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洋产业结构动态分析及其发展策略研究

2015-05-02 01:11尹福顺
关键词:产业结构江苏江苏省

刘 波,尹福顺

(1.盐城师范学院 江苏沿海开发研究院,江苏 盐城 224051,2.盐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展规划处,江苏 盐城 224003)

江苏省海洋产业结构动态分析及其发展策略研究

刘 波1,尹福顺2

(1.盐城师范学院 江苏沿海开发研究院,江苏 盐城 224051,2.盐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展规划处,江苏 盐城 224003)

海洋产业是人类利用海洋空间资源进行各类生产和服务活动,并由若干行业构成的经济活动集合体,其结构的演变必然导致海洋经济以不同的速度增长。以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从产业结构、工业化水平、第三产业弹性系数等三个方面对江苏省海洋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以2001--2012年中国海洋统计数据为依据,通过对江苏省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值、产业结构熵数和Moore系数三大指标分析,研究发现江苏省海洋经济规模与江苏区域经济在全国的地位不相称、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海洋第三产业比重仍然较低、科技活动人员和科技平台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思路。

海洋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变动值;产业结构熵数;Moore结构变化值;江苏省

海洋产业是人类利用海洋空间资源进行各类生产和服务活动,并由若干行业构成的经济活动集合体,其产业结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动态特征。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海洋产业结构的研究逐渐增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1)海洋产业集群。杨迺裕(2011)探讨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途径[1];纪玉俊、刘琳婧(2013)对我国海洋产业集群与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进行研究[2];杨林、许丹(2012)探讨了山东省蓝色经济区战略下海洋产业集群化发展问题[3];黄瑞芬(2011)研究了环渤海圈海洋产业集群的技术溢出效应及海洋产业集聚与环境资源系统耦合[4];李轶敏(2011)研究了我国特色产业集群创新机制[5];傅远佳(2011)分析了海洋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关系,并进行实证研究[6]。(2)海洋产业关联。许长新、陈浩(2002)对江苏海洋产业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7];于谨凯、曹艳乔(2007)对海洋产业影响系数和海洋产业波及效果的计算模型进行了描述[8]。常玉苗、成长春(2012)研究了江苏经济与陆地和海洋产业的关联效应,结果显示,江苏经济与海洋产业的关联度远远低于陆地产业[9];宫美荣、韩增林(2011)对辽宁省1996--2005年以来的海洋产业专业化水平与产业关联进行测度与研究[10]。(3)海洋产业结构演进。李健、滕欣(2012)研究发现,虽然天津海洋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经接近其增加值的一半,但海洋第二产业依然是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11];马俊(2012)认为山东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形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2年前,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形态为一、二、三产业,第二阶段为2003--2005年,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形态为一、三、二产业,第三阶段为2006年至今,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形态为二、三、一产业[12];唐正康(2011)认为江苏海洋产业结构演进基本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所描述的产业结构演进规律,表现出“二、三、一”的工业化布局[13]。(4)海洋产业结构分析方法。我国学者逐渐趋于运用现代管理学和经济学基本方法,如层次分析、灰色关联分析、主成分分析、区位熵分析、霍夫曼系数、第三产业增长弹性系数、产业结构变动幅度等方法测算所研究区域的海洋产业结构变动的方向、速度及效率进而提出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的对策[14-20]。

综合已有研究发现,部分学者把海洋产业规模、海洋产业关联性、海洋产业集群等问题作为海洋产业结构研究的重点,对海洋产业结构动态分析方法的探讨相对欠缺。江苏省作为全国经济强省,由于沿海地区受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海洋经济却滞后于全国沿海地区。本研究从地理学和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运用动态分析的方法,探讨江苏省2001年来海洋产业结构的动态演变规律。

一、研究区域概况

(一)江苏沿海地区概况

江苏沿海地区地处我国沿海、沿长江和沿陇海-兰新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交会区域,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优势独特,土地后备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江苏沿海地区包括连、通、盐三市,陆域面积3.25×104km2,占江苏省的27.7%;人口2 099万,占全省26.5%。2013年江苏沿海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0 299.8亿元,同比增长12%,超过江苏全省平均增幅2.2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 087.4亿元,同比增幅15.5%;固定资产投资6 532.2亿元,同比增幅6.9%。连云港港、南通港吞吐量突破2×108t,盐城大丰港超3×107t,增幅61.2%,港口龙头带动和港产联动效应逐步凸显。

