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伐克总理,“亲俄”没商量

2015-04-29 00:00:00谢亚宏
环球人物 2015年17期

乌克兰危机依然在发酵,欧盟对俄制裁也没有解除,然而就在欧盟国家中,却有一位政治家不随大流,而是继续与俄罗斯保持亲密关系。他就是斯洛伐克总理罗伯特·菲乔。

5月初,菲乔参加了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6月初,再次对俄进行工作访问。日前,他针对外界质疑他“亲俄”的批评反驳道:“当我看着世界地图时,看到的是四个方位,并不仅仅是西方。很多国际问题如果没有俄罗斯的参与是不可能得到解决的。如果制裁俄对斯洛伐克带来不利影响,我将坚决反对。”

曾经是个共产党员

51岁的菲乔,出生在捷克斯洛伐克西南地区的小城托普卡尼,童年时在农村长大,6岁才随家人搬到托普卡尼郊区。他的父亲路德威特是个叉车工人,母亲艾米丽在一家鞋店工作。他有个哥哥,后来成了建筑商,还有个比他小14岁的妹妹,现在是检察官。

小时候,菲乔的理想是当政治家、体育记者或者考古学家。1982年,他考入布拉迪斯拉发大学法律系刑法专业。菲乔的老师、后来成为总理的莫拉维克对其印象很深,称其志向远大,非常活跃,并且在课堂讨论中很积极。菲乔1986年毕业,掌握了流利的英语和俄语,并服完义务兵役,在军队里干的是助理军事调查员。

菲乔大学时代就申请加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努力了3年后,于1987年服役期间终于如愿以偿。这给他后来的政治活动带来过一些意外挑战。入党时,他声明自己是“严格的无神论者”,有“科学的马列主义世界观”。但他在后来的竞选活动中宣称,自己生长在一个天主教家庭,一出生就和其他孩子一起接受洗礼,并特别提到他的祖父“严格遵守标准的基督徒生活规则”,对他的童年有很大影响。不过,他拒绝回答记者对其宗教信仰的追问,并说这是“私人事务”。

退役后,菲乔在斯洛伐克国家科学院和司法部工作,同时读完了博士,毕业论文的题目是《捷克斯洛伐克的死刑》。后来,他还完成了博士后研究,获得了副教授头衔。这段时间,他结了婚,妻子是一位律师,也是他在法学院的同班同学。他们的独生子迈克尔如今也在学习法律。

“我走自己的路”

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发生“天鹅绒革命”,捷共失去政权。随后,国家分裂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菲乔加入了由共产党演变而来的民主左派党,1992年当选国会议员,1998年成为民主左派党副主席,堪称“政治神童”。1999年,他离开民主左派党,创立了新党派“方向—社会民主党”。

菲乔曾如此归纳自己:“我属于年轻一代的政治家,是一个决定走自己的路而不是跟随别人的政治家。从政之初,我有一定的优势,因为我不是在1989年就陷入政治的,而是在从事专业工作。”他将自己的党定位为“第三条道路”,一方面,大力批评当时的右翼政府;另一方面,公开宣称不允许任何共产党执政时的官员担任领导工作。他也要求党的中央及地方机构财政完全公开。依靠清新形象,这个党在民众中声望上升迅速,很快成为主要反对党。

2004年,方向—社会民主党与数个左派党派合并,在随后的2006年的议会大选中获胜,组成联合政府,菲乔如愿成为总理。那次大选前,当时的右翼政府在税费、养老等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经济改革,虽然得到世界银行等经济组织的正面评价,但在国内遭到低收入者和失业人群的反对。菲乔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吸引弱势群体的竞选口号顺利上位。

2015年6月2日,菲乔访问俄罗斯时与俄总理梅德韦杰夫(右)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

