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观察得以入门,理解方窥“全豹”。高中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只有在运用中才能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各种数学能力也只有通过运用才能充分体现。
关键词:高中生;数学能力;观察;理解;记忆;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3-0067-02
什么是能力?简言之,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数学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数学能力培养与提高的问题。
三、记忆能力
这是学生学习和运用所有科学知识的基本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感知了大量丰富的材料,进而从材料中提炼出观点,透过观点抓住本质,达到理解的程度。接下来,就应对其中最本质、最重要的内容(定理、概念、公式、常用数据等)进行牢固、长久地掌握,进入记忆阶段。
加强记忆的方法很多,其中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是牢固而又深刻的。把教材内容彻底弄懂了,而后根据内涵、性质把数学知识系统地串连在一起,这是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如:在单位圆内,利用三角函数线可以形象地把“三类八式”全部记住,形象化口诀“纵变横不变,符号看象限”是记住诱导公式的好方法。
除了学过的数学知识需要熟记以外,还应记忆解过的题型、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时通过联想来提取记忆储备,联想同类题型及数学方法,从而高效快速地找到最佳解题思路。
四、运用能力
学生学到的基础知识,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加深理解和牢固地掌握,他们已具备的各种能力也只有在运用的操作中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和综合提高。
纵观近年的高考,更加突出能力与素质的考查。在试题的设计上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应用题的分量逐渐增大,命题更加联系实际生活、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等数学问题。这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有甲、乙两种商品,经营销售这两种商品所能获得的利润分别是P、Q万元,它们与投入的资金x万元的关系有经验公式P=■x,Q=■■,今有3万元资金投入经营甲、乙两种商品,求对甲、乙两种商品的各投资为多少时,能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
分析:这里的利润应为两种商品的利润之和,两种商品的总投资为3万元,依题意找到关系式。
总之,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以上几种能力是提高中生数学素养的基础,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