(二)江苏海洋经济概况

江苏大陆海岸线长954 km,管辖海域面积3.75×104km2,沿海滩涂面积1 143 km2,约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1/4,海洋资源的综合指数居全国第四位。201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50 087 亿元,占GDP的9.6%;江苏海洋生产总值4 800 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9.6%,在各沿海省市中位列第五。目前,江苏仍以海洋交通运输、海洋船舶、海洋渔业等传统海洋产业为主,海洋产业发展水平与海洋经济较发达的广东、山东和上海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图1)。

图1 2001--2012年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二、海洋产业结构分析

(一)海洋产业结构现状

201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3∶46.9∶47.8,“三、二、一”产业结构格局初步形成。江苏海洋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7∶51.6∶43.7,海洋第二产业比重仍较高,比海洋第三产业高7.9个百分点,发展海洋三产应是江苏省今后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表1)。

1.主要海洋产业结构

江苏省主要海洋产业结构具有循序渐进的演变过程。第一阶段(2001--2006年):在七大海洋产业中,海洋渔业增加值居主导地位;第二阶段(2008--2009年):海洋船舶业居主导地位,其次为海洋渔业;第三阶段(2010--2012年):以海洋交通运输、海洋船舶、海洋渔业、滨海旅游四大产业为主导的海洋产业结构趋于稳定,海洋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也在发展壮大(图2)。

图2 2001--2012年江苏主要海洋产业结构演变

2.海洋产业工业化水平

1931年,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认为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生产与资本资料工业生产的比例关系能够反映某一地区经济工业化的发展程度[21],提出了霍夫曼原理:

本研究借用霍夫曼原理对海洋产业进行归类:海洋轻工业包括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盐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重化工业包括海洋化工业,滨海砂矿业、海洋船舶业,来对江苏海洋产业工业化发展程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江苏省海洋产业工业化水平经历了三个阶段,2001--2002年以海洋渔业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化早期;2003--2004年的海洋产业工业化程度有所加强的工业化中期;2005--2012年海洋工业高度发达的工业化中后期(表2)。

3.海洋第三产业弹性系数

弹性系数是衡量一定时期内相互关联的两个经济指标增幅依存关系的指标[22]。海洋第三产业弹性系数作为衡量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指标,它主要反映海洋第三产业与海洋经济发展速度的相对快慢程度,它是海洋第三产业产值增长率与海洋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比值。2001--2010年,江苏省海洋第三产业增长弹性系数整体波动较大,表明江苏省海洋第三产业的增长幅度与海洋经济整体的增长不一致。2011--2012年,江苏海洋第三产业取得快速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成为江苏省增加值最大的主要海洋产业之一,海洋第三产业增长弹性系数相对稳定在1.2左右,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海洋第三产业及海洋产业结构进入平稳增长阶段(表3)。

(二)海洋产业结构动态分析

对海洋产业结构的研究仅从现状和静态的视角很难全面揭示海洋产业结构演变取向及变幅。因而,选取产业结构变动值、产业结构熵数和Moore结构变化三大指标对江苏海洋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变动情况进行量变和质变分析[23]。

1.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值

海洋产业结构是海洋经济的基本结构,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变动值可以反映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速度,其变动速度的快慢,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空间。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K为产业结构变动值;qi1为报告期第i产业产值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qi0为基期第i产业产值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24]。产业结构的变动是一个连续和时段过程,本研究以2001年为基期,2012年为报告期,并根据2012年沿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情况,与广东、山东、上海和浙江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值的进行了对比研究(表4)。

表1 2012年江苏及全国沿海其他省市海洋产业结构静态比较(%)

数据来源:《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13》。

表2 2001--2012年江苏海洋产业结构霍夫曼系数

数据来源:根据2002--2013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计算。

表3 2001--2012年江苏及沿海主要省市海洋第三产业弹性系数

数据来源:根据2002--2013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计算。

表4 江苏与部分沿海省市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值及比较值

数据来源:根据2013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江苏省在三次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上,明显快于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及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原因在于2001年研究基期,全国海洋产业结构为三、二、一,广东省为二、三、一,上海市为三、二、一,浙江省为一、三、二,逐渐呈现较为合理的产业结构趋势;江苏省海洋产业结构为72∶22∶6,为典型的一、二、三结构;在“海上苏东”“沿海开发”“海洋强省”等战略的推动下,江苏省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加快。

