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肤油

2015-04-29 00:00:00李曾怡SOLOLI
VOGUE服饰与美容 2015年2期

OIL TREATMENT干冷的季节,皮肤需要额外的滋润。护肤油、精华油,这些滋润感十足的产品到底怎么用,才能给与皮肤有效的养护?

护肤油比面霜更滋润。

相对面霜来说,护肤油的构成较为简单,尽管在使用时有“油”的感觉,但其滋润度或者保湿功能未必有霜类产品全面。“油”有其独特的使用感,比如触感更润滑,延展性更好,用后可以感觉到有一层膜状物在皮肤表面,诸如此类。如果是护肤精华做成了油的状态,那么其持久保湿力肯定不如一般的面霜,如果作用类似面霜的护肤油,保湿力度可能和面霜不相上下。

护理产品不够保湿时应在其中加入护肤油。

油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薄膜,如果保养品不够保湿,这层膜可以帮助起到一定的保湿滋润效果,然而这层保湿膜的功效直接受到油类品种、使用量的影响,选择或使用不当,都未必能让护理品有明显的“更保湿”感。影响皮肤湿润度的因素有多种,最简单的办法是换质地稍厚的滋润型面霜或者适当增加面霜使用量。

油性皮肤不能用油类保养品。

通常说来,油会加重皮肤的油腻感,使油性皮肤感觉不适。不过,某些油性物质和皮肤天然皮脂膜的构成极为相似,可直接修补皮脂膜的缺损部位,对于“油性且敏感”的皮肤有一定的帮助。而做成油状质地的精华通常不会在皮肤表面形成明显油感,也不会让皮肤更油腻,偏油皮肤可根据自己的使用体验进行选择。

“精华油”就是“植物精油”。

“精华油”和“植物精油”都属于俗称,在专业领域,只要不溶于水的,都可以称之为“油”。约定俗成的“植物精油”,通常特指“芳香类植物油”,即萃取自植物中含有芳香物质的油性物质,通过嗅闻,起到情绪调节的作用,有时也会作为—种有效成分加入护肤品配方中,发挥不同功效。任何一种“植物精油”如果没有进行专门的调配,所能起到的效用非常有限。没有香味的植物提取的油性物质,通常称为“植物油”,有时为了显出珍贵,会被冠以“精华油”之名。也有些情况下“精华油”特指在植物油中加入“精油”后的混合物,或者是做成油状质地的精华。无论产品名叫什么,大部分护理油都会在使用说明中有明确的指示,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所以对于没有太多经验的人来说,使用产品前先认真阅读说明,而不要盲目听从网上的意见,才是更切实可行的做法。

涂抹后有油腻感的护肤油吸收力不如涂抹后没有油腻感的产品。

但凡是“油”,都会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膜不会被皮肤“吸收”,而其“油腻感”和“厚重感”取决于油的本身,有些膜厚且密,透气性差,有些薄且疏,透气性好,有些则和人体天然皮脂膜构成极为相似,可以融为一体,这些都会影响油类护肤品的使用感。但一款产品的功效性还是取决于配方,没办法仅靠使用感来判断。

质地轻盈的油状产品保湿度和持承力不如质地厚重的。

从传统角度来看,皮肤表面形成的膜状物质越厚越致密,就越有利于防止皮肤内的水分蒸发,也相对不易擦落,形成更持久的保湿力。然而,随着化妆品技术的进步,近来也出现了“触感轻盈干爽”又有着持久效用的产品,如“dry oil”,通过特殊配比和技术,这些油接触皮肤后即会变干,但又能够持续滋润。

油状质地的产品容易堵塞毛孔,引发粉刺和脂肪颗粒。

“脂肪颗粒”是一个非常笼统的说法,至少包括良性脂肪瘤、粟丘疹和微粉刺三种情况,只有微粉刺可能与护肤品中的某些刺激物有关。某些物质可能堆积在毛孔周围,妨碍皮脂的正常排出,造成堵塞,或者本来就有刺激性造成皮肤炎症肿胀。这些物质可能是油脂也可能是其他物质,油的“致痘”性并不比其他物质高。

用完护肤油后不必再用保湿霜。

这取决于“油”的品种,如果是“护肤油”,采用的油类物质通常具有较好的持续保湿力,有类似面霜或润体乳的作用,无需叠加;如果是“精华”,但是做成了油的质地,尽管能在皮肤表面留有薄薄的油膜,但它并不是为了持久保湿而设计,所以需要搭配面霜等产品使用,才能获得更好效果。

矿物油会伤害皮肤。

矿物油本身性质稳定,比较不容易变质,具有很好的持续保湿力,如果是以矿脂为主要原料的保养品,就无须加入太多诸如防腐剂之类的物质,对于皮肤特别脆弱或者有损伤的人来说,安全性反而更高。譬如婴儿油或者医院中皮肤有明显创伤的病人使用的敷料,就是以矿脂或者凡士林做成的,但其使用感较厚重油腻,容易让某些人特别是油性皮肤的人感觉闷热或不适。但质地纯净的矿物油是非常安全的,不少药膏都会选用矿物油作为基质和有效成分调和。美容品中的矿物油只要是合乎化妆品规格标准的原料,就不会对皮肤产生刺激伤害,若是配方中配比得当,同样有舒适的使用感。一般人没有必要刻意避免“矿脂”类物质。

美容品中的矿物油只要是合乎化妆品制作级别的原料,本身不会伤害皮肤,可根据自己的使用感决定是否选择含有矿脂类物质的保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