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研究

2015-04-29 00:00:00陈孝友林英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5年5期

[摘 " " " " " 要]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突发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以及和谐校园的建设。因此,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不仅能挽回学校的损失以及对学校负面影响,更能够保障学生安全。在综合梳理现有的关于高校突发事件研究的基础上,就如何创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能为更好地处理高校突发事件提供一定借鉴。

[关 " "键 " 词]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7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13-0038-02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内涵及类型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内涵

高校突发事件就其字面含义来理解就是高校突然发生的事件,多指恶性事件。2005年政府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其中就突发公共事件进行了认真阐述,即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依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我们就很容易理解高校突发事件的含义了,即在自然、社会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诱使高校内部突然发生的或局部发生的,对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或冲击、带来负面危害的事件。

(二)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

由于诱发的因素不同,高校的突发事件也呈现诸多类型。经过详细比较和研究,笔者认为高校突发事件主要有以下几大类型:

1.公共卫生安全类。主要表现为集体食物中毒或突发重大疫情等。高校是人口较为聚集的地方,如果提供给学生的食品不卫生,很容易引发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另外,受社会上一些流行疾病或传染病的影响,学校也是比较容易发生重大疫情的区域。

2.人身安全事故类。主要表现为宿舍、教室等因电线线路老化或实验仪器操作不当而突然引发的火灾、建筑物突然倒塌、校园节日活动引发的踩踏等突发事件,对学生人身安全造成极大伤害的突发事件。

3.校园治安类。主要表现为高校内学生的群殴或校内学生与校外人员的群殴以及校外不法人员突然闯入学校对学生安全造成的较大伤害事件等。

4.学校管理类。主要表现为由于学生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正当保护等引发的突发事件。

5.自然灾害类。由于突发的暴雨、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极大伤害而导致的突发事件。

针对突发事件,大多高校都有防患于未然的准备,比如加强学生安全和预警教育,对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提前布防、加强对学校公共安全设施的检查以及学校公共安全生产的监督等,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突发事件带来的伤害。但由于很多未能预见的因素,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依然存在。当突发事件发生后,能不能第一时间将其影响降到最低,这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的是高校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

二、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应急处理责任意识不强

突发事件发生以后,一些学校不是积极应对,而是互相推诿,极力撇清自身应承担的责任。针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部分高校应急处理责任意识不强,没有积极控制事态,将本来可以轻松化解的事端最后丧失了解决的良机。[1]

(二)应急处理平台不健全

大多高校都拥有几千学生,对学校而言要想尽一切办法确保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应尽可能地把可能发生的意外做好基本的预案,并为此做好基本的应对保障工作。比如学校必须有基本的医疗中心、安保中心等。但部分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为节省办学成本,人为地减少了很多必要的应急设备。

(三)应急处理行为不规范

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应急管理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预料不足,平时忽视对大学生的培训,突发事件发生以后不能有效引导学生,致使场面将为混乱,甚至可能会激发矛盾。

(四)应急反馈或应急安抚不到位

突发事件发生以后,学校必须向媒体、社会、家长第一时间通报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现阶段处理程度等,尽可能减少社会的误解从而避免谣传。但很多高校都缺乏这一应对机制,对媒体习惯性地缄口不言,这样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造成严重的以讹传讹。

因此,面对突发事件,高校要做的不是逃避和推卸责任,而是主动地承担起责任,第一时间控制事态,将其恶劣影响降到最低。当然成功有效地控制事态发展的关键是必须建立一套高效、快捷的应急处理机制。

三、构建高效、快捷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途径

(一)组建突发事件应对机构,增进各部门的协同处理能力

高校突发事件类型比较多,涉及的部门也比较多,为了能高效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高校必须成立专门的突发事件应对机构。这一机构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有权利调动需要调度的各部门。同时这一部门的组成人员全由相关部门构成,根据需要设立不同的协调小组,从而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能迅速抽调得力人员积极投入到事件处理过程中去。[2]突发事件应急应对机构平时还应承担机构人员培训、发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信息、学生突发事件教育等职能。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构不仅能高效应对突发事件,而且能有效解决突发事件,将突发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切实保障学生的人身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人员的专业化训练,增强学校师生的应急配合意识和能力

针对学校发生的各类突发性事件,学校可以聘请专业人员对学校保卫处、学工处、宣传部、网络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机构的人员进行专门的训练和业务指导,努力培养相关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业务水平。由于突发事件大多是围绕学校师生发生的,所以努力增强学校师生的应急配合意识和能力,也是有效解决突发事件的重要途径。由此,学校必须组织相关人员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引导师生认识突发事件的危害以及突发事件发生过程中基本的应对常识。

(三)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行为能力、高效快捷遏制突发事件势头

因为突发事件的发生有很多诱因,我们可能无法将每一起突发事件防患于未然。那么当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就必须利用先前的一切准备及时处置突发事件。

1.马上确定突发事件的地点、性质和事态严重程度,迅速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奔赴现场。同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并根据上级部门的指示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相关媒体等进行通报和寻求帮助。

2.冷静处理突发事件,尽最大努力确保学校师生人身生命财产安全。确定突发事件的形态后,要及时联系相关部门给予帮助,坚持以人为本,师生生命高于一切,尽最大努力减少人身伤亡。

3.及时准确发布相关信息,努力稳定学校师生情绪。突发事件发生以后,学校相关宣传部门务必第一时间向学校师生和社会媒体发布相关信息,以避免对学校师生造成第二次伤害。学校发布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避免各种误传和流言发生。同时,学校也必须要努力做好学校师生的情绪安抚工作,避免师生发生恐慌混乱的行为。对受到伤害的师生,学校务必第一时间向其家属通报相关情况,并配合其家属的一系列要求。

4.做好突发事件处理的反馈,及时肃清相关恶劣影响。突发事件处理完毕后,学校也必须适时向社会公布处理结果,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积极听取社会和舆论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学校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3]

总之,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事关学校发展大计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学校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努力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时刻把学校师生的人身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参考文献:

[1]温云峰.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J].茂名学院学报,2009(2).

[2]周强,陈少平.微博视域下高校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理机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5).

[3]钱伟超.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