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的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机制研究

2015-04-29 00:00:00郑习武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5年7期

[摘 " " " " " 要] "随着微信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监控又出现新的挑战。基于微信的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机制的建立已迫在眉睫。本文从微信的发展、微信舆情的传播的特点、微信舆情管理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基于微信的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机制的具体措施,为高校加强新形势下,特别是随着微信的发展而带来的网络舆情监控提供一些建议和具体做法。

[关 " "键 " 词] "微信;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

[中图分类号] "G717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19-0082-02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文化已经深深影响人们价值观念、人文精神和生活方式。大学生更加习惯通过网络来了解信息,表达看法和意见。在新形势下,微信的迅猛发展,给舆情监控工作带来了新机遇与挑战。“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传播正能量。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

一、微信的发展

微信是腾讯公司2011年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媒体,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微信已成为继新闻评论、BBS、博客之后的另一个网络舆情信息的重要来源。微信已成为大学生交友和相互交流沟通的主要工具。微信对新时期大学生的道德思想、价值观念和日常行为都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通过微信及时掌握大学生网络舆情信息,并及时正确引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大学生微信平台用户数量的急剧增长,影响力的不断加强,于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借助微信向广大学生传播谣言、恐怖、诈骗、暴力、色情等信息,企图左右网络舆论,破坏校园稳定;或者一些不明真相的同学,在面对虚假、违法信息时,因缺乏辨别能力而成为不自觉扩散源头,从而引发突发性舆情危机事件,危及校园和谐稳定。

二、微信舆情传播的特点

当前,微信通过集成社交、资讯、娱乐等多项功能与服务,建立了庞大客户群体,极大提升了微信作为自媒体的影响力。微信舆情传播四个方面的特点如下:(1)微信依靠朋友圈传播,传播深度明显。微信传播具有很高的到达率与转发率,传播速度快,效果明显。而大学生之间,则多为微信好友,相关信息会在大学生朋友圈内迅速传播。(2)微信互动便利,吸引庞大用户群,特别是大学生尤为钟爱。微信快捷方便实用的互动交流,尤其是手机二维码的出现,通过手机扫一扫就能直接上网,方便使用。(3)微信公众平台影响力广。虽然微信主要在朋友圈交流互动,相对封闭,不易形成强力舆论场,但是微信公众号一般都有用庞大的用户量,其在对不良信息的传播扩散上的影响力不容忽视。(4)微信舆情传播格局复杂,监控管理难度加大。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内容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的趋势明显,舆论平台的交融,舆论传播格局日趋复杂,传播途径与效果大不相同。校园意见领袖会将有关舆论信息传播至微信等其他舆论平台。微信的朋友圈间更易获得及时的信息资讯,熟人圈传播具有信息互动快捷,可信度、到达率、转发率高等特点。

三、微信舆情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不良信息容易无序扩散,极易成为激化社会矛盾的导火索。微信信息传播具有隐蔽性,给不良信息和过激言论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并且更易被广大学生相信,增加了舆论监管的难度。由于微信封闭交流的特点,导致某些关于学校安全稳定的舆情在微信圈子里流行之时,学校相关人员还一无所知,当舆情发展到主流网站、论坛、微博中的时候,就直接给高等院校形成比较大的舆论压力。

(二)微信圈更容易导致信息传播的偏向和极化。微信新加朋友来源多为QQ及手机通讯录,特别对大学生来说,大部分好友都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好友。因此他们的契合度较高,使得微信好友更具真实性,信息来源更易被信赖。大学生微信用户的信息交流者基本都是有共同兴趣、相似价值取向的同学,导致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极易出现群体化现象。

(三)微信舆论动员成本低,容易将校园事件进一步变成学生集体行动。大学生微信圈中大都是现实中的同学朋友,在发动线下活动时极具号召力。在校园各类热点事件中,微信公众账号中的观点与校园贴吧等观点形成共振,轻而易举得加深已形成的观点。

(四)微信降低了有效信息的识别度,变成了谣言传播的新渠道。网络在便捷了公众意见、诉求表达的同时,也为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滋生的土壤。随着政府进一步加强网络谣言的整治,网络上公开讨论敏感问题的用户越来越少,许多人都转向微信朋友圈,也使得微信成为谣言扩散的新方式。

四、建立基于微信的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机制

建立基于微信的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机制,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一旦发现有信息违反国家大政方针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一定要马上组织人员,迅速追查信息来源,认真分析相关信息的危害程度及所涉及事件的性质,竭尽全力查明真相,并马上通过微信做出回应,对相关事件的种种猜测和虚假信息进行澄清,疏导舆论走向正确的方向。要做到问题早发现并早处理,并认真做好处理后信息的及时公开。通过微信与学生进行诚恳平等的互动沟通,避免虚假信息的广泛传播。以保障学生的知情权为第一前提,对一些谣言和误读的处理必须以真相为依据,及时做出必要的解释说明,有时候更需要坚定地反驳,从而促进正确舆论导向的形成。

提高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实效的具体措施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1)设立官方微信,构建平等对话机制,进行主动引导。学校应当设立微信,并广泛发动大学生们“关注”这些微信,这有利于学生们及时了解学校的动态信息和真实信息,打破陌生感和思想上的隔阂,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要主动关注学生们的微信,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掌握他们关注的热点,提高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提高网络舆情引导的效果。(2)培养和挖掘学生微信意见领袖,提升引导效果。在网络舆情的监控与引导过程中,要注意发掘校园中自然形成的学生明星微信,同时努力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会、团委及社团的干部、党员等,把他们培养成可以引导舆论走向的学生微信意见领袖,在发生舆论事件时可以发挥关键作用,对舆论做出正确的引导。由于大学生的年龄相近,成长条件和经历相似,所关注的问题和兴趣大致相同,因此许多大学生微信用户会相互“关注”,加入彼此的朋友圈。(3)充分利用学生们自己熟悉喜爱的同学所表达的观点来引导学生,开展朋辈教育,让这些微信意见领袖在关键时刻发出积极的正面声音,用正确的言论引导网络舆论的走向。(4)及时整改、落实和反馈。对于在微信中学生反映的带有一定共性的问题或热点、难点问题,在微信上诚恳地承认自身工作的不足之处,并给出具体的处理意见和时限。同时在现实中应立即召开学校管理层和相关职能部门开会商议,以发文或其他行之有效的方式妥善、及时整改和落实,并通过微信将处理问题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当事人,确保监控的渠道时刻畅通,引导的效果落实到实处。

随着微信的发展,对大学校园来说,加强对微信平台信息的预警和监管是有效开展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微信平台网络舆情的监控,可以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学校和社会的热点问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网络强国的战略中,把握好网络舆论的方向,培养新一代优秀大学生,为祖国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伟东,刘敏姬.论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与校园稳定维护.教育与职业,2010(21).

[2]周静.校园BBS中的网络舆情控制研究.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