2.洋产业结构熵数

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不仅是产业结构的演变,还表现在产业结构的内部协调,利用熵数理论能较好地反映海洋产业结构的多样化程度,从而依照信息理论中的熵数表示法与熵数测定法测定产业结构熵数值,反映海洋产业结构的变化程度。

其中,et为t期产业结构熵数值;Wit为t期第i产业产值所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比重;n为产业部门个数。以海洋三次产业结构为例,分别计算江苏与部分沿海省市海洋产业结构熵数[25](表5)。

表5 2001--2012年江苏及沿海主要省市海洋产业结构熵数值

数据来源:根据2002--2013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计算。

表6 2001--2012年江苏及沿海主要省市海洋产业Moore结构变化值

数据来源:根据2002--2013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计算。

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海洋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发展的稳定性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江苏省在“海上苏东”、“四沿”和“沿海开发”战略的强力推动下,生产力布局和沿海开发的层次与力度不断升级,海洋产业结构多元化趋势在波动中趋于适中和稳定。2001--2005年,江苏省海洋产业工业化程度由中期向中后期过渡,海洋产业结构熵数不断上升,说明海洋产业结构趋向多元化,利于江苏省海洋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2006--2012年,江苏省注重强化海洋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除2008年外,海洋产业结构熵数总体趋于稳定,说明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在多元化上较为适中,但总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Moore结构变化值

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值指标虽然能较好地衡量产业结构的变化速度,但是各产业此消彼长的方向变化无法衡量。因此,采用Moore结构变化值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将海洋经济的每一个产业当作一个空间向量,当某一个空间向量发生变化,与之相关的空间向量的夹角也会发生变化,通过所有夹角变化累计,就可以测度整个经济系统中各产业的结构变化情况。计算公式为

其中,Mt为第t期Moore结构变化值;Wit为第t期第i产业占全部产业的比重;Wit+1为第t+1期第i产业占全部产业的比重。θ为不同时期产业份额之间变化的总夹角,θ=arccosMt。θ值越大,产业结构变化速率也越大[26]。

以江苏省2001--2012年海洋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数据,以2001年为基期,通过计算不同时期Moore结构变化值及相应的θ度数,来衡量江苏省海洋产业结构变动的速度,计算结果如表6。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2001--2012年江苏省海洋产业结构转换的速度波动较大,2002--2003年、2005--2006年海洋三次产业份额之间变化的总夹角θ值大于0.5,说明海洋产业结构变化较快;2008--2009年θ值为0.1左右,说明海洋产业结构变动速度有所下降;2006--2012年θ值为0.02左右,说明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减缓,三次产业结构趋于完善。但从总体上看,江苏省海洋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仍比较缓慢,仍需加大对海洋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

三、江苏省海洋产业结构发展策略

(一)构建海陆联动的产业链条,提升海洋经济总量

2012年,江苏海洋生产总值4 800 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9.6%,在各沿海省市中位列第五。地区生产总值54 058 亿元,占全国的10.4%,位居全国第二。由此可见,江苏省海洋经济规模与江苏区域经济在全国的地位不相称,海域经济与陆域经济的关联度不大。因此,江苏省一方面要加强以港口-港城为节点的沿东陇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实施域内外港口-腹地联动发展战略;另一方面要发挥沿海经济带的域内纽带作用,优化产业布局,把适宜临海发展的产业逐渐向沿海转移,相关海洋产业链向陆域经济延伸,促进产业集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二)培育海洋新兴产业,推进海洋产业全面协调发展

2012年,江苏省形成了以海洋交通运输、海洋船舶、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产业为主导的海洋产业结构,四大产业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的比重基本上均超过10%。但海洋生物制品、海洋药物业、海洋能利用、海水化学资源开发和深海采矿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因此,江苏省要依靠科技进步,做大做强海洋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海洋新兴产业,改造提升海洋传统产业。形成以连云港为核心的海洋交通运输、现代港口物流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业为主导的沿海北部海洋经济区;以盐城为核心的高效生态海洋产业和海洋能利用为主导的沿海中部海洋经济区;以南通为核心的海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港口机械和海水化学能源开发为主导的沿海南部海洋经济区。