2010年的大选中,方向—社会民主党仍然在大选中保持优势,但其联盟党的议会席位大幅减少,使得菲乔组阁失败,被迫下野。2012年,菲乔对联合政府提出不信任动议,获得通过并提前举行大选。方向—社会民主党大获全胜,获得绝对多数席位,并独立组阁,这是斯洛伐克1993年独立以来的第一次。

综合来看,菲乔的政治立场是左派路线,但同时秉持实用主义态度。比如,第一个任期内,他上台后就对竞选口号中过于激进的部分进行了调整。2012年第二个任期内,菲乔通过了新版劳动法,对劳动方做出了更多倾斜,比如增加工会权力,提高雇主解雇员工的赔偿金,限制加班等,进一步巩固了劳工阶层的支持。

挺俄基于两个“主义”

在国际问题上,菲乔一直力挺俄罗斯。

2006年,菲乔首次执政就一改此前政府的亲西方态度,表示与俄罗斯的关系将在数年的“被忽视”后得到改善。2009年初,俄罗斯与乌克兰由于天然气价产生纠纷时,俄曾停止对乌过境天然气供应,这导致整个欧洲不得不“裹着棉被过冬”。与欧洲舆论一边倒谴责俄方不同,菲乔声称责任不在俄方,而在时任乌总统的尤先科身上,是这位“橙色革命”的发起者接受了美国指示,不惜代价破坏俄天然气过境项目。2010年,菲乔邀请时任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参加苏联红军解放首都布拉迪斯拉发65周年纪念活动。他在科索沃独立问题上,也持反对态度。2013年末,乌克兰亲欧人士开始在街头游行、要求加入欧盟时,菲乔表示“欧盟没有宗教义务”接纳乌克兰,对乌入欧前景持消极态度,并一直对欧盟制裁俄罗斯持反对态度。

菲乔“挺俄”有两个原因。其一,这体现了他的实用主义。斯洛伐克与俄罗斯在能源、交通、石油、旅游等方面有诸多合作。比如,去年两国签署合同,俄罗斯向斯洛伐克长期出口石油,为期15年,之后每次可自动延长5年。斯洛伐克每年能得到俄罗斯约600万吨石油,并向西欧国家转运同样数量的石油。这被斯洛伐克媒体称为“世纪合同”。跟着欧盟其他国家把对俄关系搞僵,对斯洛伐克并没有好处。

其二,菲乔在对外关系中的行为,也一直受到民族主义的影响。2008年,俄罗斯时任总理祖布科夫到访斯洛伐克期间,菲乔曾表示,斯致力于恢复曾被忽视的斯拉夫民族团结。俄罗斯属于东斯拉夫,斯洛伐克属于西斯拉夫。不过,同样的因素,让斯洛伐克和邻国匈牙利关系很僵。斯洛伐克曾经是匈牙利的一部分,由于历史因素,两国存在边界争议、少数民族问题、多瑙河水利工程问题等诸多争议。菲乔在任内多次发表激进言论,与匈牙利总理也很少会面。2006年,菲乔的联合政府中包括一个极右民族主义政党,这也引起欧洲舆论的争议。

应该指出一点是,菲乔的立场代表了他本人及相当一部分民意,但并不等于斯洛伐克整个政坛和社会都亲俄。一方面,作为欧盟成员国,斯洛伐克在大方向上必须服从欧盟整体的外交决定,比如斯政府至今拒绝承认2014年克里米亚公投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在斯国内亲西方派也存在市场,乌克兰危机以来,斯洛伐克过去受苏联干涉的不愉快记忆再次浮现,对民意也有影响。去年的斯洛伐克总统大选,菲乔作为候选人,就败给了曾移民美国、西方色彩浓厚的无党派人士基斯卡。近日,70余名社会代表致斯政府一封公开信,谴责本届内阁亲俄倾向,并表示强烈不满,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在对俄制裁问题上,菲乔反对,而基斯卡赞成,这既显示斯民意的分裂,也显示斯政府在对西方与对俄关系中,力图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