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开设,意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思想政治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其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现阶段,信息化、数字化迅速普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呈现出信息网络化特点,以及文化多元化特性,因此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目前需深入研究的课题。
[关 "键 "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1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25-0078-0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指的是高校为学生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其实际运作过程中,教育目的的实现程度,或是取得预期的目标及效果。其实效性还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效率上,即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所收获的成效和效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如社会环境对其造成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程度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简析
(一)高校本身存在的问题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职责的主要承担者,但是我国高校普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在当今信息时代,逐渐暴露出诸多缺陷。首先,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上认识不足,虽在不断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但使其流于形式,没有具体落实到实处,真正落实到实践中,这种过分强调智育,忽视道育的现象在高校教育中最为显著。传统教学观念,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输,不注重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这样重视知识灌输、轻实践的错误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若要在特定时间内转变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非常难,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教学重心和教学关键的转移。其次,在队伍建设认知方面存在误差,普遍大众默认党员干部和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传播者,德育观念涉及面积狭小,教师普遍侧重于智育教育,忽视德育教育,致使德育教育滞后。教师的认知直接影响着学生,学生对德育教育也置之不理,高校德育教育形式主义现象显著。最后,缺乏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缺失,教学手段单一,只局限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肤浅阶段,无法实际操作与付诸实践,在培养过程中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缺乏针对性,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差。
(二)高校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精神食粮”贫乏,缺乏信仰。首先,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逐渐开放,社会逐渐向多元化结构转变,这样纷纭繁杂、多元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人们难以忠于坚持同一信仰。高校学生虽接受高等教育,但是面对纷繁、浮躁的社会,信仰不断受到分化,缺乏精神寄托,逐渐形成自私、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追名夺利,一定程度上映射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败,对人才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其次,学生素质差异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难上加难,高校招生规模逐年递增,学生素质良莠不齐,自身素养参差不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带来难题。现代社会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养尊处优、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过分注重享受,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荡然无存,鉴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想要取得真切的成效难度非常大。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背离学生思想实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背离学生思想实际,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最为严重的问题,教育工作的开展,没有以学生实际思想状况为出发点,一味的运用传统灌输式教学,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学生的参与意识差。体现在:当今社会是信息网络时代,学生日常生活同样信息化,极易受网络影响,而高校并未意识到网络教育的重要性,对于网络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也并未引起思想教育者的足够重视,且未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辅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
二、强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一)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育事业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当前新形势,构建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对心理学原理充分利用的前提下,依据当前新形势,探究学生心理特性,通过掌握学生心理特性探寻易被学生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即称之为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此外,新型教育理念,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和网络资源,完善充实教学设施,革新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兴媒介优势,辅助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满足学生实际需求,进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
(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思想政治实效性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应充分认识到心理学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重点应是以人为本的咨询式教育形式,高校应为学生创建心理咨询机构,为学生答疑解惑,在疏导学生的同时,进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调查研究,保密工作必须落实到位,对于那些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积极进行心理干预,避免造成伤害。另外,高校还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创建心理网站,利用传输电子邮件的形式,实现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教育的同时,获取学生思想政治动态,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
(三)提升高校教师自身素养,丰富教学形式
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学习观念及教育环境的变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不适应当前教育形势,传统教学形式无论是在课程设置方面,还是教学方式上存在着诸多问题逐一显现出来。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规划和设计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对思想政治教学效率的提升至关重要,以及学生的认可度,最终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我国高校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现象,课程布局方式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机械,滞后性明显,枯燥乏味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致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厌烦心理,这些实际状况严重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充实自身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教师本身素质的高低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最为直接的因素。因此,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自身素质必须达到要求,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丰富教学形式,真正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促进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逐渐呈现多样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提供了多种实施途径。网络优势是巨大的,若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网络形式开展,学生必定会欣然接受。因此,高校需结合本身思想政治教学实际,创建思想教育交流网站,网站内容必须结合学生心理发展需求,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关注网络给教学带来帮助的同时,还需时刻注意网络环境的保护与清理,使其保持时代性的同时,呈现出强盛的生命力及远大的发展潜力。运用网络辅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形式必须具备多样性,如网页制作竞赛等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作用显著。
三、结语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涉及范围广泛的系统性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善于掌握学生特性,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郑世堃.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