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企一体信息化交流平台的构建研究

2015-04-29 00:00:00夏先玉何培斌杨戈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5年9期

[摘 要] "高职院校推进校企合作的进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信息技术的融入则为校企合作提供的新的思路。校企一体信息化交流平台的构建,目前已经受到多方重视,其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如何进行更广泛的应用,使其发挥最大的效力,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从其意义、原则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关 键 词] " 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信息化交流平台

[中图分类号] "G710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25-0044-02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交流以及资源的共享更为便利,各种信息化交流平台的建设也日渐受到诸多关注。而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推进,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的步伐也已经向前迈进,但是,如何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让校企相互促进,真正培养出有知识、有能力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是当前众多相关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而信息化交流平台的构建,不仅能够使校方和企业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同时也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地学习和实践平台,在实际运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构建高职校企一体信息化交流平台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高职院校的加快建设与自身发展

目前,仍有许多人认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是本科教育的附属品,因而对其人才培养目标、对高职院校的建设等方面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这也制约了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而校企合作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信息化交流平台的建立更加能够使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流加速,从而及时了解企业对相关专业和行业的人才需求,继而直接地传达给学校的各级教学工作者,及时配合调整学校的教学思路,进而使学校在人在培养方面处于优势地位。同时,企业科研团队的有关研究信息也可以与学校专业人员更加方便地交流,继而促进高职院校的科研氛围,使其加强自身建设,加快发展速度。

(二)促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以往的教育方式往往是以理论知识的教育为主,其对知识的应用和自身能力的提高作用并不明显。而通过信息化交流平台的建立,企业对该行业所需人才的专业素质、职业素养等信息均可以直接传达给学校,继而促使学校改进人才培养方式。另外,通过信息平台的交流,学生也可以自主关注有关企业的技术、工艺以及管理模式的建设,从而促使学生培养起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其创新意识,为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三)有助于提高相关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的进步,离不开人才的招揽和技术的革新。而通过与高职校企一体信息化交流平台的建立,企业可以直接发布招聘信息,第一时间从学校挖掘高技能、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为企业的人才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更加方便地想企业的研究团队提供技术支持,甚至是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这对企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高职院校的相关教师还可以在管理水平等方面为企业提供相关的建议,进而增强其管理水平,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重要的作用。

二、构建高职校企一体信息化交流平台的原则

(一)充分利用现有的校企合作成果,并进行创新

一方面,校企合作的实施和落实已经经历了一定的发展阶段,有些高职院校在实践过程中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而信息化交流平台的构建,则是为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因此,之前的合作成果应当受到重视保护和继承利用。例如高职院校在企业建立的实习基地,或者从企业引进的优秀技术指导教师应当予以保留,而不是建立了信息平台就将合作只停留在信息交流层面。另一方面,校企合作的模式应当随着信息化交流平台的建立进行一定的创新,使其跟上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首先是平台的结构创新,校企一体信息化交流平台的主体应当不止包括学校和企业,因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也是为了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政府的相关部门也可以参与到该平台之中;同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的需求,因此应当引入行业的参与,从而实现学校、企业、行业、政府“四位一体”的综合交流平台。其次是平台的内容创新。信息交流平台的资源应该具有包容性和多样性,除了企业的发展和学校的建设之外,行业的有关需求等信息以及政府的相关经济政策也应当及时进行收集与公布,并且进行充分的整合,从而使校企合作更加深入。

(二)保持信息化交流平台的开放性

唯有保持开放性,才能使信息化交流平台充分体现出其强大的功能。其开放性也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平台内容的开放性。信息交流平台的内容应当保持其开放性,这样不仅有利于加速信息的收集、保持信息的多样性,同时也可以提高交流平台对不同信息的包容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平台的参与者。另外,平台的内容开放了,其中的纰漏和错误也就更加容易被及时发现并且进行改正,这对平台的所有参与者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是平台参与者的开放性,除了上述“四位一体”的参与者之外,该平台还应该广泛吸收其他的合作伙伴,学校和企业都可以进行充分的优势互补,进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三、构建高职校企一体信息化交流平台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增强对信息化交流平台的认识

信息化的平台构建,需要多方共同合作和参与,而有些高校或者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或存在一定的偏差,都有可能导致高职校企一体信息化交流平台的构建出现延误或者失误。首先,信息化交流平台的构建并非仅仅建立一个网站,而是通过网站的建立,实现各个参与者之间的灵活有效交流,进而深入各方的合作,实现互帮互助、共同成长的双赢局面。其次,信息化交流平台并非将企业或者高校的全部信息公示出来,而是将能够促进企业发展和高效建设的有用信息进行共享,从而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

(二)增强平台的互动功能

信息化交流平台的主要功能就是促使平台的参与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并且在交流中擦出火花,进而实现更深层次的合作。各个主体之间相互独立,但是又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只有通过更深层次的交流和互动,才能使信息化平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高校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企业之间的互动则有利于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则有利于向企业输出人才,寻找更好的教育基地。

(三)提高平台的管理水平

信息化的交流平台具有是为深化校企合作而构建的,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校企合作的进程。首先是平台内容的管理,有关信息的发布应该注明来源,以保证其准确性,杜绝虚假信息的肆意传播。同时,相关的平台内容应该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避免查阅时的困难和重复性的工作。其次是平台内容的数据分析。信息交流平台一旦投入使用,其信息量会变得非常大,针对同一类别的信息,应当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进而使其充分应用到有关学校或者企业的决策中去。

综上所述,高职校企一体信息化交流平台的构建对学校和企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坚守其构建原则,并进行长远规划,针对其中的问题应予以相应的关注并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丁夏敏.教育资源信息化共享平台构建研究:以技工院校为例[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03-107.

[2]戴志燕,黄欣加.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体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平台的构建研究[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80-82.

[3]郭浪.“四位一体”校企合作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以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9):240-241.

[4]张勇,吴强.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探索[J].学理论,2014(36):262-264.

[5]谢梅芬.校园信息交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