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学生就业创业是近几年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尤其是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紧迫、就业难度日益攀升的背景下,帮扶大学生实现合理就业,成功创业,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力量,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找到正确的方法和路径,努力破解大学生就业创业难问题。
[关 键 词] "共青团组织;就业创业;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5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25-0074-02
“高校共青团组织是党组织的有力助手,作为高校党组织联系学生的桥梁纽带”,肩负着育人成才的使命和目标,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成长发展需求,为大学提供广阔的就业创业平台,帮扶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随着就业压力增大和复杂多变社会因素的影响,高校共青团组织如何帮扶大学生就业创业,找准正确的路径和方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命题。
一、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
互联网迅猛发展和新媒体日益更新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给高校育人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手机游戏中不能自拔。如何让大学生放下手中的电子产品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何培养和引导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如何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思想引导尤为重要。
(一)扩大“青马工程”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范围。自2007年5月团中央启动“青马工程”到现在为止已近9年的时间,“青马工程”已经成为高校共青团组织非常重要的品牌活动之一。但活动开展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普及层面不高,活动形式陈旧,学校领导班子重视程度不高。在普及层面上,主要针对校级学生干部开展培训活动,院、班一级团组织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要扩大受众群体,让更多学生干部参与其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活动形式上要有创新,结合井冈山、延安等红色教育基地实践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接收教育。在重视上,学校每位领导班子成员可以通过讲专题课的形式,与大学生分享、交流、互动,扩大“青马工程”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二)选树成才典范,发挥榜样力量。每年,从高校走出去的毕业生有很多走上了创业的道路,经过多年的奋斗取得了一定成绩,为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评选“高校毕业生创业先锋”活动就是很好的渠道之一,通过评选创业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帮助大学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和勤奋耕耘的奉献精神。评选要不拘一格,诸如巾帼不让须眉者、身残志坚者,分享在就业创业道路上取得的成绩。二是要积极协调学校内其他机关部门,共同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广阔平台。共青团组织联合学校内网络中心、就业创业中心建立官方网络信息平台,及时发布相关就业创业视频,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信息内容。三是各高校团组织之间要互通有无,建立联系,共享信息资源,传播和扩大各高校之间就业创业人物的先进事迹。
(三)发挥新媒体功能,提升网络教育作用。随着新媒体的日新月异,大学生每天接触信息渠道基本已被手机、电脑占据,社会上负面的信息、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不负责任的媒体都会影响到大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影响到大学生就业观。高校团组织要利用新媒体引导大学生关注积极正向的信息,关注如何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信息内容。目前,全国各高校基本都设置了计算机专业学科,学校里有很多专业很强的学生具备开发软件能力和网站建设能力。高校共青团组织可以借助此力量,尝试着开发建立网页和手机App,介绍就业创业能力相关知识内容,让学生一打开手机就很习惯地进入就业创业相关软件,潜移默化地接收教育。
二、拓宽大学生就业创业渠道
当今社会中,大学生在校期间或毕业后积极投身自主创业实践或有志于自主创业的数量越来越多,创业已成为实现大学生人生理想的途径之一。共青团组织要帮扶大学生把创业梦想转变为创业行动、把创业项目付之于创业实践,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努力拓宽学生就业创业渠道。
(一)努力创建“大学生就业创业俱乐部”。目前,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苦于没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组织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就是很好的渠道之一,高校团组织要起到监督和引领作用,让学生骨干自我管理、自我交流互动,分享创业知识,共建交流平台。团组织要发挥自身影响力,汇集和吸纳优秀的企业家担当“创业导师”,为青年学生创业提供技术指导,为有志创业的大学生们指明明确的奋斗方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二)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项目与企业成功对接。每年,各高校团组织都要举办“挑战杯”竞赛,活动中有很多创业项目都有很大潜力,只是苦于没有好的渠道实现自己的目标。共青团组织不能把举办的活动流于形式,要改变形象工程的工作观念,让大学生创业项目付诸实践。要把校一级的“挑战杯”竞赛中涌现的优秀创业团队与企业实现真正对接。邀请省内外大型企业与创业团队面对面沟通,为创业团队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实现创业团队和企业的真正对接。
(三)尝试举办专场招聘会。按照高校工作惯例习惯,招聘工作一般会落在学校内招生就业处、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由他们负责学生的就业招生工作。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只依靠单一的一个部门解决整个学校的就业问题压力是非常大的。高校共青团组织拥有较强的人脉关系,较强的组织沟通能力,要积极主动与公有和非公有企业联系,合理利用手头资源,互相积极沟通合作,通过这一渠道尝试举办属于共青团组织的专场招聘会。
三、提升就业创业实践能力
随着高校的扩招,导致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频现。2011年毕业生达到660万,近几年数量又有大幅提升。高校共青团组织要把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能力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要努力协调各方资源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平台。
(一)立足学校专业特点,推动教学实践改革。通过近几年就业形势分析和企业反馈信息来看,大学生在走向岗位后实际动手能力并不很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本职工作,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甚至要低于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大学毕业生也普遍认为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就业单位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四年的学习生涯中就业创业课程和社会实践时间比例较小,希望能够大幅增加相关的课程和社会实践时间。“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一个结构健全的组织,为就业贡献力量已成迫切需要”。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协调学校教育教学各个部门,结合企业用人需求,推动教学实践改革,大幅增加就业创业课程时间和内容。
(二)创新开展“校地团”大学生就业创业成才实践扶持体系。以共青团为纽带,充分联系高校、地方企业,形成学校、地方和共青团三位一体的扶持体系。构建“校地团”大学生就业创业成才实践扶持体系,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创业专业理论、优化创业专业素质、丰富创业体验与创业实践活动,拓展就业市场,提升就业能力,加大创业扶持政策力度。
(三)夯实“三下乡”品牌社会实践活动力量。“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共青团组织为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提升服务基层、服务农村的整体水平的重要举措,是青年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重要契机。共青团组织帮扶大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虚心向群众学习,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高校团组织社会实践团队借助寒暑假期间,扎根基层,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去帮扶基层社会组织人员。基层社会组织为大学生理论结合实践,提升综合素质提供机会。
高校共青团组织要致力于加强对大学生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工作,借助多种渠道实现大学生的创业目标和梦想,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就业观念,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琳君.高校“青马工程”育人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4-5.
[2]段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