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自豪感的现状及其特点研究

2015-04-29 00:00:00李亚莉段睿鹏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5年7期

[摘 " " " " " 要] "职业自豪感是教师将其在职业活动中的成功事件归因于他(或她)个人能力或努力的结果时,所产生的关于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积极心理体验,是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从实证的角度探索教师职业自豪感的特点,并分析了解教师职业自豪感在性别、学历、学段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提升教师职业自豪感提出可操作性建议。

[关 " 键 " "词] "职业自豪感;现状;特点

[中图分类号] "G715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19-0092-02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关于教师的研究往往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以及经验和信仰的反思等对教师发展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教师成长过程中内部的心理社会过程及其积极情绪的重要性。因而有必要培育教师对其职业的积极情感,并以此来克服工作倦怠感、增进自豪感,这是教师自我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实现幸福人生的必要条件。

本研究从教师积极职业心理的角度,了解教师职业自豪感的发展特点及其变化趋势,将职业自豪感渗透于教师的职业规范、专业成长发展中,以提升教师的职业成就意识,提高教师自我价值感,为培养符合教育教学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提供可行性的策略。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选取

选取沈阳市东、中、西部三个地区13所公立学校966名在职教师进行职业自豪感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859份。

(二)测量工具

1.自编的《教师职业自豪感问卷》

2.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分析与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教师职业自豪感的总体状况分析

调查发现:同质化处理后的教师职业自豪感平均分为3.542,与临界值3比较,总问卷平均分及各维度平均分均在临界水平之上,表明教师职业自豪感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各维度表现水平不平衡。

(二)教师职业自豪感的性别差异检验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教师的职业自豪感总分及各因素在性别因素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教师职业自豪感不受性别因素的影响。

(三)教师职业自豪感的学历差异检验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教师职业自豪感在受教育程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受教育程度教师在他人认可与成就感维度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在其他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多重比较表明,中师学历教师职业自豪感显著低于本科学历教师,其他学历教师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学历为中师的教师其职业自豪感程度最低,本科学历教师最高。不同受教育程度教师职业自豪感水平排序为:本科gt;硕士gt;大专gt;中师。

(四)教师职业自豪感的学段差异检验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段教师在职业自豪感及他人认可与成就感、自我认同与归属感维度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多重比较表明:小学教师与初中教师在职业自豪感总分间存在显著差异,初中教师与高中教师在教师职业自豪感总分间存在显著差异。小学教师与高中教师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初中教师的职业自豪感程度最高,小学教师和高中教师的职业自豪感程度相对较低,不同学段间教师职业自豪感水平呈现倒“V”形,高中教师职业自豪感水平最低。

四、分析与讨论

(一)教师职业自豪感的基本情况分析

我国教师职业自豪感总体为中等偏上水平,尚未达到较高程度。教师职业虽历来被称为“最神圣的职业”,但实际生活中,人们的选择及态度却相差甚远。已有研究说明:我国教师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在情绪衰竭维度上较为严重。不少教师对自身价值和工作的意义持怀疑态度,缺乏职业自豪感和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同时现代社会,人们将更多责任寄予在教师身上,学生成绩低、道德差责任全在教师,教师面临的压力非常大,加之一些媒体对某些教师失职行为的过分夸大报道,降低了教师的公众形象,在传统观念里,教师是道德的化身,不允许有丝毫的错误,因此矛盾凸显,造成不少教师成就感低、失落感、压力感倍增。

与此同时,随着教师社会地位及工资待遇的逐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及师道尊严受到应有的关注与重视,教师更多地体会到自身工作的不可替代性,及职业的价值感与实现感,其职业自豪感也在逐步提升。

(二)教师职业自豪感的性别特点分析

现代社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失业率逐步上升,教师因其职业的稳定性及近年来社会地位、福利待遇水平的逐步上升,其工作性质优势进一步凸显,教师的职业声望逐步提高,教师职业准入变得更加严格,教师队伍素质正在逐步优化。教师职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较为适合女性的职业,男教师在同样其职业中赢得社会的尊重与认可,并获得个人相应的经济报酬,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并实现自身价值,男女教师在对待教师职业的情感态度上趋于一致。

(三)教师职业自豪感的学历特点分析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以适应学生成长及个人发展的需求。中师学历教师与本科及硕士以上学历教师相比,学科专业素养、理论知识稍显欠缺,已经不符合现代教师最低学历要求,因此更是需要不断进修学习,但是由于培训学习机制不合理,加之自身学习惰性,不少教师显得被动吃力,因此自豪感低。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进入中小学,不少教师自觉现实情况与个人理想的差距甚大,难免产生失落情绪,因此自豪感也不高。而本科学历教师已逐步成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主流群体,他们满怀教育理想,希望在教师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学识与力量,职业自豪感水平也最高。

(四)教师职业自豪感的学段特点分析

初中教师的职业自豪感程度最高,小学教师和高中教师的职业自豪感程度低,呈现倒“V”形,高中教师职业自豪感最低。究其原因:高中教师由于肩负更多的升学要求,在职业活动中体验到更多的压力,普通高中教师由于生源差,学生素质相对弱,在培养的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与困难,教学理想与现实落差很大,来自学生方面的成就感、自豪感相对薄弱。不少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对教育工作缺乏热情。现代社会,每个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将其视为掌上明珠,说不得、碰不得,教师面临很大的管理压力,小学生由于尚未成熟,需要更多的照顾与关注,小学教师面临的责任与压力显得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0.

[2]郭成,郭黎岩.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84.

[4]杜建政,夏冰丽.自豪的结构、测量、表达与识别[J].心理科学进展,2009(4):857-862.

[5]李亚莉.中小学教师职业自豪感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D].辽宁:沈阳师范大学,2012.

[6]冯晓杭,张向葵.城市贫困中学生自豪感、外显自尊与抑郁状态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4):100-105.

[7]陶晓丽,於荣.自我效能感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对策研究[J].教育与考试,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