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题时大脑总循环歌曲怎么办?

2015-04-29 00:00:00黄飞宙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15年10期

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个困扰了我两年的问题。我在反复听到一首歌之后,脑子里就一直再循环着它的旋律,怎么忘也忘不掉,特别是在做题的时候,那种想集中精力写作业,听课,大脑却被这烦人的音乐搞得一团乱时,那种滋味真是太痛苦了!虽然有时我也有集中精力的时候,但只能持续最多20分钟。老师我该怎么办?

放松心情

人们常常出现类似的苦恼,在听到某一首歌曲之后,这首曲子便在脑海里不断循环重复,甚至有时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反而是身边的朋友忍不住抱怨,“天哪,你怎么还在哼这首歌?快停下!”其实这是“耳虫”在作祟,“耳虫”(earworms)源于德国词汇“ohrwurm”,意思是容易记住的曲调。而研究者们对于“耳虫”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首先需要解释的是“耳虫”现象的成因。普遍的观点认为“耳虫”现象是由于大脑中的听觉回路导致的。大脑存在某种类似鹦鹉学舌的机制,使得人们在听到信息之后能够复述,比如复述一个电话号码或者地址。同样地,这个大脑机制也会让我们陷入挥之不去的神曲恶循环。

而“耳虫”现象与精神疾病中的“幻听”是不同的,前者通常是无害的,只是脑海中短暂想起某一旋律,不会带给人长时间的折磨,而后者则是持续“听”到声音,难以摆脱,十分痛苦。

所以,尽管有时候你会被这样的情况“逼疯”,但是至少你知道这是正常现象。2003年一项研究表明有98%的人都是“耳虫受害者”,而且“耳虫”更喜欢骚扰女性。此外,相比其他曲调,抒情歌曲更容易在脑海循环。该项研究的主导研究专家、辛辛那提大学的詹姆斯?凯拉瑞斯博士说道,“研究报告显示,抒情歌曲被重复循环的频率最高,达到74%,其次是广告短歌15%和轻音乐11%。”

令人惊讶的是,谈到“耳虫”现象,喜好或擅长音乐的人最容易被影响,因为他们更容易被一些韵律节奏纠缠住。一份针对Facebook用户的“耳虫”现象调查发现,这一种音乐困扰确确实实地存在,而很大一部分回应来自从事音乐相关工作的人,他们的爱好或工作都和音乐相关。“我是专业的音乐家,我的大脑似乎经常陷入一些曲调片段不能自拔。”莱西?施罗德?加伯在调查中说到,而最常侵犯她耳朵的是贝多芬、勃拉姆斯和柴可夫斯基的作品。

“耳虫”是大脑接收到信息后情不自禁的一种反应,国外的一项研究显示,大部分“耳虫”只会持续30分钟左右的时间。这种现象虽然普遍,但它基本上是无害的,只有少数人表示“耳虫”让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做事,在遭遇“耳虫”后,46.67%的人选择想、听或者唱其他歌;25.71%的人用其他的方法转移注意力,如和别人聊天、想一些其他的事情等;7.62%的人坚持听这首歌、跟唱这首歌;1.90%的人选择喝酒;另外18.1%的人选择啥也不干或者直接去睡觉。

专家建议,要解决“耳虫”困扰,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你要放下心理负担。“耳虫”现象固然令人烦恼,但并不是不可治愈的顽疾。只要放平心态,再辅之以科学的方法,相信是一定能够克服的。

第二,摒弃消极的自我暗示。想想看,你能够让听过的音乐挥之不去,说明你对音乐有独特的感悟;你喜欢音乐,说明你有正当的爱好。即便看书做作业时脑子里会响起熟悉的旋律,也不必刻意排斥,更无需过分担心焦虑。如果你因此惶惶不安,即便在尚能专注看书的短暂时间里,也不停地暗示自己,往往会适得其反。

第三,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有研究表明,越讨人喜欢的歌越可能潜伏到脑中,而且如果只播放一首歌的部分,那这首歌残留在脑中的可能性将会增加。所以,如果脑中一旦响起某首歌,你要确保它从头到尾放一遍(如果可以的话,你最好再去听一次那首歌)。听过音乐后,尽量避免太简单或者太困难的学习任务。任何一种可以让你走神的活动,都很容易让你的耳虫再生。换句话说,一个让你全神贯注的任务可以占据你的心理资源,从而减少耳虫出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