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知识生产模式下的研究生导师指导模式探究

2015-04-30 14:02杨金华
关键词:研究生

杨金华

摘 要: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要求改变长期以来的单一导师制指导模式,代之以导师负责制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开放型模式。这种新型培养模式能够规避某些不利因素,充分挖掘导师的潜力,形成优势互补,提升导师的软实力,是培养研究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研究生;导师负责制;集体指导;知识生产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4-0001-04

一、新型知识生产模式与研究生培养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颁布了相关的学位条例,建立了完整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较为完整的研究生学科专业体系,合理的学位授权点以及较为完整的授权体系,并且在不长的时间内在学人数和毕业人数均过百万[1],使我国迅速跻身于研究生教育大国的行列。然而,我国目前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还不理想,它基本保留着基础科学的“传统知识生产模式”,即注重理论,注重试验,与社会需求及应用相脱节,还没有形成“基础和科学相结合” 的新型知识生产模式[2],即没有做到研究与应用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生产的场所、主体以及知识质量的评价不再封闭在学术的象牙塔里。因此,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概括起来,新型知识生产模式在研究生培养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课程的应用性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指导的跨学科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各种活动的参与及社会实践性以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若要有所提高就必须在这三方面实现转型。然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转型不会一蹴而就。它除了需要不断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配置外,还要在专业指导上集中精力、下大力气,采取有效的措施,形成长效机制,注重研究生综合素质、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努力做到质与量的同步提升。

赵军指出:“培养质量是研究生培养机制中的核心目标”[3]。纵观近些年来我国正在进行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过程中的相关研究,较多学者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研究生教育制度的改革上,如取消公费自费的区别、提高助学金标准、强化导师责任制[4]、不同层级和部门的协调与互动[5-6],以及相关的培养环节等方面[7],而对采取何种措施来加大对研究生的培养力度,提高对研究生指导的有效性方面关注较少。鉴于此,本文在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及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导师负责制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优势,并就集体指导提出一些建议。

二、关于研究生指导模式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设计

王蔚虹[8]、王碧云等人[9-10]曾对几十所大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及研究生负责人做过相关的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人数共计3446名。由于该项调查涉及面较广,难以做到细致入微,有关研究生指导方式及相关质量等问题涉及不深。为了了解当今对研究生指导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考察研究生指导模式的科学性、合理性、适时性,本文专门对上海某大学已完成课程学习、处于论文写作阶段的在校二、三年级硕士研究生作了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导师的基本情况、指导方式和意愿、导师与学生的联系及对其指导、学生对导师的评价等方面。问卷向全校各个专业共发放586份,回收有效问卷514份,回收率为87.7%,其中三年级研究生近四成。

本文对有效调查问卷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统计:一种是横向统计,所得数据是一次性统计的结果,体现的是总体数据和概貌,反映了被调查者的总体评价;另一种是纵向统计,即对第一次统计出的结果再进行分类计算,所得数据是两次或多次纵向统计的结果。这种深度分析不仅能显示不同人员的分布情况、不同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揭示横向统计看不到的一些深层次、耐人深思的问题。本文的深度调研虽只涉及一个学校,但数据却浓缩了研究生培养中的一些基本情况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目前高校研究生指导现状的一个缩影。下面分别展示并分析这两种统计结果。

(二)导师指导现状分析

该统计主要通过总体数据反映导师的基本状况及指导情况(见表1)。

表1 导师基本情况及指导情况的反馈

上表显示,50岁以下的中青年导师占大多数,正高职指导的学生数量比副高职的多。此外,学生对导师的专业能力、指导经验评价较高,但对导师的专业跨度评价反差较大。说明在学生看来,多数导师的专业跨度不十分理想。

表2 导师对自己的帮助和影响

表2显示,研究生对导师的影响、研究方法、工作态度以及学校的学习氛围等都比较认可,但认为导师对自己帮助不很大或不够大的比例不小。

表3 跟导师的接触及导师对自己指导的情况

数据表明,导师经常和学生见面的不多,有事见面的占半数以上,很少见面的近两成;修改学生论文三遍以上的仅占四分之一强,半数以上只修改两遍以下,不改的比率很高。尽管如此,学生对导师评价为“好”的近七成。

