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 " " " " 要] "分析指出高职英语课程应该围绕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立体化的改革创新。以高职英语《新职业英语》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建立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旨在更有效地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
[关 " "键 " 词] "高职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13-0048-04
一、引言
高职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要求》(2009)明确指出:高职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同时要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本文从使用外研社立体化教材《新职业英语》的教学实践出发,研究适合高职英语教学实际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以期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教材、多媒体及网络等环境因素,为学生构建立体化的有效的语言环境,提高其使用目的语的机会,同时培养其对典型职场环境和工作任务流程的认知,多维度发展其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分析解决问题及人际沟通等职业核心能力。
二、立体化教学相关研究综述
(一)主要概念界定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达成特定教学目标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及其操作范式(Bruce R. Joyce,1980)。
立体化教学模式:在陈坚林教授(2011)的研究基础上,赵学旻(2013)给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定义是“基于现代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实践的一种动态的教学结构框架和教学活动程序。其实质是利用新教育理念、新技术手段、新教学方法,将教师和学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学与考核紧密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丰富的互动的课程系统的教学模式。”
(二)相关研究综述
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由张正东(1995)在《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一书中提出,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结合外语教学理论、心理学和教育学,以系统性为原则,把外语教学看作由学生、目的语和教学环境为轴,以经济发展为底,跨文化交流为顶的立体系统。在外语立体化教学系统中,要素不再是简单的层级递进关系,而组成相互支撑的三维立体结构。张正东经过实验研究,提出了外语立体式教学法的四项基本原则,即“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包容中提炼,层层相关”,是指教学要考虑学校环境以及地区和时代文化经济的需求,挖掘潜力,合理配置,提炼各种教学法之经验,注重教学观点、模式、技巧的关联,从而形成教学的系统性发展。应云天(1997)认为“语言作为人们的交际工具是语言和言语的统一。语言作为一种体系是各结构层次—语音、语法、词汇的统一。语言作为一种行为或交际活动是四种形式—听说读写的统一。因此语言(外语)作为教学内容应该是语言各结构层次和语言各形式的统一。”鉴于此,外语教学法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立体式的方法。邓颍玲(2009)通过实践研究提出了以系统论为指导,以整体优化课堂结构为中心,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的英语“视听说”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并参照Willis(1996)模式,构建了英语视听说立体化教学模式图。陈坚林(2011)认为“立体式教学法最初是听说读写译的综合教学,后来结合了环境和文化因素,又融合了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是一个动态演变的方法,不同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可能会催生不同的立体式教学法。”它主要具有教学目标整体化、教学呈现多模态化、教学环境信息化和教学活动多元化等特点。赵学旻(2013)将立体化教学法应用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科技英语教学,建立了立体化科技英语教学模式。
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一些应用参考,但将理论实际运用到高职英语教学实践,尤其是针对职场英语教学进行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比较缺乏。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虽然也开始使用立体化教材,但一方面教材开发尚不完善;另一方面教师对立体化教学模式的认识理解,以及应用能力还相对滞后。
三、高职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下面以使用外研社立体化教材《新职业英语》的教学实践为例,具体讨论如何创建立体化高职英语教学模式。
(一)模式的内容
立体化教学模式以立体化的教学目标为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改变了以教师讲授为主、以课堂为唯一教学时空的传统模式;采取大班授课与小组活动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等方法,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尽可能真实的任务,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同时发展能力;跳出了单一的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习,在典型的职场交际场景中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得到一些宝贵的职场经验和职业素养的储备。基于外研社高职英语《新职业英语》教材的教学实践,本文探索建立高职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见下图)。
1.立体化的教学目标
《新职业英语》选材从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紧密围绕行业和企业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外语技能要求。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所教学生的专业特点和需求,结合《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要求》及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立体化的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四个层次:必需的英语语言基础、职场环境下的英语应用能力、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综合文化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四个层次互相促进,协同发展,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立体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
《新职业英语》教材突破了按照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来组织教学的传统方式,改为按照典型工作任务中需要的典型英语知识和技能为线索来组织学习内容,每单元内容围绕特定职业主题展开,强调“工学结合、能力为本”。教材配有纸质课本、MP3光盘、教学课件和一定量的网络资源。虽然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教师需要进行合理化的选择和增补教学内容,但教材立体化的结构还是给教师很多启发,也便于教师围绕单元主题来补充和组织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把语言的音、形、义合为一体,便于学生理解和操练,相比过去的粉笔和黑板具有信息量大、灵活性强、传输快、反馈快等优势,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更生动、更具层次性,易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兴趣,也便于师生互动交流,从而进行多途径、立体式教学。
要达成立体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也必须立体化和多层次化。首先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顺序调整和纵深的拓展。如,教材第一册把语法内容放在“Self-study Room”,讲解和练习都比较简略。根据学生部分语法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教师把部分语法知识内容整理成电子课件,并配合书面及口头操练,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又如,由于所教新生是酒店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Business Meal”和 “Business Travel”等单元时,适当补充一些行业和专业词汇及知识,如各种食物的英文名称、中西方的餐桌礼仪和文化、不同国家商务交往中赠送礼品的禁忌等。这些补充的内容不仅拓展了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其跨文化的内涵也帮助学生更得体地交际,为学生后续专业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上多模态化的海量教学补充资源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同时也为学生营造立体化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易班”、微信群、QQ群和建立公共邮箱等信息化平台,为学生推送丰富的适合他们语言水平和专业特点的语言学习资源,也可发动学生参与平台建设和管理,鼓励学生分享英语学习的文本、图片、音视频等资料,鼓励学生提问、交流和讨论。通过建立英语学习的信息化网络平台,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虚拟的英语学习环境。外语教学环境虚拟化意味着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是立体式外语教学的重要特征(陈坚林,2011)。
