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干部管理创新研究

2015-04-29 00:00:00罗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5年9期

[摘 要] "随着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不断发展,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学生社团干部。他们对社团的经营、管理和运行起到了推进作用,对社团走向精品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当下学生社团干部管理中出现选拔不严格、管理不严谨等诸多问题影响社团发展。如何将学生社团干部管理模式进行系统化、精细化和一体化,对管理者来说,都是值得深思的。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分析学生社团干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并对学生社团干部管理进行探索与思考。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干部;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5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25-0022-02

高职院校社团干部是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社团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力量,是社团的发起者、领军者和引导者,承担着学生社团进步、发展的光辉使命。其管理能力、人际交流、为人处世等各方面的素质是影响社团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90后”的学生干部,思维敏捷、性格开朗、敢作敢当等积极特点是他们成功的优势。但自以为是、好大喜功、愚昧无知、个人主义等消极性格又牵制着他们的发展。笔者认为,在推动社团前进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社团干部的自身素质与修养,完善其思维机制,以激励和鼓励等手段不断刺激其工作积极性,为社团培养有文化、有素养、有思想、有追求的优秀的学生干部。

一、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干部管理成效

随着校园文化建设氛围日趋浓厚,学生社团活动影响力也日趋显著。学生社团干部管理方式与管理能力是一个社团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近年来,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干部的管理与培养,在不断加快学生社团发展力度的同时,也加强对学生社团干部的管理,并取得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社团稳步较快发展

在学生社团干部的带领下,学生社团在日益壮大和强大。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现有院级社团61个,系级社团56个,分为学术研究、文艺表演、体育健身、科技创新、艺术制作和爱心公益等六大类,每年举办各类社团活动达800余次,参与人数达3万余人。相比其他淮安高校社团,我校社团活动次数或质量都遥遥领先。

(二)管理制度建设迈出新步伐

随着高职院校社团的不断发展,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总结。以我院为例,由1个管理制度现增加到4个管理制度;由简单的管理制度转变为详细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不断更新与完善,大大提高了学生社团干部管理的决心和信心,提升了学生社团干部的整体风貌,增强了队伍的创造力。

(三)精品社团建设开创新局面

所谓精品社团,就是有明确的章程,内部工作机构完整,日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定期开展有特色、有影响的活动,在校内外有较大的知名度等。我院从之前的2个精品社团现已发展为10个精品社团。在精品社团学生干部管理中,要求他们不断优化社团自身结构、扩大规模,加大社团宣传,拓宽社团渠道,加强社团监督,科学定位,与时俱进努力开创了社团工作新局面。

二、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干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的同时,我们需时刻关注和提醒学生社团干部,要求他们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为构建积极、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搭建有效平台。虽然学生社团干部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学生社团干部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有:

(一)选拔学生社团干部途径单一

笔者通过走访淮安部分高校,得知学生社团干部的产生大致有两种:一是有关部门直接任命;二是通过报名竞选产生。前者选拔人员包含前任学生社团干部推荐和学校老师推荐,有些管理者碍于情面,对所选学生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流能力等都一无所知,只是通过简单的交谈而直接任命为学生社团干部。后者通过报名竞选的学生,也并非都是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人际关系广,给选拔工作带来了困难与困惑。

(二)学生社团干部管理创新能力不强

现学生社团干部都是“90后”,他们有着十足的个性和百变的思维。对新事物的喜好、吹捧和对旧事物的排斥、讨厌,表现得“淋漓尽致”。笔者在与学生社团干部交谈中发现,较多的学生认为,现在的管理已不足以发挥他们的才能、才干,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发展进程与前进步伐。

(三)学生社团干部团队意识不强

学生社团干部凝聚力是否强大,直接影响整个社团的发展与前行。笔者通过了解部分院校学生社团发现,较多的学生社团缺少团队协作,学生社团干部仅是围绕自身所负责的社团开展相应活动,其宣传力度、活动效果、活动影响力远不能为其社团发展所需要,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团的进步和发展。

三、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干部管理创新

(一)完善社团干部选拔制度

笔者通过学生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多种形式,对淮安各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师生对社团活动质量和学生社团干部综合素质的期望值很高,对选拔产生和使用管理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首先,明确选拔规章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一般流程为:自主报名—资格审查—现场竞选—筛选面试—竞选公示。

其次,根据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特殊性,对于思想上较成熟、热心于社团工作、群众基础好、学习成绩良好的学生提前加以培训和培养,增强他们的信心和耐心,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为后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大社团干部培训力度

培训是有效地运用和提升社团干部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社团干部的管理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工作执行能力。经研究调查表明,淮安高职院校每年举办学生社团干部培训次数寥寥无几,甚至为零。笔者认为,每年至少应举办3场培训或讲座,如“青年马克思主义工程培训班”“学生社团干部业务培训班”“学生社团骨干培训班”等,在理论中提升,在实践中磨炼,促进学生社团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增强社团干部沟通、协作意识

学生社团干部是社团的核心人物,直接影响社团的未来。首先要明确其工作职责,把握社团发展方向。社团干部日常要善于总结工作,完善例会制度,每月定期召开协会负责人会议,向指导老师如实汇报每月工作,充分了解经费使用情况。并且要将老师的指导意见同社团其他成员分享,及时将社团活动的准备和开展情况与其交流、协商,圆满完成“社团文化艺术节”“社团巡礼月”等大型活动。其次,聘任社团指导老师对社团干部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进一步提高社团活动质量,增强社团干部的综合素质。社团指导老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指导学生社团干部制定社团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工作重点及学期总结等,定期参加社团工作会议,及时帮助社团解决各种技术难题、组织难题和资金难题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职院校需以加强学生社团干部建设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社团干部综合素质为己任,以提升学生社团干部管理能力为目标,突出学生社团干部的领导地位,推进学生社团干部建设工作,发挥学生社团干部作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卫霞.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管理[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2]张茜.浅谈高效学生社团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培养[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