表4 指导方式及对指导方式的态度

表4显示,学生认可的单一导师制人数虽然最多,但比现行的这一指导方式比率仍低四分之一。与之相反,双导师制和集体指导方式的比率却有一定的增加。

如把上面的数据联系起来看,一些问题便凸显出来:(1)虽然导师的专业能力强、指导经验丰富,但是专业跨度不大,这可能会对指导学生论文产生负面影响;(2)尽管与其他因素相比,导师的研究方法和工作态度等对学生的影响更大,但认为导师对自己帮助很大的学生却不很多;(3)大部分学生对导师的评价都不错,但导师与学生的联系、导师对学生论文的指导却大多明显不足。调查数据印证了王蔚虹关于研究生培养中指导形式单一、对学生指导频率偏低、与学生联系不多的调查结论。由于研究生指导方式与培养质量密切相关,培养质量上的问题往往反过来影响被调查者对理想指导方式的选择,因此上述变数将成为学生对指导方式选择的隐性动因。

(三)导师指导模式分析

本文根据需要对初步统计结果再进行分类统计,数据显示了各类人群的分布状况、变化和流向。本文据此再进行分析,揭示了一些隐含着的深层问题。

1.指导方式

表5 指导方式及对指导方式的态度细分类

表5显示,在514名被调查者中,除一人未填写外,超过半数的研究生由正教授指导。其中绝大部分为单一导师指导,双导师和集体指导的比率很低。在比较认可的指导方式上,三组中除了各自半数以上仍选择单一导师制外,其他都选择双导师制及集体指导(分别为45%左右)。这说明不少学生并不满足于单一导师的指导形式,他们希望通过其他指导方式来弥补相关不足。

2.导师的专业跨度

数据显示,在三类导师中,被认为专业跨度很大的比率与其职称成正比,而被认为一般和不大的比率与其职称成反比;三类中专业跨度被评价为一般的平均超出一半(53.58%),被认为专业跨度不大的也不少。导师专业被认为跨度大的平均仅占三成,这说明导师的专业跨度有待拓宽。

3.导师对学生的帮助及师生联系

表7 与导师接触及对自己指导的细分类

数据显示,导师职称高低与对学生帮助大小的比率基本成正比。但在师生联系方面,无论哪一级职称的导师与学生联系都不多,有事见面的平均占半数以上。这不仅说明导师对学生关心和指导不足,也是学生认为导师对其帮助不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4.导师修改学生论文状况及学生对导师的评价

表8 导师修改论文次数及学生对导师打分

上表显示,导师对学生论文后期的修改多于对论文初期的修改,不修改论文的情况低年级多于高年级。此外,导师修改论文次数多少与学生评价高低及其人数成正比。评价导师为“好”的累计占学生总数的近七成,说明大部分导师的工作能被学生认可。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二年级学生论文不修改的比率很高,它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论文质量。这个问题连同上述师生联系不多、导师专业跨度不够大、对学生帮助不大等各种问题,共同反映了研究生培养质量上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加大对研究生的指导力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激发他们的灵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应打破现行单一导师制的壁垒,使研究生指导方式向导师负责制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现代开放型的指导模式转型。

三、导师负责制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优势

大学教育的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要求研究生培养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相结合,要求他们的基础科学研究能力与应用能力同步提高,这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信息技术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使然[11]。然而,上述问卷调查表明,长期以来作为研究生培养主要手段的“单一导师制”却因一些不理想因素制约着这一新型知识生产模式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在导师负责制的基础上辅以集体指导,以达到强化研究生培养措施、提高研究生指导质量的目的。

(一)导师负责制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意义

在学期间研究生专业水平能否得到迅速提高,其潜力是否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其研究能力能否产生质的飞跃,除个人因素之外,较大部分取决于导师的引导以及学习环境的影响。诚然,导师自身素养、科研水平、学术造诣、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优势能引领学生在学业上产生飞跃,但同时研究生也会因“获得学术信息的渠道”不足或学业上得不到足够的指导而削弱了他们专业能力的发展[12]。因此,如能在一个相对集中的范围内,使导师负责制与集体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便能进一步挖掘集体的潜力,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研究兴趣不同使研究生导师通常在专业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且跨度有大有小。换句话说,同专业导师在专业知识结构上有“同”也有“异”。“同”是基础,“异”是发展和延伸。有了共同的基础,发展和延伸便有了相通或兼容的可能,从而也就有了“共同语言”,有了交流的基础和平台。正因如此,对研究生的培养便可“在宏观培养方案的框架下,辅以微观层面更具针对性的培养措施” [13]。具体地说,在导师责任制的前提下,在相对集中的范围内(如研究室/部、学科组,层级组、专业点或其他某种形式的团队等)开展各种活动(讨论、讲座、学习汇报等),在论文写作的主要环节发挥导师各自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利用群体的力量共同把关,以弥补单一导师制、尤其是青年导师独立指导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某些不足,收到最佳的指导效果。