除了虚拟的英语学习环境,真实的校园文化环境也同样重要。在英语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自发地成立英语口语角、英语墙报栏、利用学校广播台播放简要的英语新闻和英语歌曲等,积极参加学校、上海市,乃至全国的英语演讲和写作竞赛。这样就为学生营造了课堂内外相结合、网上网下相结合、学以致用的立体化教学环境。
3.立体化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
立体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要真正实现立体化教学目标,必须进行立体化教学过程设计。我们认为任务型教学更加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契合高职教学融“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理念,设计了“课前任务—课中任务—课后任务—单元综合任务”的立体化教学过程。以教材第一册第三课“Business Meal”为例,说明立体化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
课前任务主要目的是引发学生兴趣和为单元教学做准备。本单元主题是关于商务宴请,涉及食物及菜式的英文表达,因此,课前要求学生查阅英汉词典,尽可能多准备一些关于食物的词汇,并且利用互联网等渠道搜集一些英文版的菜谱;同时,由于Reading A是精读课文,要求学生准备一下生词表单词所涉及的词性转换的内容。
精读课的课中任务往往从词汇学习开始,由一名学生讲解,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再补充拓展。课文教学采取问题导向法,即一名学生朗读段落,并且读后要回答其他学生的提问,这样不仅读的人不会有口无心,听的人也不会事不关己,而是生生互动,双方注意力都高度集中在课文内容,使得课堂效率大为提高。虽然开始时学生感到提不出问题,但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养成习惯,并且提高了对句式的应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通常在Reading A结束时布置课后任务,也是后续课的课前任务。本单元Reading A不但阐述了不同形式的商务宴请的不同特点,还提到了用餐礼仪的重要性,就此,向学生布置小组综合任务:查阅资料或咨询专业教师,制作PPT演示文稿并且配合课堂演讲,说明酒店宴请时,中餐或西餐餐具的摆放、使用注意事项及用餐礼仪。教师对小组任务提出要求、给予指导、提示,提供一些网址资源供学生参考利用,并且对学生的PPT演示文稿进行审核,把好语言关;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小组团队合作,也有学生请教专业教师的,反复修改并且练习演讲。最后课堂演讲效果很好,教师进行点评、总结,也请小组间互评打分。
本单元Reading B是关于英文菜谱的认识,听说练习就围绕Ding out话题展开,让学生学习和操练“电话预定餐位”“点菜”等常用英语交流,并且利用课前任务中学生自己搜集准备的菜谱进行课堂操练。这样课前、课中、课后任务环环相扣,具有真实情境性,学生的学习和后续的专业学习及未来的职业岗位技能有机融合,“教、学、做”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
4.立体化的教学评价
根据教材特点和立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我们采用形成性测评和终结性测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形成性评价由单元测验成绩、小组任务成绩、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和出勤情况等组成,小组综合任务的评分还采取小组互评与教师评分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扬民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另外学生参与校内外各级各类英语口语、写作等技能竞赛的,也按成绩折算奖励分数计入形成性评价总成绩。这样计算成绩,虽然教师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但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也非常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内外的各项教学活动,提高了英语应用能力。
(二)模式的效果
为了解高职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效果,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对学生进行调研。问卷采用Likert五级量表,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和学习者态度等方面对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价。本调查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8份。调查发现:
1.教学目标:绝大多数学生认同高职英语课程应该设定包含基本英语语言知识和能力、职场环境下的英语交际能力、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综合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内的立体化教学目标。部分学生在访谈中提到高职英语教学和中学英语教学有很大不同,不光是知道“知识”,会应试,而是会运用、能交际,明确了多元化的目标,学习起来更有感觉。
2.教学内容和环境:60%和20%的学生分别表示新的教学模式在使教学内容丰富充实、教学环境生动协调、提高学习兴趣和增加应用机会等方面很有效果或有效果。
3.教学方法:72.5%和15%的学生认为新模式下的任务教学法对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和合作能力很有效或有效。访谈中也有一些学生抱怨由于同伴不尽力,使得小组活动成绩受影响。
4.自主学习:75%和15%的学生分别表示新教学模式中的任务教学和网络学习平台对提高自主学习很有帮助或有帮助。
5.学习者态度: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很喜欢或喜欢新的教学模式,在访谈中也有不少学生说这样教学内容形式丰富多样,与生活及未来职业联系紧密,有趣并能开阔视野,提高动手能力。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认为高职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使用英语的热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和发展综合职业素养。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转化为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而英语既是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技能,又是培养学生跨文化综合素质的载体。但由于高职生源差异大,学习基础和学习动力不足,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以讲授式为主,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基于高职新职业英语教学实践,结合现代外语教学理论,提出与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充分融合的高职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重视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模拟真实的任务,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职场交际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Bruce,R. Joyce.Models of Teaching[M]. Boston:
Pearson Higher Education,1980.
[2]Willis,D.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M]. London: Longman,1996.
[3]应云天.外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张正东.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M].科学出版社,1999.
[5]陈坚林.从辅助走向主导:计算机外语教学发展新趋势[J].外语电化教学,2005(4).
[6]陈坚林.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有机整合:对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概念的生态学考察[J].外语电化教学,2006(6).
[7]邓颖玲.网络环境下立体化教学模式在“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英语视听说”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例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6).
[8]龚春燕.创新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9]陈坚林.试论立体式教材与立体式教学方法[J].外语电化教学,2011(6).
[10]赵学旻.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立体化科技英语教学模式探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3(5).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Zhang Hong
Abstract: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applying ability on practical situations,communicating ability under working environments,effective learning methods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ies.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 just makes this target possible. Based on the empirical study of the EFL course“English for Career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three-dimensional;teaching 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