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园林植物环境是园林技术、园艺技术以及景观设计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针对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以及园林植物的配置方面的服务。高校将园林植物环境教学引入课堂,实现了多元化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针对园林植物环境实践教学类型区分、园林植物环境实践教学项目选择与设计的基本原则、园林植物环境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 键 词] "园林植物环境;有效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25-0036-02
园林植物环境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所涵盖的知识面十分广泛,从具体内容上讲它包括土壤、肥料以及生态环境等。它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同时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因此教学难度也相对较高,尤其是在实践教学方面的设置,一直是我国高校致力于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园林植物环境实践教学类型的区分
由于园林植物环境课程实践性很强,学生必须要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才能够满足各大岗位的需求,学校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类型,结合当地实际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这样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实验
实验阶段主要就是采用化学或者物理手段,将环境中某一个特定的性质在实践中加以印证。比如,化学肥料的辨识,通常情况下在室内进行的实验,其结果基本是能够预见的,常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并且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其主要的特点就是形式以及结果单一。
(二)实习
实习阶段是学生使用一定的工具和测量仪器,经过亲自的观察和测量对样地进行调查的一种形式,通过这样的方法,提高学生验证环境要素的能力、发现规律的能力、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自然植物群落以及园林植物群林的调查,通常这些活动都需要到野外进行,并以实习小组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秩序的开展,在活动中获取各项数据,学生将这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之后,对理论教学中所掌握的规律进行验证,达到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
(三)实训
实训阶段通常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和仪器,同时还要借助一些化学试剂,从而获得各种环境要素的数据,学生经过反复的操作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完成实践教学的目标。比如,进行土壤取样的时候,就需要进行土壤氮磷钾的测定。这个活动可以在室内进行,也可以在野外进行。
(四)生产实习(或称教学实习或综合实习)
所谓的生产实习,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在某单位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来完成某一生产任务的活动。比如,园林绿地土壤调查分析,通常来说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外业工作以及内业工作。学生被集中组织起来,通常会经过一到两周的时间才能够完成,生产实习都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特点就是历时较长,项目多而复杂,并且会将以上三种实践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
(五)顶岗实习
定岗实习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不但能够使学生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同时还可以为企业创造一定的财富,缓解一部分的生产压力。学生在岗位上亲身感受实际的生产情况,并且完成某些生产任务,是一个综合性的实践过程。而针对植物环境课程的定岗实习,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不能够单独存在,也就是需要与其他专业的课程结合进行,由生产企业工程师或者是项目经理进行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操作,完成一定的实践目标,方可结束。
二、园林植物环境实践教学项目选择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园林植物环境课程包含的内容很多,涉及的知识与技能种类也很多,并且学生学习的时间有限,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学习的目的,必须要遵循一定原则,同时在各项教学实践项目选择与设计上应该进行科学的选择,具体分析如下:
(一)典型性原则
典型性原则是针对课程需求以及工作任务而言的,比如,在进行土壤要素实践教学的时候,学生应该将自然土壤剖面进行挖掘,并采集土壤样本,经过分析处理之后,在进行多个子项目的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于土壤剖面挖掘以及采样、观测的能能力,与此同时也可以获取反映土壤形成过程的理化形状以及完整的数据。
(二)知识性原则
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然需要一定的知识理论作为基础,实践原本就是一个印证知识的过程,因此在进行园林植物实践教学项目的时候,必须要遵循知识型原则,坚持这一原则可以将课堂上的知识理解消化,并进一步巩固。比如,进行生物要素实践教学选择,自然植被与人工植被调查这个项目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在实习中发现分辨物种、种群、群落的方法,同时还应该了解生态系统、种间竞争等相关基本概念。
(三)可实施性原则
就是要求项目选择时具备相应的实践教学条件,便于操作和组织实施。比如,在植物生长与环境要素实践教学中,选择种子发芽试验这个项目,考虑发芽过程的快慢,采用草本花卉种子,在气温上升到25℃左右时进行。不要恒温设备,只要进行湿度控制。7~10天就能完成选种、浸种、置床、发芽观察、结果计算的发芽实验全过程。
(四)前瞻性原则
实践教学项目要尽可能选择运用行业最新技术成果,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在现代温室对光照、温度、O2、CO2的调控试验,加深学生对气象要素与植物生长发育关系的认识,从而增强园林植物生产工厂化的意识。
三、园林植物环境实践教学的思考
(一)加强实践教学教材的开发力度
现阶段我国各高职院校所使用的教材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并且也是业内专家编写,但实际也就是基本的教学要求,在实践部分依旧比较欠缺,尤其是针对项目选择以及指导内容方面,可以说完全无法满足现有需求。主要原因是区域环境以及各院校实践教学条件差距较大。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加大书本实践课教材的开发。
(二)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耗时耗力,因此各大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的压力很大。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不仅仅是建设一个基地就结束,其各项配套设施以及专业化人才都应该相应的投入进来,这还需要当地政府、社会力量以及高职院校的共同努力。
(三)重视实践教学管理
科学管理是实践效果的保障,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就是实践教学组织机构的确立,要有专人负责,在教学资源的使用上采用统一管理的方法;其次要建立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将各个项目的实践成绩纳入考核,从而对学生实践行为起到约束和激励的作用;最后就是要建立各个学科项目的制订评价标准,严格执行,对照标准加强过程考核,真正达到提高技能和职业素质养成的教学预期目标。
园林植物环境建设是园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工程项目日渐增多的背景下,植物环境建设方面的教学实践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的教学重点,为了有效培养更多专业实践能力强的园林领域人才,广大教师应从植物环境实践本身出发,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的研究,充分体现专业教学特点和独到的教学手段,开展创新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提升人才实践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史小玲,顾建中,乔乃妮.高职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环境》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人力资源管理,2010(4).
[2]孙玲,杨瑞卿,肖扬.新升本科院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
[3]邓晓梅.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J].铜仁学报,2009(4).
[4]孟树标.《园林植物环境》教学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7(7).
[5]章燕玉.项目教学法在园林植物环境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