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微2011年接受《智族GQ》采访的时候,还是土豆的创始人。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他在拍摄一部动画片,而他的新公司追光动画隐匿在北京郊外的两座楼房里,离顺义的奥特莱斯非常近。我估计第一次来这儿的人都会迷路。
来到公司的驻地并没有拜访王微的计划,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更像一个动画爱好者的探秘。但前来接待的工作人员一开口就让人觉得他无处不在。
“我们已经拥有差不多两百人的规模了,但他仍然掌控每一个环节。因为他除了是老板,还是这部动画的导演、编剧。”她说。 媒体经常性地拿追光动画比较皮克斯动画,“它要做中国的皮克斯”。所以我就是带着这样的预期去参观的。不过,没有冒犯的意思,我不知道有多少记者去过皮克斯。
第二栋办公楼是新租的,在艺术区里,这样三层或者四层的楼比比皆是。我们的第一站是建在新楼中的电影院。他们邀请我有空过来看电影,因为设施都是最专业的,包括3D设备,并且非常宽敞,大概能容纳50人同时观影。我婉拒了好意,谁没事从朝阳跑到顺义来看电影?
在另外一栋大楼里,工作着所有为这部动画服务的技术人员和内容作者,数量在200人左右。每一台电脑都是黑色的,屏幕上显示着线稿、3D模型。他们的办公区按照技术流程分成若干个区间,每个人都在认真工作,没人理我。这的确有种动画工场的景象。 “你知道这些人每天可以创作多长时间的动画吗?”
我算了算,猜测答案可能是30秒。这部总长度100分钟、目前已经完成了50分钟的动画,已经筹备了两年,目前有200个人同时为这部电影服务,每天30秒应该非常靠谱了。
但答案远超我的想象。“0.8秒。”工作人员告诉我,“我们每天只能向前推进0.8秒。”这意味着王微来到了他新梦想的第50分钟。
这部动画是关于中国传统故事中的神明的,除此以外并没有获得更多的信息。“一部带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完全的东方美学。”
我告诉你应该如何理解这种“完全的”美学:在办公区,你看不到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即使是外国籍的员工,也必须是华人。我相信这种极端的做法肯定是有效果的,至少他们不用再和西方人解释一些汉字的含义。或许公司合照的时候,也能保持画风一致。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休息区,摆放着几张舒服的沙发。也没什么惊人的摆设,但我因此联想到海淀区几乎所有的科技公司——眼前的景象和他们的休息区一模一样。动画公司和普通电影的制作公司有着很多不同,前者是技术导向型的组织,换句话说,它更像一家科技公司,而作为导演和制片人的王微则更像这—切的产品经理。
你同样会在这儿看到一些技术岗位的人才来源于美国一流的动画制作公司,他们参与过耳熟能详的动画长篇。中国科技公司对于从硅谷引进人才的技能已经非常熟练,他们同样可以对好莱坞下手。
这部兼具东方美学和全球技术的电影会在中国动画历史上扮演关键角色吗?我可不敢表现得像个业内人士。2015年,登陆院线的动画电影出人意料地多,而上一部真正让人激动的中国动画,还是15年前的、2D的《宝莲灯》。那也是一个神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