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 " " "要] "高职学生的责任心培养在高职生素质教育中很容易被忽视,它是学生教育培养的重要环节。依据学生的现实状况,传统文化中责任伦理的观念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因而能形成更好的教育效果。从分析高职学生责任心缺失的原因着手,阐释传统责任伦理观念更适合高职责任教育的原因,并对将传统责任伦理渗入高职学生责任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 " 键 " "词] "责任伦理;高职;责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0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13-0070-02
高职院校以培养生产企业一线员工为己任,企业员工的素养决定企业的产品质量,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素养显得尤为重要。而其中,“责任心”是员工素养中重要的一环。具有高度责任心的员工有助于企业稳定、长远发展。这些年来,企业员工责任心缺失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用人单位和教育者。学生的随意辞职、频繁跳槽不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会阻碍学生本人的职业发展。而这些现象的产生,除去社会、家庭等外界客观因素,学生自身的责任心缺失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责任教育,是关系到社会产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前途的重要工作。
一、学生责任心缺失的原因
学生的责任心缺失不仅体现在就业过程中的不稳定,其对自身言行的控制,对学习、生活的规划等都可以反映出该学生责任心的缺失与否。通过对学生这些方面的观察,可以了解他们的责任心状况,并采取适合的责任教育,达到增强责任心的目的。笔者认为,高职生责任心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一)独生子女因素
当今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父母和家庭环境给予他们较为优厚的物质环境,长此以往,较容易养成他们较强的自我意识,相对的,包括对他人、对社会以及对自身发展在内的责任意识教育较为缺失。而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溺爱式的家庭教育是造成学生责任心缺失的主要原因。
(二)应试教育体制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的要求着重于升学和考试,希望学生专注于书本和课堂知识,因此,大部分学生也较为缺乏对自身以外的他人和社会的关注和关心,自然也就缺乏了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这也是学生责任心缺失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三)自卑心理因素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中学阶段的文化成绩一般都较弱,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这些学生也较容易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忽视和批评。长期下来,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都有一定的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在某方面或者各方面都不如他人,无法对自己或周围的环境带来改变。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很多高职学生便选择减少对外界的关注和感知,从而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的责任心缺失。
(四)对责任心教育的重视不够
在高职教育中,为了让学生能更直接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大多数高职院校更为关注如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应用技能,对于非技能性知识,如责任心的培养则较为忽视。这也是学生在进入企业工作后责任心缺乏的一个原因。
二、关于传统责任伦理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自省”,《论语》中提到“吾日三省吾身”,一个有修养的人,一定要经常从各方面反省自己,检查自己是否将该做的事情做到位,审视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这一反省的过程就是人自身不断追求更好更善的过程,这就体现出了对自我的责任意识。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家”和“国”是没有清晰界限的,传统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由己到家,由家到国,再由国到天下,即“家国天下”的思想理念。因而,在反省自身的同时,也会牵连到自身与周遭社会环境、与国家的关系。这种看似简单的“反省”就引申出最为质朴的责任观点,对他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意识并非出于外界的硬性要求,而是自我的向善,是自我不断提升的一种必然需求和途径。而在这种自我提升和增值的过程中,也会给人带来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从而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社会尊重需求。这样的理念就构成了一种天然的传统责任伦理观,即责任与自身的需求之间并不是一种相互的负担和制约,而是一种良性的互利关系。
这样的传统思维理念经过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传承早已深入国人骨髓,而这也就成为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天然土壤和根基,基于受教育者原有认识理念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更容易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接受。我们的高职学生都是来自国内千千万万的普通家庭,虽然当今社会中各种思潮和观念泛滥,但传统中国文化观念是他们从小耳濡目染的,因而在教育过程中适当使用,应该会让他们更容易乐于接受。而这样的教育思维和理念也较容易得到学生家长的理解、接受和支持,而这也将极大地利于我们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教育效果的实现。因而,相比传统教育理念下学生责任心教育内容的说教和灌输,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伦理教育应该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将传统责任伦理观渗入高职学生责任教育
(一)在“两课”教育中增加传统责任伦理教育
“两课”是高职学生的必修课程,随着近几年教材的不断改版更新,其中关于中国精神和传统道德的内容也在不断增加。而无论是对爱国精神的教育,还是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的教育,都是为了加强学生的责任心和担当意识。如果能够将传统责任伦理中的“自省”和“家国天下”的观点贯穿其中,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传统责任伦理观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和关注历史、他人和社会,在实践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将能起到更好的责任教育教学效果。
(二)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传统责任伦理观念
校园文化活动也是高职院校重要的教育教学环境组成,在校园活动中渗透传统责任伦理观念,也会对这一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进行以传统文化阅读为主题的读书月、读书周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将传统文化思想渗入学生思想。组织传统文化影视展播也能在丰富和娱乐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起到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作用。更可以结合现如今学生的娱乐活动倾向,在譬如cosplay等青少年乐于进行的娱乐活动中引入传统文化因素,使学生在娱乐过程中增加对传统文化理念的理解和认同感,从而促进包括传统责任伦理在内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三)学生工作中加强传统责任意识的培养
辅导员作为学生在校园生活和学习中的主要引导者,他们的工作也会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的教育效果。针对目前高职学生或者过度自我或者略带自卑的心理状态,辅导员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地位和重要性,引导他们将自身与其周围环境相结合。正确阐释传统伦理观念中责任的观念和理念,使学生正确认识从自身到家庭、社会、国家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责任”,才能鼓励他们勇敢地承担“责任”,从而真正达到增强其责任心的教育
目的。
社会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我们的高职人才培养教育提出更多的要求,技能掌握程度的高低自然是衡量高职人才培养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包括责任心在内的内在素养是保证人才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学生的责任心教育也更显重要和关键,对此的研究探讨也显得更有实际意义,而将传统文化中的责任伦理观念引入高职责任心教育也值得我们不断地探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高素芳,贡喆.中国传统文化责任心理研究[J].科技信息,2013(4).
[2]曾艳.加强高职学生责任教育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8).
[3]徐小柏.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高职责任教育探讨[J].职教论坛,2012(29).
[4]朱传林,程娟,齐正阳,等.大学生内隐自尊心与责任心的关系调查报告[J].社会心理科学,201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