(二)集体指导的优势

1.避免导师“单一指导”的不足

无论在入学之前还是在入学之后选定导师,在学期间研究生基本沿着导师的研究范围和方向延伸并发展。由于精力及其他因素的限制,相对于目前迅速发展的、新生的边缘和交叉学科,以及多角度综合研究的趋势来说,研究生导师的专业跨度、对同专业不同方向知识的兼容度总有局限。设想研究生沿着导师的研究路子继续发展,但在方法和思路上缺乏思变,则其知识结构和专业宽度未免有些狭隘。也有的学生因兴趣关系而在研究方向上与导师的优势不完全匹配或形成一定的偏差,若因导师的相关局限而使学生在研究范围、思路和方法上受限,这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对其学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导师们能制度化、阶段性地举行一些集体讨论,在关键环节严格把关,便能通过这样的集体点拨开拓学生的思路,拓宽他们视野,才能使学生在研究路子和方法上博采众长,在专业发展上产生质的飞跃。

2.有助于集思广益

由于参加指导的不同导师多从不同角度、方向就某个问题提出质疑、意见或建议,乃至发生争鸣或观点的“摩擦”和“碰撞”,这些都有别于研究生导师单独指导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惯性思维、研究方法上的单一性,对研究生更有启发,能使他们发现以往没有发现的问题或从新的视角加以阐释,综合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讨论中不同观点的激烈交锋、富有启发的意见、甚至“碰撞”出的火花更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思辨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他们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使他们更具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并在学业上有所发现和突破。

3.形成优势互补,提升导师整体的软实力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学科的不断分化要求导师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但人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正因如此,需要建立一个互通有无的平台进行优势互补。如上所述,在一个专业相对集中的部门内研究生导师之间的研究方向通常都各不相同,即使是大方向相同,研究的角度或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导师各自所涉猎的部分不同,优势也就不同,在集体讨论和指导过程中看问题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这些都会形成一定程度的互补,对其他导师有些许启发,也特别有利于青年导师的成长。长此以往,导师之间互相取长补短,知识结构和专业跨度也会有所调整,自身的软实力也随之升华。

四、结论

综上所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某些重要环节导师集体把关比单一导师指导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集体指导不同于个别指导,需要导师们的互相配合,通力合作,否则,集体指导便流于形式,难以达到提高培养质量的真正目的。此外,导师之间还需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及默契的合作精神,以保障导师团队这棵生命之树常青,也使得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集体指导只要制度化、常规化,在研究生学习和论文写作阶段若干关键节点定期举行集体指导活动,对研究生的不同培养阶段进行跟踪,便能及时发现问题,随时加以调整,确保培养质量。这样的集体指导对导师的个别指导也有一定的督促作用,促使导师与学生经常保持联系和沟通,增强导师的责任心。

总之,采取单一导师制和导师集体指导这种两条腿走路的培养模式可强化研究生的培养措施,是新型知识生产模式下,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石中英.推及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造就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3).

[2][11][12]曹海艳等.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与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0,(8).

[3]赵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一个文献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3).

[4]王璐等.经济类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问题初探[J].广西教育,2009,(6).

[5]梁传杰等.论研究生培养机制的系统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8,(3).

[6]张振刚.关于研究生培养机制建设和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

[7]缪园等.研究生培养机制初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2).

[8]王蔚虹,当前我国博士生教育导师指导问题分析——基于五所研究型大学的调查[J].复旦教育论坛,2008,(6-4).

[9]王碧云等.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分析[J].教育与现代化,2010,(3).

[10]王碧云等.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9,(5).

[13]雷永林等.以小导师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

猜你喜欢
研究生
研究生美术作品欣赏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作品欣赏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研究生会在研究生教育及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研究生就业遭拒是因为学历太高吗?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