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过程控制探索与实践

2015-04-29 00:00:00袁晓洲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5年10期

[摘 " " " " "要] "教学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线。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特点,借鉴现代企业质量监控新思维,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过程控制新方法。用过程管理的理论指导高等职业院校的质量控制、教学评价、过程管理等各项教学工作,可以确保教学工作有序运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关 " "键 " 词] "教学质量;过程控制;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28-0008-02

随着我国生源数量的逐年下滑,高等教育大众化导致高等学校生源质量也随之下降,高职院校面临这一问题尤为突出,这一客观现实制约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高。如何解决生源质量的下降和毕业生质量的保障这一突出矛盾,是高职教育如何培养适才对路高技能型人才的关键,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的问题。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

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如何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过程控制的必要性

曾任美国ATamp;T公司质量保证部经理和副总裁的美国质量专家柯劳斯毕博士,对质量管理总结出至理名言:“要想质量好,并且做到一次成功和零的缺陷,必须对过程进行控制。”从现代质量管理的角度研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的理论与应用问题,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研究的前沿领域。将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理念运用到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确保学生跟上教学进度不掉队,避免教学资源浪费和学生时间无谓消耗。

对于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控制相对于产品质量控制要求更高,影响更大,一件产品的生产周期比较短,而高职教育培养周期即学制比较长,一旦失去控制,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所以高职教育更应该注重过程控制,质量控制更应该从源头抓起,预防越早越好。所以从源头控制质量是教学过程监控的关键。

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不足

各高职院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对质量监控都非常重视,但在质量监控方面基本上都采用传统的三级监控体系,即学校督导、院系老师相互评课、学生评教评学,这种监控体系对提高质量存在一些

不足。

1.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注重形式要多些,关注内容要少些,对过程监控不全面,对理论教学监控要多些,实践教学等其他教学环节监控少,甚至缺少监控。

2.教学质量监控的面比较狭窄,对实施性教学计划、授课计划、老师的教学活动监控比较重视,对课程标准的落实情况、教学教法研究、学生学习效率、学生跟上教学进度情况缺乏监控。

3.教学质量监控只注重结果,对期中测验、期末考试比较重视,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缺少随堂评估、学生中途掉队缺乏应对措施,教学反馈系统执行力度不够。

4.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教学准备、运行和考核比较呆板,教学管理的重点是完成任务,教学的信息收集都集中在整个教学的完成阶段,学生平时的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检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如何调控和处理无法在整个监控系统中体现出来,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监控实际价值。

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过程控制路径

质量管理体系的本质是动态管理、全面管理、

全程管理和全员管理。因此,为确保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应该从质量工程的预先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环节着手构建规范的、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

制定管理办法和建立制度,如学生考试考核管理规定、教学管理人员日常工作流程、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学事故界定及处理办法、关于考务管理的暂行规定等,使整个教学活动做到有章可循、规范有序。有了制度和管理办法之后,就要看执行力了。在企业里,质量控制除了操作工的自检、质检员的巡检和终检外,为确保产品品质,出厂前还要进行抽样检测。在企业加工的是产品,在学校培养的对象是学生,因此对其学习效果的检测更复杂。当然也有有利方面,就是被测对象有思想,能交流,可以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师生之间的交流、随堂测评和单元测试来完成过程检测。产品加工过程中一旦出现误差就可能成为废品,相对于企业的产品来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掉队的现象更容易处理。

质量过程控制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如何确保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在过程控制中设置控制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首先必须确定好专业培养目标、职业岗位和课程标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除了学生根据每阶段的课程要求进行自我检测外,教学单位对课程每个单元的关键知识点和技能点都要进行考教分离检测,第一次达标要求是80%,对不达标的学生,指导老师必须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辅导。综合检测达标要求90%,课题结业达标率达到98%。学生的达标率与老师的考核直接挂钩。

为了做好预先控制,教师上岗前都必须经过教学内容、项目实战、项目答辩等培训,要求通过相关认证考核,并持证上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以完成一个一个具体项目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项目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并经过独立思考和教师的指导,自己解决问题,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同时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制订了项目管理标准化。项目立项→项目计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amp;测试→项目答辩→项目总结,形成规范的课堂教学过程体系。制定规范的项目教学管理化标准,严把教学过程质量关。

加强事后控制,严把课程出口关。以专业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职业岗位特点,实施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分别采用笔试、项目、操作、答辩、论文、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着重检查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大力开展学生技能(设计、作品)竞赛(展示),形成项目促教、竞赛促学、以赛代考的特色机制。同时在不同形式的考核中实施“教考分离”的考试制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质量管理与现代企业的质量管理有着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管理对象的本质区别。因此,目前流行的国际质量管理标准、卓越绩效准则中的教育教学过程质量管理规范和过程管理方法在教育组织的应用存在很多的缺陷和不足,如服务对象对教育质量形成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如何对服务对象的参与度进行控制和测量,以及成熟的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在教育过程质量管理中的适用性等问题都需要结合教育质量特性进行研究和解决。虽然存在着本质差异,但过程控制的理念是一致的。只要管理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质量管理过程控制的重要性,并自觉地按过程控制的流程开展工作,不断完善过程控制的机制,积极参与过程化控制管理,就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江颉,董天阳,陈铁明,等.教学信息系统中的教学过程管理[J].计算机时代,2012(3).

[2]方义桂.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优化策略[J].职教通讯,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