的动作,唱着不同的曲调,甚至编出一些不同的唱法,让语文课堂充满着生机、活力,突显了教学的灵动性。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从细微处反思课堂,用心寻找对策,在为学生奠定扎实学习基础的同时,让自己教得自如,让学生学得轻松。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