(三)壮大海洋第三产业,实现海洋产业结构多元化

2012年,江苏海洋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7∶51.6∶43.7,海洋第二产业比重仍然较高,高出第三产业7.9个百分点,伴随着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海洋经济的稳定性必将增强。因此,江苏省在海洋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要依托海洋船舶、海洋渔业等海洋主导产业,用现代化的新技术和新的服务方式改造升级海洋第三产业;二要完善港城软硬服务设施,提升港城的服务质量,打造港城第三产业特色;三要借力“腹地”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使海洋服务业的价值链呈现出纵向不断延伸和横向不断拓展的局面;四要加快发展海洋旅游、港口物流、海洋文化、涉海金融保险和海洋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以海洋产业融合为重点,形成海洋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的格局。

(四)坚持科技兴海战略,加强海洋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2012年,江苏省海洋科研机构个数在全国沿海12个省市(包括北京)中排名第九,科技活动人员总数排名第六,高级职称科技活动人员总数排名第五,研发人员总数排名第五,低于上海、浙江、广东、山东等沿海省市。高层次人才短缺、创新能力不足、海洋教育与培训薄弱等问题已成为江苏省建设海洋强省的短板。因此,江苏省在实施海洋强省战略中,一要引进和培养相关海洋复合型人才,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二要有完善的人才进出机制,解决洋科技人才的后顾之忧;三要加大对科研机构以及涉海企业的支持力度,推进公共研发平台建设;四要选取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海洋观测与探测装备产业、海洋工程配套装备与设备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提升科技含量,努力培育一批全国领先的海洋新兴产业集群和集聚区。

[1] 杨迺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途径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4):27-31.

[2] 纪玉俊,刘琳婧.海洋产业集群与沿海区域经济发展关联关系分析[J].海洋经济,2013,3(3):1-7.

[3] 杨林,许丹.蓝色经济区战略下海洋产业集群化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3-37.

[4] 黄瑞芬,王佩.海洋产业集聚与环境资源系统耦合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1(2):39-42.

[5] 李轶敏.我国特色产业集群创新机制研究——以海洋产业为例[J].学术论坛,2011(2):123-127.

[6] 傅远佳.海洋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关系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2011(9):126-129.

[7] 许长新,陈浩.海洋产业的关联性研究[J].海洋经济,2002(5):31-34.

[8] 于谨凯,曹艳乔.海洋产业影响系数及波及效果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12.

[9] 常玉苗,成长春.江苏海陆产业关联效应及联动发展对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4):34-36,46.

[10] 宫美荣,韩增林.辽宁省海洋产业集群与产业关联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3):202-204,262.

[11] 李健,滕欣.区域海洋战略性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313-318.

[12] 马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分析[J].经济视角,2012(4):12-13.

[13] 唐正康.基于偏离份额模型的海洋产业结构分析——以江苏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2):97-100.

[15] 高金龙,陈江龙,徐梦月,等.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江苏沿海产业发展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7):803-808.

[14] 吴以桥,杨山,王伟利.基于沿海大开发背景的江苏海洋产业发展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1):130-135.

[15] 翟仁祥,许祝华.江苏省海洋产业结构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88-91.

[16] 刘洋,丰爱平,马林卿,等.海洋产业经济的定量分析技术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6):30-32.

[17] 孙瑛,殷克东,张燕歌.海洋产业结构动态优化调整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4):84-89.

[18] 杜军,鄢波.基于“三轴图”分析法的我国海洋产业结构演进及优化分析[J].生态经济,2014,30(1):132-136.

[19] 马仁锋,李加林,庄佩君,等.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8):918-926.

[20] 杜军,宁凌,胡彩霞.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2014,30(4):103-109.

[21] 黄瑞芬,苗国伟,曹先珂.我国沿海省市海洋产业结构分析及优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3):54-57.

[22] 徐胜,郭玉萍,赵燕香.我国海洋产业发展情况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12,30(5):100-107.

[23] 韩增林,狄乾斌,刘锴.辽宁省海洋产业结构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1):107-111.

[24] 纪建悦,林则夫.环渤海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选择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5] 叶波,李洁琼.海南省海洋产业结构状态与发展特点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报,2011,29(4):1-6.

[26] 史常亮,王忠平.产业结构变动与浙江经济增长[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2):16-18.

〔责任编辑:陈济平〕

P74

A

1003-6873(2015)02-0010-06

2015-02-28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海洋产业结构动态分析及其发展策略研究”(13EYB011)。

刘波(1969-- ),男,江苏邳州人,盐城师范学院江苏沿海开发研究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城市规划与区域经济研究;尹福顺(1989-- ),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处科员,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10.16401/j.cnki.ysxb.1003-6873.2015.02.003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江苏江苏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数读江苏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江苏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