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就、机遇和挑战

2015-04-29 00:00:00郭盛晖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5年5期

[摘 " " " " "要] "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已基本形成了由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构建起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人才保障。在社会经济转型发展、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旅游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同时也面临多重挑战,既需要进行顶层设计的突破,又需要在操作层面的有效推进。

[关 " "键 " 词] "旅游职业教育;教育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0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13-0066-02

我国的旅游职业教育与旅游业发展相伴而生,已为旅游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对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社会快速发展,旅游业不断转型升级,旅游业职业教育面临许多新形势、新机遇,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和旅游业的发展作出新

贡献。

一、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就与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的旅游职业教育不断成长壮大,现已初步形成涵盖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等各级教育与培训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有专业知识和国际视野,掌握现代服务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截止2012年底,我国招收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高校511所,共招生4.6万人,在校生21.5万人。专科招生院校1097所(其中,招收专科生的本科院校386所,高职高专院校711所),共招生11.6万人,在校生34.5万人。中职学校1139所,共招生19.81万人,在校生49.72万人。除上述全日制学历教育外,旅游职业教育还包括各类行业岗位培训以及非全日制的成人学历教育。2012年全国旅游行业岗位培训量达415.44万人次,成人学历教育培训达31.40万

人次。按部门(企业)划分,饭店职工的教育培训量最大,占60.04%;旅行社职工的培训其次,占19.85%;旅游景区(点)职工的培训占14.6%。

就招生专业而言,本科院校设置了5个旅游类专业,中职学校设置了9个旅游类专业,高职高专院校设置的旅游类专业最多,达13个,它们分别是旅游管理、涉外旅游、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历史文化旅游、旅游服务与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休闲旅游、英语导游、邮轮服务与管理等。其中,旅游管理专业是以上各专业中开设最普遍、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

从地域分布上看,旅游职业院校的数量和招生规模大体与各地旅游业发展水平和规模相对应,以旅游院校数量为例,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四川(256所)、广东(211所)、云南(152所)、重庆(109所)、浙江(105所)、江苏(68所)、安徽(64所)、河南(63所)、湖南(63所)和山东(62所)。可见,我国旅游职业教育的规模与旅游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基本相

符合。

就旅游教育师资而言,2012年,全国旅游院校专职教师总数为4.44万人,其中旅游高等院校专职教师2.47万人,旅游中等职业学校专职教师1.97万

人。据不完全统计,副高以上职称的专职教师1万余人,其中旅游高等院校近8000人,旅游中等职业学校2700余人。

总体规模趋于稳定,发展重点转身内涵式提升。从招生规模上看,经过多年来的快速扩张后,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在量上趋于稳定,增幅减缓,增量减少。以高职院校在校生的数量为例,近年基本稳定在36万人左右。从发展动力上看,为适应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质量管理,同时也为更好地应对生涯紧缺危机,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提升,优化办学条件,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办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注重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为此,绝大多数职业院校都注重实训实践条件的改善,建设了相应的模拟性或经营性实训场馆,加强校企合作和教学标准建设,努力将专业与产业对接,将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不断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多种符合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培养模式。

二、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

近年来,在加快经济转型发展,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和保障职

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旅游职业教育也

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就旅游业而言,国务院2009年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目标定位,标志着把发展旅游业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旅游业发展新格局的标志性文件。2013年出台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2014年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5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

若干意见》。一系列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必将迎来旅游业的空前发展,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必然为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

就职业教育而言,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2006年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

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11年出台了《教育部关于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路与框架越来越清晰,一些长期

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将不断突破,制度性障碍

将得以根本性解决。这些均为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发展带来良好契机。

三、我国旅游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旅游产业的整体吸引力下降,旅游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可度降低。伴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由于多方面的主客观因素,旅游行业管理曾经一度在部分区域处于“失控”状态,或者监管不力,出现了不少安全事故和负面新闻,加剧了人们对旅游业和旅游从业人员的误解与偏见。另外,旅游行业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标准高,但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和薪酬却不高。旅游产业逐渐失去了以前光鲜的吸引力,社会认可度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旅游从业人员的价值观和职业选择,进而影响旅游职业教育。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组的问卷调查显示,83%的受访者认为,社会歧视和误解是旅游业及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生源数量不足,质量下降,面临被调整、被改革的尴尬局面。近年来,中考、高考学生人数逐年减少,生源普遍不足,加上学生、家长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的误解或不理解,第一志愿填报旅游专业的考生较少,大多数是从其他“热门”专业中“落榜”后调剂而来,其考分和素质相对较低,并且对专业的认可度较弱,勉强而学,学成以后也不一定对口就业。在一些以招生和就业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综合性院校里,旅游专业成为“冷门”和弱势群体,虽有专业教师的勉力支撑,却随时处于被调整、被改革的尴尬局面。

中高职衔接教学改革工作复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任重道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宏伟目标,不仅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相互衔接,而且能使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进行沟通衔接,建立教育与培训体系互通的“立交桥”。制度性障碍虽已扫除,但在具体操作和实施层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究,如专业的设置与衔接、课程体系的重构与衔接、职业资格的认证与衔接、学分银行与互认、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建设、职业教育等级证书的设计与实施,等等。这些工作都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经过长期的实践而不断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2中国旅游职业教育年度报告[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4.

[2]广东省教育厅.能力核心 系统培养的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