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 " " "要] "“生态化课堂”从教育生态学的观点出发,用生态学的观点审视外语课堂,使外语教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借鉴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以教师发展、学生自主、生态化课堂环境为依托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框架”,试图为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失调现象找到优化的途径。
[关 " "键 " 词] "网络环境;生态化;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28-0032-02
一、研究背景
高职英语是外语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主要是教师、学生以及网络教学环境。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对教改模式实施过程中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从教学规律出发,尽量找出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教师和环境层面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失调现象。同时调查失调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为进一步优化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提供客观依据,为提高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作出贡献。
网络环境下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失调现象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本来就是一种挑战。因此,用传统的教学理论去研究这种失调现象以及做出相应的对策,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陈坚林认为:“要克服排异现象,合理解释失调的原因,使教学系统保持动态和谐,应以生态学视觉来重新审视我们的外语教学,考察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系统内部各要素与技术环境的相互作用,探讨教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教育生态优化研究理论运用生态学的理论研究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教师以及环境的关系,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课堂环境下各种失调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用生态化原则构建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生态化系统,优化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使外语教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研究意义
本课题以教学改革模式中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失调现象为切入点,通过实证研究解决产生这些失调现象的原因以及根源是什么,试图构建“以教师发展、学生自主、生态化课堂环境为依托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框架”。本课题研究成果将对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教改模式的完善,开创高职英语教学课堂新局面产生现实的借鉴意义。
三、研究成果
(一)主要内容
以笔者所在的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的教学改革实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等方法,从宏观上了解该院校网络环境与高职英语教学整合的现状,以及在课程整合过程中出现的失调现象。通过实证研究,失调可以从学生、教师、课堂环境三个层面总结:
1.学生层面的失调现象主要为:学生自主学习观念和能力不强;缺乏良好的信息素养;自主学习效果不佳(表现为自主学习动机偏差;元认知策略缺失;出现情绪焦虑现象;自主学习外部监控缺失)。
2.教师层面的失调现象为: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实际教学不符;教师信息意识和信息知识不匹配;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失调。
3.教学环境层面的失调表现为:网络教学硬件环境与改革模式不匹配;网络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个性化教学资源不足,教学平台化、智能化程度不高;高职英语教学评价和网络环境不协调;高职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协调,网络选修课堂生态系统出现失调现象等。
(二)重要观点
在教育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教育优化五项基本原则,笔者在借鉴了重要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实证探索,提出构建“以教师发展、学生自主、生态化课堂环境为依托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框架”。
(三)对策建议
以此为框架,笔者试图为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失调现象找到优化途径:此框架涉及教师发展、学生自主、课堂教学环境生态化三个方面。
1.教师发展指优化教师教学观、教师教学素养、建立教学方法多样化理念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师发展框架,以此框架进一步强化教师自我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并提出教师自主、智能化教师发展平台建设、完善机构培训以及师资内容信息化等四项重要支撑内容。
2.学生自主是指建立学生自主学习观、信息素养、学习动机、自主学习策略为内涵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框架。笔者建议从“隐性”和“显性”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外语学习辅导、学习策略培养;重视网络学习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进度控制、求知欲的激发;提出教师应该起到帮助学生掌握技能、获取信息、指导的作用,同时班主任、网络平台管理员也应该共同参与到多元监控体系;创新地组成了一个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策略群,其中主要有五种大的策略范畴和十二种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策略分支。
3.生态化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是指优化硬件环境建设与服务、建设多元化、个性化、生态化软件环境的理念,提出来生态融合型多元课程设置、生态多元评价体系建设以及个性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等见解。
生态心理学创始人Gibson认为,环境可以直接给人的感觉和行动给予认知给养。因此,我们必须对课堂环境给予足够的重视,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教师与环境的良性循环有助于课堂生态的协调发展。
四、研究的创新和突破
网络化外语教学的发展吸引了大批专家学者,但他们大多关注技术和学习的关系,目前大多数有关网络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落脚点还是新旧教学模式比较研究和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对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堂学生、教师、环境失调现象的研究并不多,而且相对应的优化策略研究更不多见。本课题是在中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基于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与教改实际而做的一项探索性研究,研究特点以我校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为研究背景,试图寻找解决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失调的办法,从而优化网络环境下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主要创新点如下:
(一)研究视角的创新
通过多年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笔者从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出现的失调现象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选择笔者所在院校为研究对象,因此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二)研究方法的创新
笔者从整体视角来论证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化处理,选择优化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环境,最终形成优化的课堂教学框架。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从设计变量到调查研究再到以思辨的方式构建课堂教学优化框架,研究方法具有鲜明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三)研究成果的创新
笔者创新性地提出构建“以教师发展、学生自主、生态化课堂环境为依托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框架”。
五、成果的学术价值
笔者在建构主义、人文主义等传统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创新地把生态教育学的生态平衡理论用在课堂优化的理论基础,用思辨的方法设计了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优化框架,研究成果具有先进性。
六、成果的应用价值
笔者提出的构建“以教师发展、学生自主、生态化课堂环境为依托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框架”为广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学英语提供工具支持。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同时,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丰富学生自主学习理论与教师终生学习理论,为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陈坚林.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外语教学模式的再思考[J].外语教学,2013(6):54-56.
[2]王守仁.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教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0(2):4-7.
[3]Gibson.The theory of affordance [A]. Preceiving,Acting and Knowing:toward an Ecological Psychology,1997: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