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 " " " " " " " " "要] "根据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对人才的需求,对北部湾经济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这些问题的内外部因素进行了深入剖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北部湾经济区高职院校应密切关注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与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适应区域经济需求,所设专业应具有针对性,及时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立足于地方经济创建特色专业,以满足和促进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
[关 " "键 " "词] "北部湾经济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8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13-0076-02
在北部湾经济区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北部湾
经济区各高职院校如何制订自己新的人才培养计划,特别是调整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培养出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急需的人才是摆在眼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对人才的需求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合作的重点地区,对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策略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人才是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支撑之一,是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快速崛起的一股强大力量。
北部湾经济区的高职院校应当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为北部湾经济区培养和输送相应人才的历史使命,应该紧贴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实际,调整办学思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调整专业结构,设置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急需的专业,为北部湾经济区提供各类人才。
二、北部湾经济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设置缺乏针对性
有的院校在设置新专业的过程中,对北部湾经济区潜在的人才需求缺乏应有的、充分的市场调查研究,而仅仅根据现有师资来考虑“安置”教师,“充分利用”现有师资,所设置的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面狭窄,市场需求不迫切,缺乏吸引力,导致囤积毕业生,专业越办越窄。有的院校什么“热门”就上什么,不考虑该专业的自身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是否具备,不论证当地人才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否需要,缺乏针对性。
争相创办所谓的热门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随意性、粗放性和盲目性,致使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还有一些学校为了争夺生源和毕业生易于就业,频繁更换专业,这不但使培养质量下降,而且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专业设置研究和建设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二)专业设置缺乏规划和特色
1.专业设置追求“大而全”
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市场将需要各种各样的专门人才。如果哪些专业“热门”,就设置哪些专业,这势必会形成所有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无所不包的局面。
2.专业设置规模过大但内涵不足
北部湾经济区各高职院校纷纷抢抓机遇,根据北部湾经济区的迅猛发展和院校建设需要,逐年申报增加新专业,使专业数量不断攀升,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的扩大,带来了专业课教师严重不足、实验实训建设压力加大、特色专业和精品专业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使专业内涵建设跟不上专业规模扩张的步伐,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有些院校不能及时根据北部湾经济发展趋势对老专业进行调整。很多院校办学经验表明,专业不仅要推陈出新,而且要对原有专业进行发掘改造,拓展内涵,力求使老专业重新焕发青春。
3.专业变化频繁,缺乏特色专业
有的院校开办新专业数量增长过快,专业变化频繁。一个新专业还没有毕业生,便撤掉停招,又更换新专业,缺少长远专业、品牌专业的建设。缺乏专业设置和建设相对的稳定性,缺乏相对稳定的特色专业。
以北部湾经济区北海、贵港两个城市的其中两
所高职院校(以下简称为A、B职业学院)2012年所开设的专业为例。A职业学院设有26个专业,B职业学院设有20个专业。下面是A职业学院和B职业学院都开设有的相同专业,其中包括物流管理、采购供应管理、旅游管理、商务英语、电子商务、文秘、市场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艺术设计等12个专业。其中,B职业学院有超过50%的专业都和其他高职院校雷同。由此可以看出,北部湾经济区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并未考虑到其与其他高
职院校的“错位”发展,也没有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没有重视弘扬自身的优良办学传统和办学特
色来强化自身的特色专业。
三、适应北部湾经济发展趋势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对策
(一)根据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需求建设专业
以北海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职”)为例,北职是2003年由原来的北海市师范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的。顺应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潮流,北职于2008年9月对原有的系部及专业进行了调整与合并,从而使
专业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北职把原有的教育系、管理系和工学系三个系调整为机电工程系、旅游商贸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和文化与传媒系五个
系。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以来,其经济迅猛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总量不断扩大,在提出了大产业、大港口、大交通、大城建、大物流、大旅游、大招商、大文化等八大战略任务后,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愈加迫
切。北职把原有的小学教育专业取消,设立了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制冷与冷藏技术、物流管理、酒店管理等优势专业。在专业整合过程中,既有利于优势专业的建设,也有利于将专业结构调整与系、院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既符合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趋势,也有利于教学单位集中力量做好特色专业。
(二)创建具有北部湾区域特色的特色专业
1.明确特色专业建设方向
一般来说,特色专业建设在特色选择上,要和其他院校相同专业的特色保持一定的差异性,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或人优我特”的差异化策略,实行“错位经营”。在广西高职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的有近30所,那么如何才能创建出本校的特色专业呢?北职利用了其所处的地理优势,分析了北海港的发展现状。基于北海港的良好发展态势,北职采取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或人优我特”的差异化策略,由此创建了物流管理专业(港口物流方向)这一特色专业。因为北职有着其独特的地理优势,而且与北海港股份有限公司、四方物流国际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有着深层合作,合作单位全程参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理论课程教学、职业技能实训和毕业实习等教学活动,从而大大增强了北职港口物流专业的办学实力。
2.确定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特色专业建设必须明确目标,在保持专业目标的基础上突出体现特色目标,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要有明显的特色,同时制定相应的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并能体现课程的特色、培养方法的特色等。
北职港口物流专业长期聘请北海港以及一些物流公司的行业专家、技术能手作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专业建设、制定出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毕业生可在港口物流企业、国际物流企业、冷藏物流企业、大型生产企业物流部、快运企业等单位从事运输、配送、包装、储存、客户服务、订单处理等工作。北职港口物流专业学生顶岗专业对口率高,2009届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达到94.6%。
3.积极探索“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培养模式就是实现学校和企业无缝隙的结合,学校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人才,企业能够找到所需的人才。对于北部湾经济区高职院校来说,就是要深入了解北部湾地区的经济结构,了解市场需要什么的人才,根据市场的调研,结合自己的学科优势,来制定相应的教学,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北职港口物流专业通过与新邦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在全校率先确立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新邦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公路运输、航空货运代理、城际配送于一体的跨区域、网络型、信息化,并具有供应链管理能力的国家4A级综合型物流企业。而北职港口物流专业通过与新邦物流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新邦物流订单班”,该订单班的学生在大三阶段,就可以到新邦物流去顶岗实习,确保学生毕业即可上岗。此外,港口物流专业的专任教师在假期也可以深入到新邦物流一线学习,从而可以切实提高专任教师的专业技能。
综上所述,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适应区域经济需求,所设专业应具有针对性,及时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立足于地方经济创建特色专业,以满足和促进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体现高职教育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参考文献:
[1]黄宇.广西高等学校专业结构调整的理论与实践[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兰必近.北部湾经济区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管理研究[J].岁月,2011.
[3]陈东旭.新公共管理下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